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史冊說經年

第十二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真熊初墨 本章︰第十二章

    不到一年,徐渭便辭去幕僚,返回江南。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面對李成梁,徐渭力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事情在大部分漢人看來,是一種榮耀,卻很難和李成梁這樣的異族說清楚。或者李成梁根本不願意這麼做,養寇自重,軍閥一方,這才是李成梁想要的。

    日後大患必在遼河,徐渭走的時候,留下此言。

    一語成讖。

    胡公,我已經盡力了。徐渭受塞外風霜三年,終于再次返回江南,吟詩作畫,頤養天年。

    可是徐渭雖然回到家鄉,卻還是要面對一個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沒錢。

    想要吟詩作畫,悠哉的過完一生,很難。

    1580年,張元忭見徐渭窮困潦倒,便伸出援手,請徐渭來北京成為自己的幕僚。

    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徐渭欣然同意。

    距離產生美,可不是胡說的。

    此前徐渭同張元忭的父親張天復關系很好,是忘年交。也視張元忭為手足。

    在遇難的時候,是張天復父子二人搭救,才沒有死去。

    即使在獄中,徐渭也經常受到張天復、張元忭郵寄來的物品。

    書信往來,大家相互傾慕,淪為美談。而來到北京,徐渭和張元忭的距離近了,美卻沒了。

    張元忭這人可了不起,是1571年隆慶五年的狀元,後為翰林院編修,再為左諭德兼侍讀。

    這條路熟不熟悉?滿滿的入閣為首輔的態勢。

    如果張元忭能入閣成為首輔,徐渭或許可以一展凌雲壯志。可惜,兩人性情不合。

    據張岱的記敘,張元忭是個性格嚴峻、恪守禮教的人,而徐渭卻生性放縱,不願受傳統禮法的束縛。張元忭常常以禮教約制徐渭,這使徐渭大為惱火。他曾對張元忭說︰“殺人當死,也不過是頸上一刀,現在竟要把剁成肉糜”

    1582年,徐渭的長子徐枚來到京城,接徐渭離開。

    張元忭不是胡宗憲,徐渭再次回到山陰。

    這一年間,不能不提一件事情。徐渭遇到李如松,並把自己的二子徐枳送到李如松的帳下效力。殷切叮囑,李如松不能忘了自己所傳授的東西。

    君子絕交,不出惡語。

    雖然和張元忭鬧翻了,但兩人都默契的謹守著那份友誼。

    張元忭還是不時給徐渭找代筆的工作,掙點散碎銀子養家糊口。而徐渭也不矯情,欣然接受。

    比如說萬歷十一年,呂光洵卒後四年其子呂光鼎找到張元忭請他做呂光洵行狀(敘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貫、事跡的文章,常由死者門生故吏或親友撰述,留作撰寫墓志或史官提供立傳的依據。)。

    張元忭就讓呂光鼎去找徐渭,由徐渭代筆。

    萬歷十二年,徐渭又代筆張元忭為紹興知府蕭良干做《閘記》。

    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徐渭再沒有什麼牽掛,對所有人的招攬全都拒之門外。

    要我當師爺,你們也配?

    奇怪,真不知道你們那些莫名其妙的自信是哪來的。

    1586年,次子徐枳定親王家,因為家徒四壁,所以徐枳也和徐渭一樣入贅王家。

    冬天,徐渭住的房子被雪壓塌……看到這里,不僅心生悲涼。

    特意查了一下山陰縣志,在1586年前後並沒有暴雪、降溫的記載。

    要知道,那里可是江南啊,雪再大能大到哪去?!

    住在破破爛爛的屋子里面,徐渭依舊不在乎。

    房子倒了,徐渭無處可去。他會怎麼辦?老人家竟然搬到二兒子徐枳的老丈人家。

    徐枳入贅還不算,徐渭自己也住過去了。

    荒誕、荒謬中帶著一絲淒涼。

    一生顛沛流離,家庭、科舉、官場中都沒有得到一絲絲的溫暖。到老之後,竟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嘆!

    1588年,張元忭早逝。家里人記載,有白衣人徑入,扶棺大慟,道唯公知我,不告姓名而去。

    徐渭一身白衣,也不交禮份子,徑直闖進張元忭的靈堂,扶棺大哭,一邊哭一邊說,只有你知我。哭完,自行離開,也不告訴家里人自己是誰。

    張家子弟追出去,仔細一看,是徐文長。而他還在大哭,涕淚滿衣襟。

    這種友誼絕對不是酒肉朋友能理解的。

    此後徐渭安心書畫,1591年,作墨花圖,現藏于上海博物館。雜畫卷,藏于故宮博物院。1592年,花卉圖卷,藏于上海博物館。花卉卷,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徐渭晚年一生遭遇盡數付之于書畫之中,潑墨大寫意爐火純青,是中國潑墨寫意畫派的開山鼻祖。

    他的畫不再是對客觀對象的描摹再現,而是蘊含自己的情緒,表現主觀情懷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書之法入畫,晚年《墨葡萄》用筆,似草書之飛動。淋灕恣縱,詩畫與書法在圖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結合。

    半生落魄已成翁,

    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

    閑拋閑擲野藤中。

    《墨葡萄》上的草書,道盡徐渭一世辛酸。

    曾經崇拜徐渭到極點的鄭板橋,曾說自己願為青藤門下走狗,青藤指的是徐渭。鄭板橋還刻了一方印章,把這六個字刻在上面。

    2011年的秋拍上,《壽竹蘭芳》最終以1552.5萬成交,現估價4600萬。《秋風傲立圖》以1380萬成交,現估價3500萬。(現估價是咨詢了一個朋友,隨便看看,別當真。)

    還有一位崇拜徐渭的大家——齊白石說過︰“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

    這回更厲害了,2011年5月22日的拍賣會上,《松柏立高圖》成交價為42550萬。對,你沒看錯,是4億。

    用金錢來衡量幾位老先生的作品,的確很庸俗,可卻很直觀,難道不是麼?

    (同樣是2011年,徐渭的《墨葡萄》以5328萬的價錢拍賣成交。)

    筆底明珠終于傾國傾城,但徐渭早已經去世多年。

    1593年,徐渭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做自傳《畸譜》。這一年,他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死的時候,家徒四壁,只有一條黃狗作伴。

    此情此景,悲嘆莫名。

    大丈夫做的事情,即便與你說了,你也不懂。

    如是也。(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空留史冊說經年》,方便以後閱讀空留史冊說經年第十二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空留史冊說經年第十二章並對空留史冊說經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