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一番反駁,直接讓李錦再次的無話可說。
她剛才說話確實是有些失去理智。
不過余秋雨說不幫助余風,也確實讓李錦產生了濃重的怨恨之情。
她怨念深深地瞪了余秋雨一眼,沒有再懇求什麼,轉身頭也不回地走出了知府大院。
余亦凡素來很寵愛余秋雨這個小妹妹。
余秋雨不肯幫助余風,那麼余亦凡肯定也听從余秋雨的意思,不會幫助余風,
說到底還是都怪余秋雨。
余秋雨雖然面上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但是她也注意到了李錦的眼神,李錦的眼神里充斥著絲絲縷縷的怨毒。
這怨毒的小眼神看的余秋雨心底發毛。
被余秋雨這麼一通訓斥,李錦倒是很爽快地走出了知府衙門大院,但是余秋雨心里邊清楚,李錦心里邊肯定又在怨恨自己和余亦凡。
有些人真是奇怪。
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別人再三勸告不要這麼做,再三的提醒,再三的阻止,她們不听,固執己見,一心計較著眼前的利益。
但是當不好的事情發生以後,她們又頻繁的後悔,想要哀求當初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再度幫助自己一次。
可是,已成定局,誰也無法力挽狂瀾的時候,卻又開始怨恨起別人不幫助自己。
很顯然,李錦就是余秋雨心里邊所想的那種人。
余秋雨無奈的嘆了口氣。
已經提醒過會有現在的局面和下場了,她們依然不顧一切的要和吳家攀上關系,早知如何何必當初啊!
看了一眼院子門口,李錦已經走了出去,背影也消失在了院子的門口。
門口空蕩蕩的,余秋雨松了口氣。
幸好人走了。
不然自己遲早得憋屈死。
也遲早得郁悶死。
不過,李錦所說的,關于余風的境遇,余秋雨也有留意的打听了一下。
事情的起因是,吳家的那個小妾出門逛街,而余風也在那一天出門逛街購買珠寶首飾,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小妾和余風看上了同一支簪子。
余風是主母,是吳家正兒八經的夫人,按照道理來講,這個小妾是不應該和余風爭同一支簪子的,可是這個小妾平日里在吳府囂張跋扈慣了,畢竟她的肚子里懷著的是吳主簿的孩子,是吳府的第一個孫子,偌大一個吳府,目前還沒有人敢得罪這個小妾。
余風平日里在吳府忍受小妾的囂張跋扈,現在連出門逛個街都要被小妾欺負,余風性情剛烈,怎麼能忍得住這般的待遇?
所以,在珠寶店,余風沒有怎麼讓著那個小妾。
此時正好吳主簿過來,瞧見余風言語間多有羞辱小妾之意,頓時氣上心頭,當著一街人的面扇了余風幾巴掌,甚至還毫不客氣地將余風給踹翻在地。
身為夫君,不維護自己的夫人,居然還偏袒自己的小妾。
這樣一幕場景很快就引起了周圍百姓的注意力,百姓們紛紛駐足觀看。
就在這樣一堆人面前,吳主簿沒有絲毫遮掩的揭示了一個真相。
從成婚那日吳家明媒正娶,將余風娶進門的那一天起,吳主簿就沒有踫過余風一下,而且余風的房間他都沒有踏足一步,至于余風的蓋頭,他更是沒有揭。
在吳家人的眼中,余風的地位可想而知。
一個得不到自己夫君絲毫尊重的正房夫人,又算得上是什麼妻子?
听到吳主簿說出這些話,周圍的百姓們既吃驚又好奇,忍不住議論紛紛。
“余家死乞白賴的想要把女兒嫁給吳家,倒貼上門的媳婦果然是不被重視的,日後我可不敢讓我的女兒倒貼。”
原本余風就委屈,現在听到他們的討論內容,余風更委屈了。
她本來是要和吳主簿爭辯的,她的性格決定了她這個人是咽不下委屈的,她們余家的整體實力確實沒法和嶺南的時家相比較,畢竟時家有錢,而吳家又是時家的表親,但是好歹余家出了個官員。
余亦凡可是由皇帝親自下旨敕封的知府,而且余秋雨還和京城定北將軍府有關系。
她原本是想著要借著這層關系壓吳主簿一頭,誰知道吳主簿說的下一句話就把余風給氣得不輕。
“賤人,若非是看在余大人的份上,我怎麼會對你這般容忍?你們余家算什麼東西,李錦又算什麼東西,你們家的家世門第給我們吳家提鞋都不配,若非看在余大人的顏面上,我怎麼可能會娶你?你若是乖乖地,安分守己的做好你的吳夫人也就罷了,若是你再敢鬧騰,我就一點都不介意和余大人撕破了臉,我倒是要看看,余大人是會站我這邊還是站在你這邊,別忘了,你之前可沒少欺負他的弟弟妹妹。”
最後那句話委實戳中了余風的痛處。
確實。
余風經常欺負余秋雨和余亦然。
她心虛。
瞥了一眼心虛的余風,吳主簿冷哼了一聲,從店主的手里接過了方才小妾看中的那支簪子,摟著小妾的肩膀大搖大擺的離開了街道上。
余風跌坐在那里,失魂落魄的听著周圍人的指指點點,可能是受不住委屈,隨即抱著自己,哇的一聲大哭了出來。
為什麼李錦會這麼著急忙活的找自己呢?
事情就是這樣。
自己的親生女兒因為家世門第被人瞧不起,而余家論家世門第,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余亦凡,余亦凡家這一門是耕讀傳家,勉強算得上是半個書香門第,而且現在余亦凡又做了官,她應該是想著拿余亦凡的身份過來壓一壓。
余秋雨嘆了口氣,想起之前穿著婚服出嫁時,余風囂張得意的模樣。
風水輪流轉,余風應該想不到自己也會有今天吧?
不過,余秋雨覺得,這吳主簿也真是蠢。
自己心里邊想的,怎麼能這麼宣之于口呢?
大庭廣眾之下就敢把自己的想法目的說出來,他吳主簿還真是有膽量。
就沖這一點,她余秋雨甘拜下風。
余風長街上受辱的消息在嶺南傳的沸沸揚揚。
余秋雨作為同一族姐妹,卻不肯對余風伸以援手的消息也在嶺南傳的沸沸揚揚。
讓余秋雨沒先到的是,在余風這件事上,自己是躺著也中槍。
自己見死不救?
自己冷心冷面?
自己麻木不仁?
自己鐵石心腸?
自己就應該天誅地滅五雷轟頂千刀萬剮?
謠言像炸彈一樣在嶺南的小鎮上爆炸開來,把余秋雨硬生生的給傳成了一個十惡不赦之徒。
想都不用想,這還能是誰的手筆?誰最痛恨自己的無情自己的見死不救?
當然是今天下午才見過自己的李錦。
李錦傳播這些謠言的目的余秋雨也很清楚,無非就是覺得自己見死不救想要報復罷了。
想到這里,余秋雨仰天一聲嘆,幫人是愛心,不幫是本分什麼時候連不幫助別人都變成了一種罪過了?
謠言雖然在嶺南傳播著,但是余秋雨清楚,嶺南的這些居民都精明著呢,至少分辨是非的能力是應該還有的。
李錦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心里邊都應該明白,李錦說自己的壞話到底是造謠還是另有目的,大家的心里邊應該也清楚。
她沒有必要為了不了解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做出什麼舉動。
所以,關于謠言,余秋雨雖然有些煩惱,但是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
可是,余秋雨意外的是,余亦凡居然也听說了這些謠言。
他回來吃完飯,問余秋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听說舅母過來找你來著?”
余秋雨點了點頭,坦然承認。
李錦來找她這事街上有人看到了,所以余秋雨沒有隱瞞的必要。
“她找你是有什麼事,為什麼她那麼生氣?在到處詆毀你?”
余亦凡的一張臉上寫滿了不解和疑惑。
看吧。
余亦凡果然很了解她。
就連余亦凡都在為她抱不平。
所以說,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根本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其實,是因為余風姐姐的事,余風姐姐的遭遇哥哥也有所了解,那時我們是盡人事以听天命,該做的都做了,只怪他們造化弄人,不肯听取別人的意見,導致所托非人,可是李氏後悔,所以……”
余秋雨之所以沒有答應李錦,是從多方面考慮。
听余秋雨娓娓說完原委,余亦凡低頭沉思了片刻,開口道,“身正不怕影子斜,這些污蔑之言語,就暫且不要放在心上了。幸好他們還不算過分,要是他們再過分,哥哥會幫你處理。”
余秋雨嗯了一聲,興奮地點了點頭。
有余亦凡幫助自己做主,余秋雨就放心了。
他們正談論著這件事呢,院門再度被打開,樹影斑駁蕭瑟處,余亦然陰沉著一張臉走了進來。
余秋雨遠遠端詳著余亦然的臉色,便知道余亦然心里邊不開心。
該不會又是那些謠言的事吧?
余秋雨心里邊在打鼓,他們都還好說,余亦凡畢竟是知府,而且早熟一點,比他們成熟,而自己的身體里住著一個三十歲的靈魂,人生閱歷豐富,也不至于亂了陣腳,但是至于余亦然,他還是個半大的孩子,自然是經受不住打擊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