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海天市公安局,專案組的成員已經到了七七八八。
林語從洗手間回來,發現會議室黑色的長桌上擺放著會議名牌,空出來的幾個座位屬于局里領導和各省來的專家,她的名牌則放在了邢深的旁邊,別的地方也沒有多余的空位。
慢慢走過去,林語拉開椅子坐下,面無表情地拾起桌上的平板電腦,翻了翻之前的資料匯總。
身旁男人正側身坐著,和旁邊總隊來的刑警聊一些案情上存在的細節問題,時不時輕輕“嗯”一聲,表示認同。即便遇到觀點不一致的地方,他也只是低聲笑笑。至始至終,沒有表露過任何對“513白骨案”的看法。
等到局里領導就位,會議就正式開始了。
邢深也調整了坐姿,雙腿自然交疊在一起。修長的腿部,將裁剪精良的黑色休閑褲繃得筆直。
她下意識偏眸,身旁男人也剛好抬頭與她對視。
那雙幽暗深邃的瞳孔中似乎有笑,像極了她4年前跑去找他的那個晚上,在她表明身份後,邢深低頭看她的神情——探究,又不失溫柔。
一個人的眼中,怎麼會飽含著這麼多的情緒呢?
林語揚唇,禮貌性的笑了笑,而後便收回眸光,仔細去听轄區派出所民警匯報案情初期調查時的一些情況。
尸體已經白骨化,多年前發生的命案沒有目擊證人和監控資料,地點又偏僻,通過走訪了解到的情況不多。
她隨手記錄了幾筆。
再抬頭時,又嗅到一股淡淡的香氣,正隨著落葉窗外襲來的暖風,飄到身邊。
林語仔細聞了聞,應該是剃須水的味道,混合在一屋子男人氣息里,清新干爽,淡雅隨性。
不過,沈清距離她有些遠。
放眼整間室內為了辦案忙得不可開交的刑警們,唯一會使用這款剃須水的只有……
身旁邢深的手里,也握著平板電腦。修長的指骨正輕扣在電腦邊緣,有節奏地敲動。整潔的袖口外,他的肌膚糅合了性感的麥蜜,看上去沒有以前那麼黑了,應該是這幾年經常在室內辦案的緣故。
但他的坐姿,明顯偏向了她的位置。
從行為分析學的角度來說,相比于坐在他身旁左側的總隊刑警,他更願意與她親近。
——
輪到沈教授開始講話,林語便再次收回視線,認認真真的記錄要點。
“詳細內容,報告里都有。我在這里就不談了。”公安部特聘法醫專家沈柏昌教授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了三個疑點,“第一,現場未見死者衣物,卻留下了凶手的作案工具。第二,埋尸現場,通常為拋尸的第二現場。第三,埋尸地點。”
疑點清晰。
沈教授放下了記號筆,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鏡︰“這是凶手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埋尸地點,建議考慮連環謀殺。”
此話一出,室內便炸開了鍋。
林語瞧了瞧四周,除了她和沈清、邢深依舊處驚不變,其余刑警大多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刑偵總隊的刑警,也在這時站了起來︰“沈教授,能請您詳細說說您的分析嗎?”
沈柏昌點頭,指向了第一個疑點︰“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受害人的衣物,去判斷他們遇害的季節。但在這起案件中,沒有找到受害人的衣物,白骨化的尸體也很難鑒定受害人的準確死亡年份,只能綜合現場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原居民搬走的時間去考慮,9名受害人的埋尸時間在6年以上,8年以下。而凶手帶走了他們的衣物,很有可能是為了掩飾受害人的身份,給我們增添辦案難度。留下作案工具,則是凶手的行凶手法和作案特征。這一點,符合連環殺手的行為模式。”
“第二點。”沈教授換了支紅筆,在後面打了個問號,“埋尸現場即為拋尸的第二現場,可以合理解釋現場為什麼沒有找到受害人的衣物。捆綁受害人的白色尼龍繩,既是限制受害人行動的制服工具,也是凶手後期在轉運尸體過程中,對抗尸僵的一種手段。尸檢結果也顯示,受害人未見致命傷,常規毒物檢測無異常。牙齒呈現出來的石竹色改變,通常見于窒息導致的死亡。死者頭套塑封袋這一點,也可以推斷死因為窒息。不過……”
沈教授頓了頓︰“不排除有給受害人戴上塑封袋後,再將他們活埋的可能。”
連環謀殺。
活埋。
沈教授抬了抬手,再次打斷眾人的議論︰“還有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凶手為什麼要殺這九個人,和他們有什麼恩怨?埋尸地點為什麼要選在已經倒閉的化工廠,這個地點對凶手來說有什麼意義?如果他必須在化工廠拋尸,為什麼不直接將尸體丟入旱廁,加速他們的腐爛,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偵查難度?”
他慢慢走回會議桌旁,端起桌上的白瓷杯喝了一口︰“這是你們接下來的調查方向,埋尸地點或許比受害人的身份更重要。”
基本上,這也是林語的觀點。
她放下平板電腦,對于之前沒有提到的線索,進行了補充︰“9名死者的顱骨復原畫像,上報到了‘失蹤人口調查小組’和‘全國在逃人員信息系統’。其中一名死者的身份已經被確認,是京州市公安局懸賞通緝的涉毒逃犯——杜元華。”
“DNA鑒定結果也出來了。”沈清接上林語的話,“林副組長參與辨認的這名死者,的確是杜元華。”
“外省人員?”
“是。”
“怎麼認出來的?”
邢深低沉如大提琴般的磁性嗓音響起,即便混合在交錯的議論聲中,也格外的清楚明朗。
林語瞟了他一眼,在他瞬也不瞬地注視下慢慢起身,走到沈教授之前用來記錄疑點的白板前,也寫下了三條線索——涉黑、涉毒、涉黃。
在最後兩個字上,她用紅筆做了重點標記。
“1年前,我在國際刑警組織監察的某個暗網上,發現了一段說著京州話的性虐錄像。通過技術鑒定,該影像使用手機拍攝,錄制時間超過10年,畫面比較模糊,加害者和受害人的身份不易辨認。將視頻發回國內後,京州市一名參與‘打黃掃非’行動的老刑警,認出了其中一名加害者的聲音,認為是他們正在追逃的涉毒人員杜元華。由于視頻中加害者的手段過于殘忍,我一直記得杜元華的樣貌。通過‘白骨案’死者的畫像,判斷其中一名死者的五官特征與杜元華的樣貌基本吻合。”(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