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臥底

第2892章︰河山血染怒爭鋒、兩強相遇、方見英雄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龍淵 本章︰第2892章︰河山血染怒爭鋒、兩強相遇、方見英雄

    要是對方真的打光了彈藥,那時就進了冷兵器肉搏作戰的階段,他們草原勇士又怕過誰?

    于是怯烈台又咬著牙命令士兵,死命地向前進攻!城牆上下的爭奪戰,打得他的蒙古尸體幾乎填埋了整整一段城牆。

    到了後來,怯烈台麾下的蒙軍戰士心里也爆出了一股狠勁兒!這些驕狂的蒙古人此時已經听不到城關上的槍響。

    現在是肉搏時刻,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戰敗!于是已經傷亡大半的蒙軍,橫下心來繼續向前強攻。

    直到對方的防守越來越弱,直到守軍越來越少,直到他們最終沖上了城牆,開始近距離的交鋒!當趙錦屏那發信號彈在空中閃耀之時,怯烈台還以為那是城牆上的守軍在用這種方法來嚇唬自己。

    不過當第一聲槍響在城頭上響起,隨後暴雨般的槍彈向城外潑灑而來之際。

    怯烈台立刻就知道這是敵方的援軍已經到達,這次作戰,他是無論如何也沒希望取勝了!于是他毫不猶豫的立刻收束軍隊,準備撤退。

    ……可就在這時,怯烈台卻被一陣劈頭蓋臉的攻城火箭沖入了他的軍陣,再次對他的部隊造成了大量殺傷。

    當怯烈台抬起頭時,隨即發現那面讓他憤恨驚懼的灰色大旗下,正有一群周身血跡斑斑的灰衣戰士,策馬向這邊沖鋒而來!那支瘋魔一般的部隊,他們居然只憑著三百人,就從城里殺出來了!眼看著這支部隊猶如一只帶血的刀鋒,向他狠狠穿刺而來。

    怯烈台立刻毫不猶豫的下令全軍掉頭,向後撤退!此刻的怯烈台卻沒想到,正是在這一瞬。

    他手下的四千多草原兒郎,已經徹底變成了另外一支部隊。

    他們的驕傲和必勝的信心,就在這一刻不復存在。

    當他們強烈的自信被狠狠踐踏時,他們已經永遠不再是之前那支無敵之軍了!所謂強者,是需要對比才能顯現出來的。

    就像是三國時的白馬之圍,在關羽未出場之前縱橫無敵的顏良;就像諸葛亮出現之前,用兵如神、所向披靡的謀士徐庶。

    沒有對比,就不會有人知道誰更厲害,誰才是當世強者!……趙錦屏站在城上,無奈的看著死灰營追擊敵人而去。

    也不知道那那些蒙軍倒霉蛋兒會被追出多遠,才會被死灰營消滅干淨。

    不過現在趙錦屏已經幫不上忙了,因為他還要在這里鎮守飛狐口。

    這次趙錦屏帶來了四十門火炮,結果到了城關上才發現,飛狐口的寬度根本布置不下這麼多火炮。

    于是他不得已將城關重新改造了一番,在城牆上又砌了一道兩米高的台子,才正好把這些火炮成上下兩排,放置在城牆上。

    其實這也算不上是趙錦屏的發明,而是沈墨的海軍現在已經使用了雙層甲板軍艦,通州軍艦上的火炮就是這樣上下兩層排列的。

    等到火炮就位之後,飛狐口已經是如通銅牆鐵壁。

    只要關城上有足夠的炮彈,在遠距離開花彈殺傷,近距離霰彈轟擊之下。

    這條四十米寬的通道上,炮彈幾乎可以形成一條火流!敵軍再多也無法攻下飛狐口,如今這里是徹底安全了。

    趙錦屏就在這里駐守飛狐口,同時將此地的戰況向著古北口的統帥報告。

    而這時的古北口,已經開始了一場宋蒙之間,史無前例的猛烈炮戰!……在古北口城下,當蒙軍到達的第二天清晨,孛魯命令所有鐵火炮開始進入陣地。

    這時城外的方格短牆已經砌好。

    這些蒙軍火炮呈四方型排列,每一門火炮周圍都有石塊砌築的矮牆作為保護。

    按照孛魯的設想,這樣的防護措施,可以將通州開花彈對蒙軍操炮人員的殺傷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蒙軍在襄陽交戰之後,也迅速裝備了火炮用的霰彈。

    因為這玩意兒的工藝實在太簡單了,制造起來比實心炮彈不知要簡便多少倍。

    蒙軍的霰彈是用堅韌的生馬皮制成的一個筒子,正好可以放在炮筒里發射出去。

    在那里邊裝滿了葡萄粒大小的鐵彈丸。

    當彈丸數量不足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把破損的箭頭,甚至小塊的鵝卵石塞到里面充當炮子。

    就和通州軍的霰彈一樣,這種蒙古霰彈也是用于近距離轟擊敵軍沖鋒隊伍的。

    雖然這些霰彈是倉促制成的,可是僅從蒙軍霰彈的彈丸重量來講,它們已經比金國彈藥要先進許多了。

    ……其實所有的武器制造,都是一個國家軍事理念,和工業能力的延伸。

    這就像是沈墨的後世,甦俄政權制造的武器一向以傻大黑粗著稱,但是實際上他們卻異常結實抗造。

    這樣的武器無論在多麼嚴酷的環境下,都可以保證他能打得響、用得上。

    這種簡單而結實,容易制造而且造價低廉的武器設計風格,就是甦俄從二次大戰中,嚴酷的作戰環境和巨大的武器需求中誕生的。

    反觀另一面,沈墨的前世,東瀛制造的武器則是另一種風格。

    尤其是在二戰階段,友阪式步槍(也就是咱們所說的三八大蓋兒),變態的追求射擊精度,就是因為東瀛的資源貧瘠,難以承受火力覆蓋敵軍的作戰模式造成的大量彈藥消耗。

    至于日軍的南部式手槍和歪把子機槍,設計理念就更是只見一隅、不見全局。

    通充分體現了東瀛人死板守舊,擅于在小處精雕細刻,卻忽略了大方向的民族性。

    如今蒙古人制造的火炮,卻是一出手就明顯比金國高了許多,這一點從霰彈上就能體現出來。

    由于金國打到最後已經是國小民貧,所以他們總是想用最少的資源,辦最多的事。

    所以金國人制作的火龍炮看似彈雨密集,但是實際上由于炮身厚度不夠,發射出去的霰彈只有米粒大小。

    這樣的霰彈在近距離內雖然能造成密集殺傷,但是彈丸的殺傷距離和穿透性,卻比更大顆的霰彈要差上許多。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南宋第一臥底》,方便以後閱讀南宋第一臥底第2892章︰河山血染怒爭鋒、兩強相遇、方見英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南宋第一臥底第2892章︰河山血染怒爭鋒、兩強相遇、方見英雄並對南宋第一臥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