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太爺幾人走出泰安,接近了渮澤地界,太爺一開始不知道,後來問蕭老道,這是哪兒,怎麼感覺這麼熟悉呢?這是草稿,明天修改。
蕭老道說,前面馬上就要進入渮澤地界,太爺一听,立馬兒不同意了,自己進入渮澤,不就等于是去自投羅網嗎?
蕭老道之前設計的路線,由泰安出發,經渮澤、過洛陽、走西安,然後,再由西安轉入漢中,由漢中進入巴蜀腹地。蕭老道的意思,這些地方,全都是中原地帶,一馬平川,要是不走渮澤,南下的話,路會繞上很遠,反之,北上的話,又全都是山路,不適合騎馬,會耽誤上很多時間。
蕭老道就勸我太爺,只要到了渮澤地面別惹事兒,別引人注意,也別走那些小路,肯定不會給那些山賊響馬發現的。
太爺卻死活不同意,太爺不是怕那些響馬,而是覺得他自己沒臉再回渮澤、沒臉面對單雪兒,隨著太爺閱歷和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覺得平掃響馬山寨那次,用的手段不道義,尤其是欺騙了人家姑娘的感情,自己還很窩囊地對人家姑娘說,自己不會武功,只是一介書生啥的這些要是傳出去,他屠龍大俠的名頭就大打折扣了。
在太爺的堅決反對之下,蕭老道改變了路線,北上經開州{也就是現在的濮陽市,與渮澤隔黃河相望},過衛輝,再到洛陽,這麼一來,路程稍微遠了一點兒。
十多天後,眾人過了開州地界,來到了衛輝府,蕭老道就對太爺說,這地方過去是商周牧野大戰的古戰場,“臨陣倒戈”就源于此地,太爺聞言朝周圍看看,沒什麼感覺,但他肯定沒想到,幾十年後的抗日戰爭,會迫使他舉家遷移,來這里定居。
出了衛輝府,來到黃河邊上,這時候,天色已晚,河面上倒是還有擺渡的艄公,但蕭老道的意思,不著急趕路,先在河邊找家客棧住下,等明天白天再過河。
吃過晚飯,太爺一個人走在河邊散步,時不時的,思緒萬千地朝河對岸看上一眼,不過,黑漆漆的,他什麼也看不見,他們現在所處的地界是哪兒呢?
延津渡口,我高祖沒拜王守道為師之前,就是在這一帶河面上做艄公的,河對岸,就是我高祖和我高祖母所住的三王莊,距離父母如此之近,太爺心里還能平靜才怪呢,再者,在我太爺所住的客棧旁邊,就是一個叫“劉莊”的村子,這是我高祖的老家,也是我太爺的老家,後來高祖拜王守道為師,經父母同意,搬到了河對岸的三王莊,和師父王守道住在了一起,一是學藝方便,二是要給已經年近百歲的師父養老。
在這個“劉莊”里,還住著我高祖的兩個親弟弟,也就是我太爺的親叔叔,太爺也曾和他們有過來往,而且,在太爺殺了那對奸夫淫婦之後,我高祖的二弟,也就是我太爺的二叔,還幫著太爺隱瞞過官差{詳情請看末代捉鬼人}
“這位少爺,您要渡河麼?”
突然,從河邊傳來一個聲音,太爺一愣,隨即從萬千思緒中回了神兒,太爺打眼一看,就見河邊停著一支小蓬船,船上站著一個皮膚黝黑的艄公。
太爺連忙客氣地回道︰“我不渡河,你再找別人問問吧。”
“哎。”艄公應了一聲,隨即嘆了口氣,“現在這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說著,失望地劃起船就要離開。
太爺見狀,連忙問了他一聲︰“福公,你听說過河南岸三王莊的宣義嗎,給人看邪事兒的。”
艄公一听,連忙停下槳,大聲回道︰“當然听說過,少爺你在這河兩岸打听打听,誰能不知道他呀,好人,兩口子都是大好人、活菩薩。”
太爺聞言,忍不住在心里嘆了口氣,又問︰“那你知道他們兩口子現在過的怎麼樣嗎?”
“過的怎麼樣那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前一陣子听人說他們兒子逃婚了,把劉師傅氣的生了一場大病,你說這劉師傅,給人看事兒不要錢不說,看誰家里窮還倒給人家錢,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就生了一個這麼不爭氣的兒子呢!”
太爺聞言,無言以對,這就是響當當的屠龍大俠干的事兒,在別人眼里,不過是一個不孝子而已。
艄公見太爺不吭聲,連忙又說道︰“少爺,您是不是要找劉師傅看事兒呢,那您就坐我的船吧,我送您過去,劉師傅對俺們家也有恩情,您找他我少收您幾文錢。”
太爺一听,心里一陣動搖。
就听艄公再次說道︰“少爺,我看您是真有事兒,要不您就上船吧,我送您去找劉師傅,要是您身上沒帶錢,以後給我也行。”
太爺聞言,鬼使神差地上了船,就在這時候,河岸邊突然又出現了一個人,沖艄公大叫︰“等一下,我也要過河!”
太爺循聲看去,是一條瘦弱的身影,因為黑,太爺也看不大清楚,艄公這時討好似的詢問太爺,“少爺,您看這”
太爺明白艄公想拉這趟活兒,太爺說了一句,“讓他上船吧。”說完,太爺轉過身子,看向了遠處的河對岸,再次思緒萬千,想起了自己父母、想起了小錦、想起了王草魚、想起了小翠
王草魚和小翠又是誰呢,王草魚,就是王強順的太爺,我太爺的鐵哥們,也是王小錦的親哥哥;小翠,是我太爺掃平響馬山寨的時候,認的一個妹妹,當時,我太爺被小鬼猴子追殺,他把小翠領到三王莊村頭,自己沒回家,寫了封書信,讓小翠拿著書信進村去找我高祖和高祖母了。詳情還得看末代捉鬼人。
艄公把船再次劃到岸邊,岸上那人迅速上了船,太爺回頭瞥了她一眼,就見這人身材不大,穿著一件寬松的長袍,頭上戴著一個斗笠,斗笠上縫著遮簾,和鬼猴子平常帶的斗笠差不多,遮簾整個把他的臉擋住了。
太爺看了一眼就把頭扭回來了,並沒有在意,這時,就听艄公問道︰“這位爺,您是要去哪兒呀?”
就听那人簡短地回道︰“河對岸。”
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太爺感覺聲音有些不對,好像是故意扯起嗓子裝出來的,太爺沒再回頭看那人,卻暗暗提高了警惕。
一個時辰以後,船來到了河南岸,太爺下了船,回頭問艄公,“福公,你著急收工嗎?”
艄公立馬兒反問“少爺,您有什麼吩咐嗎?”
太爺說道︰“若是不著急收工,在岸邊等我半個時辰,我去去就回。”
艄公聞言,連忙答應,“好的少爺,您盡管去,我就在這里等著您。”
太爺一點頭,從懷里摸出一小錠銀子,扔給了艄公,艄公接住銀子頓時“哎呦”一聲,叫道︰“少爺,這都夠載您二十回了,您放心,我一定在這里等著您!”
這時,那位身材瘦小的客人也付了船錢,一聲不吭下船離開了,太爺朝他的背影看了一眼,走的十分匆忙。
離開河邊,太爺朝不遠處看了看,那是一個小村子,這時村子里星星點點的燈火,太爺忍不住一陣悸動,三王莊。
爹、娘,兒子回來了
不過,太爺並不打算回家,他只想隔著院牆悄悄朝院里張望幾眼,看看父母是否安好。
沿著熟悉的道路,太爺在村里三轉兩轉來到了家門口,心里,再次悸動起來。
到這時,太爺離家出走已經兩年了,要不是遇上了蕭老道,他可能早已經帶著鬼猴子回到家了。
這時,家里院門居然開著,太爺一看就是一愣,心說,難道爹知道我要回來看他們,故意把院門打開的?
等走近一看,發現院子里有燭光,太爺連忙側身躲在了門外,仔細一听,從原來傳來我高祖低沉的聲音,居然在念口訣。
太爺屏住呼吸,探頭朝里面瞥了一眼,就見自己熟悉的院子中央,擺著一張方桌,方桌上放著香爐、蠟燭、黃紙、桃木楔子等等,方桌後面,站著一個高大憨厚的人,太爺心頭頓時一跳,這位,就是我高祖,我太爺的父親,高大的身材、忠厚的臉龐,看上去慈祥又正直。
方桌前面,背對著門口,放著一把椅子,椅子上面,捆著一個人,似乎還被勒著嘴,掙扎著發出嗚嗚的聲音。
方桌一側,站著一對中年男女,看樣子是夫妻倆,太爺見狀,原來父親正在給人做法事,被捆的這人,明顯是給啥東西附了身。
這時,我高祖念完了口訣,伸手拿起方桌上個一根桃木楔子,對被捆的人說道︰“你走不走,你要是再不走,我可要扎你咧。”
被捆的人嗚嗚幾聲,似乎不服氣,高祖抬手用桃木楔子在被捆這人胸口的羶中穴扎了一下。
我高祖可和我太爺不一樣,他是我們家第一代給人驅邪的師傅,雖然資質差,但他學藝二十年,深得祖師真傳,技藝也是最精湛的。
被捆這人頓時不再掙扎,整個抖了起來,高祖隨即繞到他身後,抬手在他腦後風府穴上輕輕一點,這人頓時把頭耷拉了下去。
高祖見狀,長長松了口氣,對方桌旁邊的夫妻說道︰“惡鬼暫時給我封住咧,現在,只要把它打出來,收了就成咧。”
說著,高祖走到方桌近前,從桌上拿起了一張黃紙,不過就這時候,被捆這人突然把頭抬了起來,咯 一聲,崩斷了身上的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