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是謝光處斬的大好日子,百姓將刑場周圍圍的水泄不通,伸長了脖子想看到為非作歹了這麼多年的謝光被斬首。
楚彎彎正襟危坐,嚴肅地看著刑台,天空是灰蒙蒙的,烏雲蔽日,大風吹起經幡在空中翻騰。
謝光被押上來的時候仍然脖子硬著,大聲叫罵。
“你敢殺我?我爹不會放過你的!安南郡主你敢得罪謝家!”
死不悔改。
楚彎彎心下冷哼,突然對著他開口了︰“謝家?”
周圍人都安靜下來,大家都看著楚彎彎想說什麼,她卻笑了,笑意卻未達眼底。
“忘了告訴你,你爹今日也來了,左右時辰未到,不如讓謝老爺子來為你送送行?”
楚彎彎說完,示意將那邊的謝家老爺放過來,謝光一見親爹,即刻爬到他父親腳邊︰“父親!父親救我!”
他爹怎麼會不想救他,這三日,威逼利誘,他該做的都做了,可是這個新來的郡主卻是個硬核,完全不為所動。
一看兒子,謝老爺再也忍不住了,直起身沖著楚彎彎︰“我謝家世代在這廬甦城里為官,郡主,你當真要得罪嗎?!”
楚彎彎不怒反笑︰“謝家?”她站起來,慢慢走到刑台中央,指著周圍的人群,“你看看,你看看周圍人看你們的目光,憎恨、厭惡,他們都是被你們欺壓的百姓!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瘦骨嶙峋,他們生兒子就要給你們為奴,生女兒還要給你們糟蹋!就只因為他們是平民!”
楚彎彎慢慢逼近謝光,紅唇輕吐︰“王權貴族,便能草菅人命嗎?”
一瞬間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楚彎彎這句話震懾住了!
郡主居然如此說!這對長期被奴役的人們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謝光一下被她的氣勢震住,竟忘了反應,只能呆呆地看著面前的楚彎彎。
“東城縣令謝光,為官期間濫殺無辜,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其罪一!”
“利用職務官商勾結走私牟利,其罪二!”
“對本郡主犯上不敬口出狂言,其罪三!”
楚彎彎將他的罪狀一條一條地讀出來,她想起那封萬民書,整整三萬人,每一個名字都按了血手印,都是她的子民……
“證據確鑿,觸犯國法,事到如今仍不知悔改!無法無天,罪不可赦!”
楚彎彎回到高位上,將筒子里的令簽重重地擲在地上,清亮地大聲喊︰“時辰已到!立刻行刑!”
斬!
劊子手將他們父子拉開,含了一口酒,噗地一下噴在大刀上。
謝光見楚彎彎是動了真格的了,瞪大眼楮怒視劊子手大喊︰“你敢殺我!”
劊子手被他嚇得一愣,提著大刀不知該如何。
“斬!”楚彎彎又堅定地重復了一遍,今日她如果不能為民請命,她如何對得起他們稱她一聲郡主!
郡主都下令了,劊子手心一橫,將刀高高地舉起來,謝光抬頭看過去,那刀在日光下閃著冷冷的光,烏雲為背景,仿佛天神賦予了雷電般。
手起,刀落!
人頭咕嚕嚕地滾了出去,死不瞑目,因為他死也不敢相信,楚彎彎真的敢治他的罪!真的敢斬了他!
謝老爺一下暈厥過去,那是他的嫡子啊,是他們謝家的香火啊……
郡主威武!
百姓皆拍手稱快,這個殺千刀的惡霸終于死了!大快人心!
楚彎彎背過身,說實話她怕看到死人,她在現代的時候沒見過死人,來了這里身為郡主也大半年了,她從一開始的擔驚受怕慢慢地適應起來,越來越能代入角色,午夜夢回,那個關于現代的記憶越來越少了,多的都是關于這里的。
也許這里才是她的歸宿,小雪曾說她們兩個應該是穿越錯了,小雪性格剛強果敢而楚彎彎則心思細膩,應該小雪來做這個郡主才對。
可她如今才明白命運的安排,這是上天給她的考驗,她會慢慢成長起來的。
“郡主千歲!”
百姓皆下跪行禮,楚彎彎被這一聲齊聲呼喊喚回神,愣愣地轉過身來,看著萬民下跪的浩大場面,心神澎湃起來,眼圈忍不住紅了。
她做到了,不畏強權,聲張正義,她當得起這個郡主!
謝光處斬後,整個謝家都翻了天了,謝家當家人氣憤不休,找到王家,想聯合起來攪翻楚彎彎,讓她在廬甦無任何立足之地,王家也是廬甦城里的權貴,當場就聯合起來了。
而楚彎彎卻並不收手,廬甦是她的地方,她早就想當家作主大換水了,當下直接頒布了新的政令︰
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分發到每一戶人家,每年收取三成糧食稅。
這一下農民們都高興極了,天吶,他們有地可以種了!而且是按照產量收稅,那麼也就說,他們如果努力的話,余下給自己的糧食就會很多!
楚彎彎還大興水利,用現代技術,改良了農具和灌溉方式,提高糧食產量,加上廬甦本就土地肥美,這一下可以說是成倍地往上長。
其他官員還以為這麼低的稅一定收不到什麼,沒想到收的糧食是往年豐年的好幾倍!
而那些地主卻炸了鍋,他們的地被沒收了?!這是什麼道理?于是紛紛集結起來想鬧,楚彎彎卻頒布了第二條商令︰
開通水上貿易渠道,商稅低至百分之五。
地主們瞬間就不鬧了,他們可都是有錢人,趁著這麼好的機會去跑商,還不賺大發了,錢比收租子來的還要多呢,還指著地生金蛋不成,于是紛紛選擇從商,賺大錢去了。
亂世機遇也多,雖然國家之間在打仗,但商人的貿易還是可以互通的。
就在整個廬甦都驚訝于郡主的睿智英明,雄韜偉略時,楚彎彎第三條軍令又頒布了!
參軍待遇提升,所有年滿十四的男子皆可選擇從軍,一旦從軍,即刻脫離奴籍,女子若也想為國效力,亦可加入後勤補給隊。
好男兒誰不志在四方,誰願意一輩子放別人的奴隸,征兵令一出,報名的隊伍從城東排到了城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