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第288章開山之祖梅文鼎

類別︰ 作者︰楓笙水起 本章︰第288章開山之祖梅文鼎

    李白施展神識天賦,將祖沖之的技能和相關信息竊取到手之後,將他交給杜甫對付,旋即踏著閃現疾風步,來到梅文鼎的跟前。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漢族,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

    他是清初天文學家、數學家,為清代“歷算第一名家”和“開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譽為與牛頓和關孝和齊名的“三大世界科學巨擘”。

    梅文鼎畢生致力于復興華夏傳統的天文和算學知識,並且推進中西天文學的融合。他在著作中,再次闡明了已失傳的古代歷理,以及傳統天文學中的許多方法。

    他又寫了交食七政五星管見等書,介紹第谷式的西方天文學。

    梅文鼎在另一部著作歷學疑問中,論述了中西歷法的異同,並將許多西方天文知識納入華夏古代學術體系中。

    譬如,他稱西學的“地球寒暖有五帶”,即周髀算經中的“七衡六間說”。

    他自撰的勿庵歷算書目,有天文數學著作七十余種,包括數學著作二十余種。梅氏叢書輯要六十卷,其中數學著作十三種,共四十卷,等等。

    梅文鼎專心致力于天文數學的研究,系統考察古今中外歷法,又介紹歐洲數學,綜合研究中西歷算,在介紹和發展來自西方的數學知識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後世頗有影響。

    梅文鼎生于明崇禎六年1633年,因自幼聰穎,兒時便隨父並塾師羅王賓仰觀天象,遂能了解運旋大意。

    九歲熟五經,通史事,有“神童”之譽;十四歲入縣學,十五歲補博士弟子員中秀才,以後屢應鄉試不第。

    二十歲時結婚,接著祖父與父親相繼去世,在既要養兒育女,又要守孝的日子里,梅文鼎就再也沒有時間去忙于考試了。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二十七歲的梅文鼎,從同里倪觀湖學習歷書交食通軌,發現書中立法之故,並為其訂訛補缺,撰歷學駢技2卷,後增至4卷。

    倪師“嘆服”,認為“智過于師”。

    從此,梅文鼎堅定了研究歷算之學的志向。

    清康熙元年1662年,他開始向倪正學習大統歷算交食法並訂正其訛誤。

    康熙八年至十六年間,梅文鼎與方中通在金陵南京四度相晤,交誼深厚,每次都討論辯難中西數學問題,其後又有多次書信來往。

    梅文鼎為方中通所撰算書數度衍作序,而方中通則為梅著中西算學通作序。

    參與方程論討論,並為之撰序的學者,還有潘來、孔興泰和袁士龍等。

    康熙十一年1672年,梅文鼎撰成第一部數學著作方程論。

    康熙十二年1673年,梅文鼎應施潤章之請,撰寧國府志分野稿、宣城縣志分野稿各1卷,後又應皖江陳默江太史函請,撰江南通志分野擬稿1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奉明史館諸公之召,梅文鼎到達北京,廣交學者名流,如昆山徐乾學、大興劉繼莊、武進楊道聲、鄞縣萬斯同、太原閻若璩,以及安溪李光地等。

    梅文鼎關于歷算的宏論,使史局為其精確,一時名聲大振,于是京城各公,都想見梅先生,有的學生想跟其學習,而書說也逐漸流傳宮中。

    梅文鼎在北京、天津前後有5年時間1693年南還,曾撰明史歷志擬稿3卷。

    然而由于台官的“畏忌”,他又素性恬淡,始終沒有進入“史局”,只是在李光地家和天津等處,設館授徒和研究學問而已。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梅文鼎應李光地之邀,將其研習天文歷法心得以問答形式撰成一書,取名歷學疑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南巡至德州,撫臣李光地進所刻梅文鼎歷學疑問3卷,康熙十分賞識,帶回宮細閱。

    次年春,康熙將御筆批閱過的本子發還李光地,道沒有錯誤,只計算方法還沒有準備好。

    是年梅文鼎再次應李光地之請,攜弟弟爾素,兒子以燕、孫子成至保定下榻李光地官署中,一方面教授李氏子弟和青年學者,一方面校訂所著弧三角舉要等書,準備付刻。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農歷閏四月,康熙帝于南巡途中,在德州運河舟中3次召見梅文鼎,臨行時親賜“積學參微”四字給以褒獎。

    越明年,又征召其孫梅玨成,入內廷蒙養齋學習歷算。

    梅文鼎70歲時撰勿庵歷算書目1卷,介紹他所著書的內容梗概和寫作緣起。

    晚年他還在家鄉孜孜不倦地整理校訂平生所著各書,以備刊印。

    康熙六十年1721年,梅文鼎卒于家鄉宣城,時年89歲。

    康熙帝特命江寧織造曹為之治喪事,營墓地,墓在柏 山口外的達村俗稱荷花塘。

    清初西方科學知識的傳入,對梅文鼎產生了巨大影響,一生博覽群書,著述80余種。

    文鼎從小受家學燻陶,後從師學習天文歷算知識,不僅能懂其歷理,且能“發所以立法之故,補其遺缺”。

    他一生著述正多,絕大部分是天文、歷算和數學著作。

    他的天文歷算和數學著作,大致可分為五類一是對古代歷算的考證和補訂,二是將西方新法結合華夏歷法融會一起的闡述;三是回答他人的疑問和授課的講稿,四是對天文儀器的考察和說明;五是對古代方志中天文知識的研究。

    總計達66種。其數學著作達26種,冶中西數學于一爐,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總名之曰中西算學通。

    梅文鼎能詩能文,所寫的序言、引言之類,落筆成趣,文采斐然,頗具文學欣賞價值。

    他既不泥古守舊,也不盲目崇拜,而是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他對難解之書,難釋之義,“必欲求得其論,往往至廢寢忘食”。

    詩文雜著以績學堂文鈔、績學堂詩鈔刊行。

    嘉魚縣的縣令李鼎征,有個哥哥,名叫李光地,是個了得的人物。

    李光地是泉州安溪人,他的父親是個將軍。李光地是康熙九年1669年進士,從此躋身翰林,雖然屢遭同僚彈劾,但最終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他因為政績顯著,康熙皇帝曾先後三次授匾給他,是康熙南巡時重要的身邊侍臣。

    他從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被任命為直隸巡撫開始,一直是康熙皇帝很器重的大臣,與康熙“情雖君臣”,但“義同兄弟”。

    李光地雖身居要位,但對自然科學十分感興趣,而且在算學和天文歷法領域都有相當深的造詣。這可能與當時傳教士學術風靡一時,以及康熙皇帝痴迷于自然科學有關。

    他弟弟出資為梅文鼎刻印方程論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就在他弟弟為梅文鼎刻印方程論的一年後,梅文鼎應主修明史官員的邀請,北上京城,參與修訂明史中的“歷志”部分。

    梅文鼎到京後,受到李光地的熱情接待,他讓梅文鼎就住在他家,這使梅文鼎感激不已。

    這倒並不是因為李光地是個大官,而是因為有很多當時一流的科學家經常出入相府,這使梅文鼎也有了交流的機會。

    梅文鼎以極厚的學說功底,參引歷史上有記載的72家歷書,檢校得失,指出了明史歷志稿本中的多種謬誤,使得編纂者低首心折,大為震驚。

    一些士大夫將自己的子弟送到李府,拜梅文鼎為師,李府一時門庭若市。

    由于登門求教的人太多,李光地建議梅文鼎寫一些有關歷算和算學方面普及型的讀物,使一般讀者看了就能“入得門津”。

    梅文鼎覺得有道理,就先寫了一本歷學疑問,由李光地作序,刊行于世。

    誰也沒想到,這本意在普及“歷學”的小冊子,卻改變了梅文鼎的家世與命運。

    梅文鼎在數學方面,寫了20多種著作,將中西方的數學進行了融會貫通,對清朝數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他逝世之後,後人將其歷法、數學著述匯為梅氏叢書輯要,供62卷。

    清史稿卷五一一,有梅文鼎傳。

    疇人傳以3卷篇幅,評述梅文鼎及其家族中疇人的生平和成就。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把梅文鼎列為清代六大儒之一,譽為清代天文算法“開山之祖”。

    華夏近現代數學史家李儼和錢寶琮先生,分別為梅文鼎編著年譜。

    在他誕生355周年之際,宣州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建他的墓地和故居,並興建“梅文鼎紀念館”,以供人們長久地紀念這位科學先哲。

    如今,與古人有著相同基因的梅文鼎,已在王者大陸重生。

    本章完(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方便以後閱讀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第288章開山之祖梅文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第288章開山之祖梅文鼎並對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