洛陽城外的校場之中,紅日高懸。春末夏初的風雖然吹得人暖洋洋的,但肅立在校場之上的大軍將士仍然肅穆凝重,殺氣騰騰。
張 標下大軍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軍紀嚴明、號令統一。張 自打就藩隴朔整軍開始,就著重在軍紀和號令上下功夫做文章,煞費心血。經過努力和實戰的磨礪,終于將軍隊打磨成了一支鐵軍。
對于軍隊來說,軍紀是生命線。嚴明的軍紀,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是張 戰則必勝的關鍵因素之一,當然謀略也很重要。
咚咚咚!
洪亮而悲壯的軍鼓聲響起,張 一身鮮甲率眾將縱馬馳進校場。
鼓聲更加密集,而數萬士卒熱切的目光都聚集在張 一個人的身上。
張 馳馬過去,登上了點將台,面對三軍將士昂首站立,神色肅然。
郭子儀、僕固懷恩等大將則分列在他的左側。而他的右側,則是心驚膽戰的李豫以及緊皺眉頭的李光弼。
李豫和李光弼都不明白,張 突然擂鼓聚集三軍將士究竟意欲何為。不過,從常理來看,對兩人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好事。
李豫心中淒惶焦灼,雖很不情願,但還是被張 手下的軍卒給帶到了校場之中。至于李光弼,也同樣摸不清張 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
難道張 即刻要反?李光弼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心里漸漸也生出了幾分不安。
張 猛然揮了揮手。
軍鼓聲驟然停歇。
張 環視台下的三軍將士,突然朗聲高呼道,“兒郎們,今日本帥聚集爾等,有幾句話說!”
“本帥自天寶年間就藩隴朔,就與兒郎們同甘共苦戮力同心,無論是征戰吐蕃,還是勤王平叛,都浴血沙場屢立戰功……我隴朔大軍所至,望風披靡,叛軍聞風喪膽,威名赫赫!”
“這不是本帥一人之功,更不是本帥一個人的榮耀。而是我軍全體將士共同的榮耀和蓋世功勛!”
“兒郎們,你們說,是不是這樣?!”
張 清越而洪亮的聲音在校場之上回蕩著,幾乎是與此同時,數萬將士立即爆發起雷鳴般的吶喊聲︰“大帥威武,我軍威武!”
長槍陌刀在半空中揮舞踫撞著,發出激越而震顫人心的聲浪。
李豫和李光弼面面相覷,台下數萬大軍吶喊的聲浪在兩人耳邊呼嘯著,轟鳴著,排山倒海一般的力量和氣勢生生將兩人的心神佔據。
李豫終歸是錦衣玉食的皇子,哪里見過這種氣吞山河如虎的大場面,猜出張 的“良苦用心”,李豫的臉色煞白,雙腿發軟,強撐著沒有癱倒在地。
而李光弼的臉色陰沉著,到了這個份上,他也沒有辦法再逃避,只能暗暗祈禱張 再給他一點時間。
“追隨大帥,建功立業!”台下,跨在馬上立再最前面的一個年輕的郎將率先高呼了起來,旋即又引發了一次如同九天驚雷一浪高過一浪的慷慨激昂的歡呼聲。
僕固懷恩暗暗與郭子儀交換了一個眼神。
軍心所向,無人可擋!只要張 一聲號令,大軍立刻會改弦易張,從洛陽起兵,先回師長安,滅了大唐朝廷,然後擁立張 為帝。改朝換代,就在頃刻之間。
僕固懷恩與郭子儀還有諸將早就達成了秘密的協議,這一次,不管張 反不反,諸將亦當率三軍將士為張 龍袍加身,將他推向帝位寶座!
郭子儀暗暗攥緊了拳頭,做好了思想準備。
“報!”
隨著一聲有力的呼喊聲,神策軍左衛大將軍南霽雲率百余神策軍騎兵轟然馳進校場,南霽雲手里抓著一個血淋淋的頭顱,正是死不瞑目的安慶緒。
在點將台前翻身下馬,單膝跪拜在地,慨然大聲道,“啟稟大帥,叛賊安慶緒已被誅殺,請大帥驗明首級!”
張 俯身掃了一眼,冷然揮手道,“好。將安慶緒等人的首級懸掛于洛陽城門之上,示眾三日,昭告軍民!”
“末將遵命!”南霽雲立即起身歸列,然後命收下軍卒將安慶緒的頭顱帶往城門處懸掛示眾。
張 昂昂然站在台上,緩緩扭頭望向了李豫和李光弼。
張 的嘴角浮起一絲曬然和不屑一顧,冷冷道,“李光弼,本帥已經將那叛賊安慶緒斬首示眾,你可心服?”
李光弼嘴角抽搐著,心里非常憤怒,卻當面不敢再頂撞。
“當然,你可以上奏陛下,就說本帥將那安慶緒殺了,給本帥安上一個抗旨不尊的罪名。”張 淡然一笑,聲音陡然拔高了八度,“兒郎們,你們說,叛賊安慶緒禍國殃民,該不該殺啊?!”
“殺!殺!”
刀槍如林在絢爛的陽光下反射著森然的寒光,山呼海嘯一般的喊殺聲席卷整個校場,一股無形的殺氣和軍威震動四野。
身處在這種環境和氣氛中,能夠保持心神平靜如水的,恐怕也就只有張 一人了。哪怕是郭子儀和僕固懷恩,都熱血沸騰,情難自已。
李豫雙腿發軟,心跳如鼓,再也控制不住緊張的情緒,身子晃蕩了一下,居然癱倒在了點將台上。
而李光弼則咬著牙關,暗暗垂首不語,心里卻是冰冷絕望。
張 要反了,必反無疑了!
心底原本一絲絲的僥幸瞬間消散一空,李光弼懊悔不及,不該如此沖動,正好給了張 一個借口,撞到了張 的槍口上。
“肅靜,肅靜!”雷萬春在台下跨在馬上,揮舞著陌刀,大聲呼喝著。
數萬軍卒漸漸平靜下來。
張 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起來,他淡淡道,“昔日的榮耀,張某永志不忘。只是如今,張某也到了與爾等分別的時候了。今日,陛下昭命已下,命張某卸下軍權,回京述職。”
“今日一別,日後恐再無相見之期。”張 慨然長嘆,“就此與諸位拜別,諸位珍重!”
張 的話音一落,全場一片無言而異樣的死寂。
但不多時,就有人憤怒地朗聲高呼道,“大帥不能走!憑什麼奪了大帥的兵權?憑什麼!”
“是啊,憑什麼?”
“……想要讓大帥離開軍中,兄弟們,咱們決不能答應!”
“皇帝昏庸無道,陷害忠良,反他娘的!兄弟們,擁立大帥為帝,共築無上榮耀!”
“反了,反了!滅了那狗皇帝,擁立大帥為帝!”
數萬軍卒的呼喊之聲亂成一團,現場秩序變得混亂起來。眾多士卒奮不顧身地向點將台的方向涌動著,領軍的將佐一時間控制不住局面。
李光弼的臉色煞白。
如此兵變,若是控制不住,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和李豫。沒準,會死在亂軍之中。
********************************
潼關。
張同率所部羽林衛一萬余人出潼關,向虎牢關挺進。
“張兄,虎牢關乃是河東、範陽通往河南的咽喉,易守難攻,是為兵家必爭之地。大帥對虎牢甚為看重,往張兄此去一戰功成,只要拿下虎牢,我軍進可攻範陽,退可守住河南關中,大事可成!”封常清抱拳朗聲道。
張同在馬上回禮道,“封帥請放心,張某定然不辱大帥使命。況且,虎牢關的顏真卿……”
張同說到這里,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道,“顏真卿此人重情重義知恩圖報,大帥對其有大恩,說不準……張某不用耗費一兵一卒,就進駐虎牢關了。”
封常清哈哈一笑,“但願如此,張兄請上路吧!”
顏真卿的確是有歸順張 的可能性。但顏真卿並非張 的嫡系人馬,準備與郭子儀、僕固懷恩聯動起事將張 推向帝位的封常清,並不能相信顏真卿。為了日後控制住局勢,避免範陽叛軍由虎牢關進攻河南和關中,破壞大事,封常清與張同會商,決定先下手為強,先把虎牢關牢牢控制在自己人手里。
這是封常清擅自做主的一次行動。後來的事實證明,封常清的這個舉動是無比正確的。
听聞張 反唐,範陽的史思明企圖渾水摸魚分一杯羹,率大軍南下河南,正在虎牢關被阻。
……
……
河西,涼州。
哥舒翰接到李亨的調兵詔書,又從探馬那里得到了關于張 的一切消息,不由長嘆一聲,緩緩站起身來。
哥舒翰覺得非常遺憾。張 本來可成古往今來名垂青史的一代名將,三國蜀相諸葛亮一般的棟梁之臣,但陰差陽錯之下,張 竟然也要走上與皇帝和朝廷決裂的不歸路。
遺憾之後,是深深的凝重——皇帝與張 的爭斗,幾乎注定是一場敗局啊!
縱然哥舒翰響應皇帝昭命,從河西出兵勤王,但目前的河西,已經拿不出太多的兵馬來了,同時還要防備吐蕃的侵略。而劍南的情況基本上也是如此,甚至比河西還要困難。因為劍南的安思順,不僅要防備吐蕃還要抗拒南詔。
至于安西的楊 和北庭的程千里,一來是太過遙遠鞭長莫及,二來是他們身居胡地,要是將主力抽調回中原,難保所屬胡人不起異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