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立國傳

第二百五十二章 塵埃落定(三)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曾 本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塵埃落定(三)

    ,最快更新華夏立國傳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塵埃落定(三)

    “叔父大人,請問安石先生呢?”王拱手恭敬地向王彪之問道,這位短主簿輩分太低了,見個人都得執禮。王彪之是王導的佷子,正是王的叔叔,而謝安雖然年紀與他相仿,但是人家的伯父謝鯤、父親謝裒都是與王的祖父王導同朝為官,本人更是與王的叔叔王羲之結成晉秦之好,這輩分算起來也是王的叔叔。

    “你找安石有什麼事嗎?”王彪之放下手里的書卷,撫著銀白的胡須問道。

    “回叔父大人,”王家是東晉當世名門世家,自然以禮教治學傳家,所以這禮法上的規矩當然不一般。王恭敬地彎腰向王彪之答話,不過他的心里卻對自己這位叔父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些不滿,自己為了保全晉室忙前忙後,你們幾位重臣卻在這里悠哉。

    “我在他處打探到一些訊息,知道北府國學萬余生員教授將上表朝廷,請受禪一事,各州州學學子和教授們也紛紛上表,附和受禪一事。而北府三省更是囂張地很,中書省、門下省眾人準備叩闋上表,請行受禪一事。但是最讓佷兒擔心的是從宮里傳來的消息是太後和天子似乎已經認命了,準備賜九錫,這豈能兒戲,所以佷兒想找安石先生商談一二。”

    自寧康二年春天曾華將天子、太後和朝臣們遷到長安來之後,整個江左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了。曾華以監國的名義將大權盡收己手,先是將北府“三行省”升級為三省,和樞密院一起直接接管了朝廷權柄,接著曾華上表認命的荊、揚、江、廣、交、寧刺史及各郡守和縣令紛紛在北府當地駐軍的護送下上任,接管了江左諸州的地方權力。

    寧康二年五月,太後、天子和一干朝臣剛剛到達長安,曾華以江左諸州轄域廣袤,上表將荊州以大江為界一分為二,北為荊州,南為湘州;北豫州依舊為豫州,治許昌,南豫州改為廬州,治廬江,淮南郡,廬江郡,宣城郡和新城郡被劃在其治,讓江左地區一下子多出兩州,然後借口整頓地方,肅清奸逆,將江左地方完全梳理了一遍,除了沖要郡縣全部換上北府嫡系外,其余過半的官吏都有北府背景。

    寧康二年十月,應三省所請,天子和太後下詔,加曾華為相國,正式開始受禪的第一步。而在這段時間里,曾華繼續削減江左實力,朝臣、名士和江左大世家嫡系數千人全部遷到長安,其余世家等數千人遷至洛陽。僑姓世家(永嘉之亂後,江右世家郡望南渡過江的都被稱為僑姓)被勒令分家,各遷回故里。而其余江左陸、沈等原居世家因為在五斗米叛亂中元氣大傷,北府沒費什麼力氣便將他們分散遷徙,一部分北遷至長安、洛陽,留原居地也是被勒令分家,分置各郡縣。而大量無主的部曲、佃戶(主人家都在叛亂中被殺,他們雖然是被裹挾從逆,但是從律法上說都是“有罪”的)與被贖出來的部曲、佃戶一起授田安居。由于江左大小世家豪族都欠有北府商人一筆貨款,北府以此為基礎,要求各幸存下來的世家以部曲、佃戶做抵押,清還這筆欠款,而眾江左世家、豪族也明白了北府的“經濟大棒”不是吃素的,但是大勢之下,誰也不敢吱聲,只得乖乖地執行,而一部分欠款較少則獲得真金白銀的補償。

    不過曾華不會把人逼到死路上去,這世家豪族怎麼說也是天下的一塊柱石,尤其是在江左地區。曾華下令戶部和商務部進行清算,按照各世家豪族願意“贖給”官府的田地、佃戶部曲,折合成現錢,然後算入江左各地設立的商社、工場、礦山的股份中去。北府商社、工場和礦山賺錢的本事江左各世家豪族是看在眼里的,以前是想入其門而不得,頂多就是一個合作關系,大錢都讓北府賺去了,現在居然能算上“股份”了,這讓江左世家豪族們好一陣為難。

    收了股份吧,這一輩子榮華是不用愁了,可惜田地、部曲都沒有了;不收吧,光靠那點田地,小康之家是沒有問題,可是要想過上以前的日子是不用想了,早晚會敗光家產。猶豫了一陣子,這些被分遷的世家豪族們終于想明白了,自己不能敬酒不吃吃罰酒,這個時代已經變了,自己必須要緊隨這個時代的變化,否則會被歷史和時代所拋棄。

    將江左朝廷的實力收拾得差不多,北府又開始嚷嚷了,請求曾華受禪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畢竟天下大勢已經擺在那里了。開始的時候,各地“改朝換代”的祥瑞一個接著一個出現,不過很快被曾華等人斥退了。身為聖教最高領袖的曾華不缺這些“天意”,而且對這些自己玩剩下的把戲更是不屑一顧。祥瑞風消失了,可是“民意大潮”卻洶涌而來。國學,州學,各地鄉紳士郎,軍中將士,宗教人士,名士教授,紛紛聯名上書,請曾華受禪。

    而在這股大潮中,總有些不和諧的聲音,他們都是晉室的死忠分子,他們就像是與戰車決斗的螳螂,雖然勇敢但是卻充滿了悲壯。王就是其中一個。

    “安石應方平(袁方平)所約,去雍州大學講學去了。”王彪之淡淡地答道。

    “雍州大學?安石先生又去雍州大學去了?昨日不是還在長安大學嗎?不知叔叔能否告知佷兒,安石先生何日能回來?”王很郁悶地繼續問道。

    “估計還得有個幾天吧。”王彪之抬頭看了一眼王答道。

    “叔叔,北府和秦王步步緊逼,我們不能再退讓了。”王猶豫了一下,彎腰拱手施禮道︰“還請叔叔和安石先生出面,振臂一呼,召集天下有志之士共同匡扶社稷。”

    王彪之默然許久,最後才出言問道︰“元琳,你知我這些日子在看什麼嗎?”

    王听得一愣,心中雖然滿腹的不滿,但還是恭敬答道︰“佷兒不知。”

    “我這些日子一直再讀北府所立的律法。”王彪之從書桌前站起身來,書桌靠椅都是北府特有的東西,但是幾經流傳,如王彪之這樣的江左名士也已經習慣使用了。

    “北府所立律法有《刑法典》和《民法典》,有《官府體制法》,有《商法》,有《教育法》,有《賦稅法》,有《度支審計法》,有《戶籍法》,有《宗教事務法》,有《兵役法》,有《情報保密法》,有《邸報出版法》,有《驛郵法》,有《鹽鐵專賣法》,有《海事法》,有《水土山林禁時法》,林林總總有三十余部。”王彪之一邊緩緩走到王的跟前,一邊一一數道。

    “如此多的律法,正想不通江右百姓怎麼受得了?重典繁律,最後還不是綱紀敗壞。” 王很不屑地接言道。

    “元琳,你真的這麼想嗎?”王彪之揮手示意王坐下後,然後坐在旁邊的靠椅上幽然嘆息道。

    “叔叔,佷兒我……”王無言以對,他當然知道北府這麼多律法不是胡亂立的。

    “我和安石這半年來奔走長安各處,交游各色人等,就是想了解北府到底有多強盛。”說到這里,王彪之看了一眼王說道,“元琳,當你第一次進入到長安時,你的心里難道沒有感受嗎?”

    是啊,當時江左朝臣來到長安時,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城,這才是天下的中心,他們心里的震撼不言而喻。

    王沒有做聲,但是王彪之卻明白,恐怕自己這個佷兒和自己一樣,對于北府的強盛,對于長安的繁華,對于咸陽那滿城的工場,對于北府路上忙碌的商旅,對于北府田地上那些滿是笑臉的百姓,他們到現在心里還滿是那揮不去的畏懼和無奈。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知道北府為什麼會如此強盛!”王彪之默然了一會繼續說道。

    王低著頭,卻再也說不出話來。叔佷倆坐在那里相視無言,整個書房一片寂靜,只有窗外的知了在拼命地叫。

    “叔叔,那你看明白了嗎?”王終于抬起頭開口問道。

    “秦王,景略,冰台,素常,武子,武生都是不世英杰,北府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齊心協力這才有今日這強盛。可是世事無長久,誰也不知道數十年後北府還會不會強盛呢?會不會像魏晉一般?”王彪之坐在那里,低首沉吟道,“故而北府大行律法,集匯北府英杰的才智,述明哪些事當行,當行者當如何行,哪些事不當行,不當行者懲戒如何,再照行地方各處及後世萬代,所以秦王敢遠征萬里而北府照舊無恙。”

    “可惜我看了這麼久的北府律法,卻怎麼也領悟不到其中的精髓奧妙。”王彪之最後黯然道,“相差得太遠了,相差得太遠了,我們根本沒有反擊的余地。”

    听到這里,王灰白著臉,失魂落魄看著自己的叔叔,當年桓溫權勢燻天,自己這位叔叔審時度勢,支持桓溫廢立,卻阻止了桓溫的篡權,而今天他卻放棄了嗎?

    “叔叔,安石先生也是這麼想嗎?”過了許久,王才艱難地擠出一句話來。

    “天下英才,盡在北府。”門口突然應了一句話,王轉過頭去一看,發現謝安站在門口,不知站了多久,或許剛才他們叔佷的話都被他听到了。

    “安石先生,你這是什麼意思?”王盯著謝安看了半天才咬著牙說道,他臉上的表情就像是最後一根稻草被人撈走了一樣。

    謝安不顧王那殺人的目光,走到一張椅子前黯然坐了下來︰“人心已失,大勢已去,無力回天。正如真長先生所說的一樣,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如何護住司馬宗室這一脈子嗣。”

    王一下子淚流滿面,再也沒有二話了。

    過了幾日,長安國學生員和雍州州學學子萬余人至三省上書,王帶著上千人沖擊上書隊伍,他一馬當先,沖著上書隊伍歇斯底里地高吼道︰“大晉沒有完,大晉的忠臣還沒有死光!”,然後揚起緊握的拳頭,向最前面的上書學子揮去。他身後的千余“保皇黨”也不甘示弱,大喊著跟著沖了過來。

    不一會,這兩票人馬就發生了肢體沖突,只見平時文質彬彬的學子名士們扭打在一起,整個三台廣場頓時亂成一片。最後還是出動了數千長安巡警和侍衛軍,才將場面控制住。當驅散人群後,人們才發現保皇先鋒王安靜地躺在地上的一角,嘴角、鼻孔、耳朵滿是鮮血,應該是被人群毆而死。

    北府學子從六歲就開始接受射箭技擊訓練,個個都是能文能武,而且北府多好武風,這些學子在讀書時可沒有少打架,自然不是江左學子名士們所能比的。王個子矮小,和身後的追隨者一樣,都屬于體弱多病之流,被人數佔優勢的北府學子打得稀里嘩啦,完全拼著一股“忠君的熱忱”才堅持到最後,但是還是有上百人被打得奄奄一息,被重點照顧的王更是一命嗚呼。

    三台廣場“流血沖突”發生後,“擁曾派”一下子爆發了,好像吃了天大虧的是他們一樣。“擁曾派”在各州各郡舉行游行,向官府遞呈上表書,最後雪片一樣飛向長安的三省。各州學學子教授們的上書,各州郡縣主官的上書,各地鄉紳父老的聯名上書 ,各州府兵以營為單位的聯名上書,各地駐防廂軍以營為單位的聯名上書,各海軍艦隊以各艦艇為單位的聯名上書……,等等,整個北府的驛郵都在忙著傳送上表。

    寧康三年五月,三台廣場事件沒有幾天,廣州張育、楊光、張重、尹萬和交州的楊亮、趙寶的人頭陸續傳到長安,最後兩支打著“擁晉”旗號的武裝被剿滅了,而廣、交兩州的鄉紳父老、名士學子們的上書也跟著進了長安。

    六月,有“激進分子”散布不利于晉帝的言語,說晉室從永嘉之亂遺棄中原百姓時就已經失德,已經沒有資格再佔著天下之主的位子了,為了不讓子孫後代再被無情無德的晉室往火坑丟棄一次,這些激進分子揚言準備鏟除晉室司馬家,為大將軍上位清除道路。

    謝安和王彪之知道不能再拖延了,于是便進宮覲見天子和太後。

    寧康三年七月,天子傳詔天下,賜秦王、相國、大將軍曾華九錫,完成了受禪的第二步,十一月,天子、太後終于頌布了禪位詔書︰“夫帝德更始,三正迭興,馭物資賢,登庸啟聖,故帝跡所以代昌,王度所以改耀,革晦以明,由來尚矣。晉德淪微,危亡薦襲。隆昌凶虐,實違天地;永嘉昏暴,神州陸沉,人神共悲。三光陷落,七廟如綴。鼎業幾移,含識知泯。我宣元之祚,永墜于地,顧瞻區域,翦焉已傾。

    相國秦王,天誕睿哲,神縱靈武,德格玄,功均造物。止宗社之橫流,反生民之涂炭。扶傾頹構之下,拯溺逝川之中。九區重緝,四維更紐。絕禮還紀,崩館盈紳,戎亭息警。浹海宇以馳風,罄輪裳而稟朔。八表呈祥,五靈效祉。豈止鱗羽禎奇,雲星瑞色而已哉!勛茂于百王,道昭乎萬代,固以明配上天,光華日月者也。河岳表革命之符,圖讖紀代終之運。樂推之心,幽顯共積;歌頌之誠,華裔同著。民心所向,天之歷數,實有所歸,握鏡璇樞,允集明哲。

    朕雖庸蔽,暗于大道,永鑒崇替,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高義,人之至願乎!今便敬禪于秦王,即安偏遠,依唐虞故事。”

    詔書送至三省,數千匯聚在門口的世家名士聞詔後無不跪倒在地,捶地頓首,哭天搶地,如喪考妣。而聚集在廣場的數十萬北府百姓們卻呼聲震天,個個欣喜如狂。當數十名生員學子將一面兩色五星旗和一面夏鼎旗舉起時,整個三台廣場如同沸騰了一樣,所有的人用自己最大的力氣向這兩面旗幟歡呼。

    天下人都明白了,這天恐怕要變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夏立國傳》,方便以後閱讀華夏立國傳第二百五十二章 塵埃落定(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夏立國傳第二百五十二章 塵埃落定(三)並對華夏立國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