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第254章千古絕唱

類別︰ 作者︰楓笙水起 本章︰第254章千古絕唱

    此時,嵇康發現普通攻擊無法打敗李白,突然一揚手,變出一架古琴來,開始彈奏早已失傳的廣陵散,用天籟之音來對付李白。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李白微微一笑,左手拿酒壺,右手拿寶劍,突然放聲高歌,唱起那首非常經典的笑傲江湖之曲。

    他將天龍八音的運勁訣竅,融入超級難听的歌聲中,用歌聲來對抗琴聲,看看誰的音波功更厲害。

    相傳,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

    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贊揚。

    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于“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作用。亂聲主調則多用于樂段的結束,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志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為父報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

    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斗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它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

    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名曲,大約產生于東漢後期,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闢刑而絕世。

    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廣陵散的各曲段,分為井里聶政故鄉、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與聶政刺殺韓相的整個過程大致相切合。

    史記中記載,聶政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勇士。

    當時韓國大臣嚴遂字仲子與韓相韓傀字俠累產生了仇隙,于是嚴仲子花重金試圖收買聶政去刺殺俠累。

    聶政原本為一市井“屠狗輩”,因要贍養老母,故拒絕了嚴仲子的厚禮。

    後來,聶政的母親離世,聶政在安葬母親之後,對嚴仲子說,自己本來是市井之徒,而嚴仲子作為“諸侯之卿相”,不遠千里,驅車前來以重金邀請。

    此番禮遇,聶政自然要回報,因此他“將為知己者用”,誓死報答嚴仲子。

    嚴仲子說自己的仇人是韓相俠累,他一直想請刺客去刺殺俠累,但俠累是韓國國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圍防衛森嚴,恐不易得手。

    聶政答應了嚴仲子的請求,仗劍只身前往韓國邑都。

    到了邑都後,韓相俠累正在府中。俠累雖然有大量侍衛層層保護,但聶政還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殺了俠累。

    史記中只用了簡略的語言,描述了驚心動魄的刺殺場面,“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不止,又連殺數十人。

    最後,聶政把劍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

    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有人認出自己,而連累嚴仲子。

    後來,聶政被暴尸于市,卻無人認得他。

    韓國國君以百金懸賞線索的人。後來,聶政的姐姐聶榮,听說有刺客刺殺了韓相而被暴尸街頭,就懷疑是自己的弟弟聶政所為,于是他立即動身到韓國,去探詢究竟。

    聶榮到達聶政的暴尸之處後,認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

    聶榮對圍觀者說“這是我的弟弟聶政,他受了嚴仲子重托,來刺殺俠累。為了避免株連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連累聶政的聲名啊”然後哀慟而死。

    根據索隱對史記的注解,聶榮顯然誤會了聶政的意圖。

    聶政這麼做的目的,是保護嚴仲子,而聶榮以為是為了避免連累自己。但聶榮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名”,以避免聶政成為無名刺客。

    買凶殺人的嚴仲子,是整個事件的幕後主謀。

    無論是史記,還是戰國策,都很中立的提到嚴仲子與俠累之間的矛盾沖突當時兩人已經水火不能兼容,但孰是孰非,誰也不知。

    太史公司馬遷,在刺客列傳里對聶政的事跡,基本上采取了一種正面的肯定態度。

    另外,戰國策中提到,當時天現晴空彩虹的景象,弦外之音即是,聶政刺韓相是順應天命。

    可見,聶政的行為在當時被看作是英雄義士的行徑。

    廣陵散琴曲,最早出現的年代大約為東漢後期。

    在東漢蔡邕的琴操里,這次刺殺變成了一則民間故事。

    在這則故事里,聶政殺的不是韓相,而是韓王。聶政也不是為嚴仲子而行刺,而是為父報仇。原來,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由于不能及時交付而被殺,于是聶政成了遺腹子。

    長大後,聶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學會了鼓琴的絕藝。他還掌握了易容術,變得無人認識自己。

    一天,聶政在鬧市鼓琴,“觀者成行,馬牛止听”。

    韓王听說後,立即召見了聶政,命聶政當眾鼓琴。

    這時,聶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劍,一舉刺殺了韓王,為父親報了仇。

    後來,伏在聶政尸體上慟哭不止的,不是聶榮,而是聶政的母親。

    這個故事被蔡邕取名為“聶政刺韓王”,反而成了廣陵散的曲情。

    雖然故事情節與史書的記載有太多出入,但廣陵散一曲主要表現的內容,如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等,並未因故事的走樣而減色。

    此時,因為李白的歌聲太難听,嵇康忍受不住,突然收起古琴,主動跳下擂台。

    李白微微一笑,踏著閃現疾風步,又向阮籍撲過去。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他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據說,阮籍能作“青白眼”。所謂青眼,就是黑眼珠,兩眼正視,眼球上黑的多;所謂白眼,就是兩眼斜視,眼球上白的多。

    對待不歡迎的人,他就用白眼看他;對待欣賞的人,就用“青眼”相視,所以有個成語叫做青眼有加,與青睞同義,表示對別人的賞識或喜愛。

    愛怎麼活就怎麼活的阮籍,哪管它叔嫂有別的禮教,他執意為嫂嫂送別;也不管男女大防,為素不相識的少女哭喪。

    他醉臥美婦人身邊,也拎著酒缸趕著車,窮途末路之際就啼血哭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酒量不好,偏又嗜酒如命,自作古琴曲酒狂。

    曲中既有極致的慷慨激昂,又有委婉的萎靡頹傷,如受傷的困獸,一路跌跌撞撞,似乎在訴說著他一輩子擰巴的心理和糾結,讓人唏噓不已。

    阮籍是“竹林七賢”的領頭人,他的行為模式代表了竹林名士集團的氣質。極端的浪漫、自由和個人主義,與當權者、政治保持距離,貫穿了竹林名士們恣意揮灑的一生。

    竹林七賢所處的時代三國魏晉,正是華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戰爭、饑荒、瘟疫、異族不斷輪回,遷徙、死亡、政斗成了每天必須面對的話題。

    但是,即便是在最深的黑暗里,他們也用鮮活的姿態,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點亮了歷史的天空

    本章完(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方便以後閱讀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第254章千古絕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第254章千古絕唱並對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