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樓的硝煙彌漫,二樓一片歡聲笑語,顧清漪在樓梯上就听到阿娘在與其他夫人談論著養生之道,引來一陣陣附和,臉上不由帶上笑,比起吃齋念佛,她更喜歡阿娘這副熱熱鬧鬧的樣子。
有人眼尖看到顧清漪走上來,當即喊道,“秦王妃來了。”
正在說話的夫人們停住話頭,齊齊朝著樓梯口看來,顧清漪有些不好意思,先是道了歉,“怪我來遲,怠慢大家了。”
“哪里哪里,秦王妃要照顧小郡主,來遲一些是應該的。”
“正是如此,這就是小郡主吧,長得和秦王妃真像,一看就知道有福氣。”
……
夫人們七嘴八舌地恭維著顧清漪和小郡主,周夫人還討了小團子抱過去,小團子非常乖,換了一個陌生的懷抱也不哭鬧,反而咿咿呀呀地揮著手與周夫人說著話,又甜又軟,看得周夫人心中軟成一團,柔聲逗著她,“小團子,外祖母給你接生的,抱過你好幾次呢,還認不認得外祖母呀。”
顧清漪噗嗤一聲笑了,“阿娘,小團子還小,哪能認得出您。”
“誰說認不得了,咱們的小團子多聰明啊,就愛和外祖母親,小團子,你說是不是呀。”周夫人頗有無賴的架勢,溫聲細語地逗著小團子,小團子脾氣非常好,很是給面子地咿咿呀呀,仿佛是在附和,惹得周夫人臉上笑容愈發大了。
其他夫人也湊過來逗孩子,張氏和她女兒享受了同樣的遭遇,作為秦王妃正經兒的家人卻被排擠在外了,她有些不甘心地擠上去,笑眯眯地說道,“周夫人,好歹讓我抱一抱小郡主,讓我解解渴吧。”
顧清漪和張氏鬧的不愉快已經人盡皆知,但是顧府畢竟是她娘家,張氏身為顧清漪繼母,也算是小郡主的外祖母,沒必要當著眾人的面給她難看,徒惹笑話。
因而周夫人看了顧清漪一眼,見她沒有反對後,壓抑著不情願把小團子遞過去,不過手一直虛虛伸著,謹防張氏“不小心”摔著孩子。
張氏最近都在苦心孤詣地洗白名聲,即便心中恨極,也不會做出當眾摔孩子的傻事,她本就沒多少慈愛之心,小孩子原本就感知敏銳,當即就覺得不舒服,立馬扯著嗓子開始哭嚎起來。
“這,這怎麼就哭了?”
張氏立馬手忙腳亂,顧清漪眼疾手快地從她手上抱回小團子,見小團子破涕為笑,她才微笑著說道,“小團子有些怕生,夫人沒有抱過她,一下子有些不習慣。”
一句話說下來,盡顯疏離。
張氏臉色有些難看,但還是擠出一抹笑來,“理應如此,往後多親近幾次,小團子便能認出是一家人了。”
顧清漪挑了挑眉頭,並沒有接她的話,開始與其他夫人寒暄起來。其間小團子餓了,便讓奶娘抱下去,顧清漪雙手得到解放,略微輕松自在了些。
閣樓中除了上了年紀的夫人,還有年輕活潑的女郎們,婦人們的談話她們插不上嘴,但是顧清漪不能冷落了她們,她讓阿娘幫忙招呼著夫人們,便過去女郎圈子里與她們交談。
也就是這時,她才看到與兩位表妹站一起的年輕姑娘,頓時就愣住了——邵慧宛,她居然回京了。
再見昔日的手帕之交,反應過來的顧清漪喜不自禁,穿過人群牽住她的手,笑容熱情真切,“慧宛,你不是與伯父在揚州麼?何時回的京城,怎麼不讓人告知我一聲,若不是見到你,我還不知你回來了呢。”
在場女郎大為驚訝,沒想到這位邵姑娘還與秦王妃交好,暗暗後悔方才冷落了她。作為當事人的邵慧宛也十分驚訝,遲疑了一瞬才回道,“父親他們還在任上,因為堂姐要成親,我才回京的。也就這幾天的功夫,尚且來不及通知您呢。”
實際上,她一回京城就進宮拜見了太子妃,倒是沒給秦王妃遞帖子,她怎麼也沒想到,不過是離開幾年的功夫,昔日認識的人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太子妃不僅性情有變,對她的情分也寡淡至無。
人走茶涼的道理她是懂的,但最讓她吃驚的還屬顧清漪,當年她與太子妃相交,顧清漪作為太子妃的跟屁蟲,兩人也算是熟悉,因為性格的緣故兩人不怎麼合得來,情分一直淡淡。只是萬萬沒想到,昔日小白兔般的人兒居然成了秦王妃,還變得明媚大方,在貴婦人中也顯得游刃有余,行事作風像極了昔日的太子妃,才教她一時不敢相信,遲遲沒有上前打招呼。
舊日的情分連太子妃都忘卻了,秦王妃卻一直銘記在心,對她熱情相向,到讓她不自在了。
顧清漪能夠理解邵慧宛的想法,但是關于她的身世不能明言,她又不願拋棄舊日好友,只能做出舊友重逢的姿態了。她們本就是意趣相投,即便換了身份也能重拾友情,再次成為至交好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我記得你喜歡前朝李世隱的畫作,正好秦王府收藏了他的絕筆真跡,你什麼時候有空了,隨時都可以來找我,咱們一起品評書畫。”
果不其然,邵慧宛眼前一亮,激動得俏臉通紅,一下子就與她親近起來,“我一直都在尋找李世隱絕筆,沒想到被秦王府收藏了,拖你的福,這下可以得償所願了。”
其他女郎紛紛羨慕地看向邵慧宛,她們想方設法地討好秦王妃,沒想到邵慧宛倒好,與秦王妃舊時相交,看起來還情分不淺,倒是一步登天了。
重見舊友的喜悅讓顧清漪顧不上周全,這會兒也忘了要招待各位女郎,笑容滿面地牽著邵慧宛的手,細細問起她在揚州的生活。邵慧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口才更是不缺,揚州的風景名勝和生活細事經她娓娓道來,趣味橫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不僅顧清漪听得入神,其他女郎也被吸引住了,紛紛問詢,惹來一陣陣的驚嘆聲。
邵慧宛生的七竅玲瓏心腸,並沒有獨佔風頭,轉問起李爾嵐姐妹倆,她們任地方官多年,去過的地方更多,見過的風景和民情更加豐富,偶爾一兩件稀奇事都能讓久居京城的女郎們大開眼界,驚呼連連。
顧文茵看著邵慧宛和李氏姐妹就這麼成了人群焦點,嫉妒得雙眼發紅,但她吃夠教訓,不敢耍小性子反倒落得沒臉,只能不甘心地擠到顧清漪身邊,嬌聲說道,“姐姐在說什麼呢,讓我也听一听。”
趁著眾女郎的注意力被李爾嵐兩人吸引住,顧清漪抓住機會與邵慧宛閑談,結果被厚臉皮的顧文茵打斷,頓時沒了興致,“沒說什麼,看樣子吉時也差不多了,該下樓行滿月禮了。”
正說著呢,秋雁就過來了,她見了禮,就到,“王妃娘娘,王爺讓您下去呢。”
顧清漪站起來,依舊牽著邵慧宛的手不放,招呼著談興正濃的女郎們下樓,至于阿娘她們,已經早她們一步下去了。
一樓坐滿了賓客,衣香鬢影,人聲嘈雜,顧清漪帶著一群年輕女郎下來,花團錦簇,仿佛明媚的朝陽點綴了晦暗的天空,整個世界都明亮起來。年輕公子偷瞄著俊俏的女郎,其余人與顧清漪打著招呼,一樓再次陷入嘈雜與喧鬧。
顧清漪與邵慧宛形影不離,夫人們免不得對她多關注幾分,得知她是勇毅侯府千金後,態度更是熱切了幾分,目光無不帶上幾分考量——名門閨秀,可不是優質的兒媳婦人選麼。
顧清漪有意如此,她大約能夠猜到邵慧宛回京的意思,怕是有相看婚事的意思,她父親不能繼承爵位,婚事比不上她堂姐邵慧欣,顧清漪難免要提攜一番,讓她找個好人家。
邵慧宛明白顧清漪的好心,暗暗感激在心,愈發覺得她與往日不同。
對于搶走顧清漪注意力的陌生女子,難得地引起秦王幾分關注,得知她身份後立馬就了然,原來是舊友。
看到顧清漪難得高興,秦王並沒與多做阻攔,直到滿月禮開始,才把顧清漪搶過來,抱著小團子開始告文祭祖,當然,白家列祖列宗都在太廟,小團子的滿月禮沒有重要到驚動太廟先祖的地步,秦王只是對著太廟的方向焚香告文,以作替代了。
接下來便是佩璋名門,秦王解下他隨聲的羊脂玉給小團子帶上,當眾宣布了小團子的大名,“本王和王妃商定,給小郡主取名馨寧,願她平安長壽。”
賓客紛紛贊頌,獻上長命鎖等禮物,顧清漪替小團子一一收下,等到小團子被梯下胎毛,指認了親戚後,儀式就完結了,這會兒小團子也沒了精神,便讓奶娘抱她回去休息,她和秦王繼續留在閣樓中招待賓客。
宴會融融,賓主盡歡,顧清漪身為秦王妃主持的第一場宴會完美落幕,這也意味著她重歸京城社交圈,人情往來,由此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