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修真時代

第224章 槍對棍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零點Q 本章︰第224章 槍對棍

    常樂確實沒有料到,銀盔武士竟然還是,一個棍術大家。

    棍術使得好,有一個非常有利的特點,那就是可以用棍子兩頭,倒換起來用。

    這樣一來,使用棍子,就非常的靈活,可以快速倒手,令人難以防御。

    常樂面對著,銀盔武士疾風暴雨般的棍法攻擊,他的選擇也很簡單。

    還擊!

    以攻對攻!

    常樂使用的是槍法。

    槍法在舊時代以前,被稱為百兵之王,其主要動作為攔、拿、扎,由上古矛戈發展演變而成,品類繁多。

    這槍有大槍花槍雙頭槍等區別,其中大槍和花槍均只一個槍頭,雙頭槍的槍桿兩端各一個槍頭。

    不過在舊時代以後,大多數槍法多已失傳。

    主要槍術以攔、拿、扎為主,此外還有點、崩、挑、撥、纏、舞花等法。

    常樂扎槍,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達槍尖,可以說槍扎一線,出槍似潛龍出水,入槍如猛虎入洞。

    扎槍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為要法,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

    持槍穩活,前管後鎖,兩手持槍,穩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槍之勢,貴為四平,所謂四平,即頂平、肩平、腳平、槍平。

    常樂根不離腰,三尖相對,所謂三尖相對即鼻尖、槍尖、腳尖。

    他扎槍射時直出直入,平正靈活,迅速,腰腱勁直透槍尖,勢如潛龍出入。

    常樂將扎、懀、挑、崩、滾、砸、抖、纏、架、挫、擋等動作,熟練使出。

    常樂身不離槍,槍不離中心,將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還有靈敏的步法相配合,以身步前送,上架時至頭頂即回,下壓時一磕敵械即回。

    正所謂持槍四平,三尖相照,這是由于槍長,所以必須兩手持握使用,是持槍特有的基本姿勢,指前持槍身中段,後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馬步,要求做到頭頂平,肩平,足平,槍平的技法要領。

    三尖相照是指持槍時強調要求中照槍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腳尖,三尖要保持在一個直線方向上,側身直對前方,不但縮小了受敵面而且槍尖護住前方,可拒敵于槍尖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為了保證出槍攻出時子午不偏,目標準確。

    持槍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個立身中正,腳下穩固,人槍合一,靈活應變的整體姿勢,有利于攻也有利于守,此姿勢又稱為中平槍。

    常樂持槍穩活,前管後鎖,這持槍也必須穩活,不穩容易脫把,不或則出槍變化不快。

    前管後鎖是指,在槍術運動過程中,兩手控制槍身的基本手法,握于槍身中段的前手要像管一樣握住槍桿,既能套住槍身又不使脫手,又能讓槍桿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動,成為槍的運動支點,控制槍的運動方向,隨時能自如地調節握把的松緊度,和控制槍的發力。

    後手要像鎖一樣牢握槍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槍法,如扎崩劈托抽拉雲拔等等。

    槍扎一線,圈不過斗,槍扎一條線,此為判定扎槍技術質量好壞的重要標準,直扎遠取是槍術的優勢和特長,為槍術最主要的進攻技法。在扎槍時需沿槍身縱抽用力,使槍身直線扎出,力達槍尖,發出寸勁,達到平直而快準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攔拿圈轉乃是槍術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過斗是指在做攔拿圈轉槍時,要嚴格以直徑不過一斗的寬度,即一個身體的寬度為限。這其實是為了保證防守的嚴密性,不致因攔拿圈轉過寬,而使對方避開槍尖近身作戰,失去長兵優勢,轉動不靈,以致受制于人。

    所以槍扎一線,圈不過斗,是扎槍和攔拿圈絞類槍法的重要技術標準。

    銀盔武士用棍,而常樂用槍,這兩人各施一技,卻用得都是長兵。

    這槍術與棍術,卻是有相通之處,有去掉槍頭就是棍,裝上槍頭就是槍之說。

    棍法非常注重技巧,持棍搏擊在技不在力,有“拳怕少壯,棍怕老狼”,之說。

    徒手搏斗,力大氣雄者可佔不少優勢,但用棍搏擊,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棍法在技擊上不主張硬拼勁力,而是講究技巧方法,剛柔並濟,要考慮棍與敵方兵器距離之遠近,計算時間,明確變化,生死門之趨避,老嫩棍之進退,控制發力,回擊點之內外.座機得勢,巧妙地戰勝對方。

    使棍與使槍一樣,都要求中平正直,中直實為棍路之主。

    以棍梢粘纏對方棍,手一動,向左劃弧攔開對方棍梢,或向右劃弧格開對方棍梢;或圍繞對方棍梢旋轉劃圓,使棍梢不能逃離。運用此棍時,要求勁力纏綿不斷,沾連粘隨,一得機勢即劈滑對方的手。

    其實以棍擊人,最有力的地方,還是在棍尖,和離棍尖約一尺內的,那一段棍梢中。

    這段棍的擊打力量,要比其它地方擊打力量要大,所以,棍尖和離棍尖一尺以內的一段棍梢中的任何一點,都稱力點。敵我雙方搏擊,彼此都想用這一段棍來打對方。

    向生門閃,就是避開敵人一世的力點;若向死門走,即是自己投身于敵棍的力點之內,自投羅網。

    當對方發棍攻來,就要立刻判斷出哪邊是生門,哪邊是死門,應該向哪邊閃避。

    在與常樂對戰時,光頭少女始把棍尖指向常樂,跟著常樂的閃避進退而變,始終使常樂落入棍尖圈擊的範圍內。

    這全是因為一個人的胸寬,不超過一尺半的緣故。

    反過來,常樂出槍發棍攻光頭少女時,要迅速閃身,走出其尺半控制圈之外,才可避免受具體他說,出圈是使對方攻來之棍,快到來時突然失去目標,使其進棍落空。

    入圈就是在出圈之霎時,我趁移步換形之際,同時進棍攻入對方之內圈,使對方進攻之棍無法及時收回招架。在這里,當對方的棍攻來,如何使對方的棍落在圈外,這是更重要的一著,此時我縱然攻他不中,也無危險。

    棍術在技不在力,要防守的區域縱有七尺,那手只須在上下左右,數寸之間展開。

    (本章完)(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反轉修真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反轉修真時代第224章 槍對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反轉修真時代第224章 槍對棍並對反轉修真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