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鼎

第八十三章換新顏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眼見為食 本章︰第八十三章換新顏

    裴彪跟周倉的到來,進一步充實了于淇手底下的武將力量,但是對現在的青州來說,只是猶如平靜的湖面上丟下了一顆小石子,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現在的青州,需要面對的、解決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于淇規劃設計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式開始,各項工作千頭萬緒,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為這個核心服務,這個核心就是軍事實力的提升。

    軍事實力的提升,簡單點說包括人員素質的提升、武器裝備的提升、獎懲制度的完善落實、後勤保障的及時到位。

    但是分開來看,每一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項都需要其他若干工作的支持。

    就拿後勤保障來說,單是保證衣、食這兩樣的供應就不容易。在青州各地,于淇已經命令各地官府在條件合適的地方大規模推廣立體種植模式,也就是魚塘養魚養鴨——塘壩種桑養蠶。魚、鴨、鵝可以提供給百姓足夠的肉食,羽毛可以用來制作箭矢,塘泥可以挖出來堆肥,至于蠶繭,更是繅絲紡布的原料。

    今年只是第一年實行,從各地的反饋來看,別的不說,布匹的供應足以滿足青州的市場需求。

    而在海邊成片的灘涂地上,鄭婉兒主持的三級提鹵弱堿實驗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所謂的三級提鹵弱堿法,就是按照從內陸到海邊的距離,或者說是按照鹽堿化的程度,將土地分成三個部分,最靠近內陸的地方,也就是鹽堿化內泛的先頭,是第一級,海邊的灘涂地,則是第三級,兩者中間的地方,就是第二級。

    在第一級的位置,開挖深井,提取地下被鹽堿侵蝕的地下水,這些被侵蝕的地下水被陽光照射之後蒸發,水分被蒸發走,水中的鹽分留了下來,成了土壤鹽堿化的罪魁禍首。現在這些被侵蝕的地下水被提取上來之後,會順著挖好的溝渠流進第二級,也就是曬鹽的鹽田。不過第二級的鹽田只是初級鹽田,是對鹵水進行初步晾曬的。

    從第二級的鹽田出來的鹵水,已經不能被稱之為鹵水了,這些鹵水經過晾曬之後,已經變得濃稠,可以被稱之為鹽漿,這些鹽漿想要從第二級的鹽田運往第三級的鹽田,就不能通過溝渠自流了,而是需要人工進行運輸。

    運輸的工具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出來的獨輪小推車,一個獨輪小推車,可以讓一個壯年勞力推動五六百斤的物品長時間運輸,極大的提高了運輸效率,唯一制約這種獨輪小推車發展的,就是輪子的問題了,木制的輪子太容易壞了。

    被運送到第三級鹽田里的鹽漿,經過晾曬翻檢之後,就會成為細密的精鹽,通過趙商手上的商隊,運往徐州、豫州、冀州等地,換回當地的桑麻、糧食、耕牛、鐵器、種子等青州欠缺的物資。

    而在鹽井的附近,經過于淇的提議,還建起了不少的豆腐作坊,這些豆腐作坊利用現成的鹵水,制出了白嫩的豆腐。當然不僅僅只是豆腐,還有便于儲存以及運輸的豆腐皮。

    豆腐皮在這個時代來說,可以說是堪比咸魚的神器,經過長途運輸也不會變質,拿出來之後用熱水燙熟,淋上點油、撒點鹽,就是一道爽口下飯的美味小菜,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已經成為人們宴請必點的下酒佳肴了。

    如今青州對外貿易的產品中,除了作為拳頭產品的精鹽外,就要數各種美味小吃了。

    依托便宜的近乎無本的食鹽資源,于淇讓人制出了咸魚、蝦皮、鴨脯,還有蘿卜干腌出來的醬菜,海里撈出來的海帶菜跟裙帶菜,這一壇壇的咸菜,沒用幾分本錢,卻能換回十幾倍的回報。

    正是因為這些或新奇,或便宜的物資,再加上趙商開闢出來的商路,青州才能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從各項物資短缺,到現在的物資充盈。尤其是從各地交易回來的鐵器、筋、膠、漆、皮毛等物資,經過工匠的加工,變成了弓弩、皮甲、刀槍,在其他地方士兵連裝備都湊不齊的情況下,于淇麾下的三萬將士,已經全副武裝,多余的裝備則被源源不斷的送進武庫,成了青州龐大軍需儲備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整體上的全面提升,就拿最簡單的制作箭矢來說,百姓自己養鴨養鵝,然後官府收購百姓家養的禽類的翅羽,再發放箭桿、膠、絲線給百姓,讓百姓在閑暇時候加工箭桿,最後由官府回購。如此一來,官府能大量儲備箭矢,同時提高了工匠的效率,而百姓也得到了實惠,雖然官府定價一百桿箭桿的加工費才一文錢,但是對老百姓來說已經是意外之喜了。熟練的婦人一天可以加工三百支左右的箭桿,那就是三文錢,對普通百姓來說,一天純收入三文錢,很好了好吧。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不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通過這種手段,自上而下的把官府跟百姓聯系起來,讓百姓忙起來、有飯吃、有錢賺,沒有心思想七想八,念著官府的好。而青州刺史于淇的名字,也通過這一文一文的工錢,進入了千家萬戶百姓的心中,讓百姓們知道︰現在青州的老大是于淇,他壓著官府給老百姓活干,讓老百姓有錢拿,能過上好日子,他是個好人。

    可不是個好人嘛!這個時代的徭役可沒有工錢這一說法,百姓們去服勞役,不光沒有工錢,還要自備口糧,官府連飯都不管的好吧。

    要是官府把加工箭矢列入勞役範圍,老百姓也就白忙活了,如今可好,只要勤快肯干,就能賺到錢,老百姓能不念著于淇的好?而于淇付出了什麼呢?區區幾十萬錢而已。這點錢擱十幾年前,還不夠買一個最低級的小官。

    加工箭桿這只青州惠民政策的一項,諸如這種政策還有很多,而于淇也不光是推出這種惠及百姓的政策,一些工程量復雜、同樣回報也大的工程,于淇讓官府聯合當地的宗族一塊行動,譬如推廣漁——桑模式,譬如挖礦。

    就拿東萊郡內的幾座金山銀山來說,百姓偷挖偷采是禁絕不了的,而官府通過跟當地大族合作,由宗族跟官府共同開采,官府統一冶煉。事實證明,這種由官府主導的合作開發模式不僅提高了效率,更提高了單產,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合作開發,于淇把宗族拉上了他的戰車。

    類似的新舉措在青州還有很多,當孔融打著天使的旗號,不緊不慢的從長安來到青州之後,這才驚覺︰短短半年時間,青州已經變天了。(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爭鼎》,方便以後閱讀三國爭鼎第八十三章換新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爭鼎第八十三章換新顏並對三國爭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