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看著一身素衣,跳來跳去的劉素素,免強忍住去揪她的長發。“成本方面不是問題,用的主要是木板、麻布和紙張,寨子里都可自產。”
“不過手套鞋子用的雞鴨鵝毛比較多,需要從勛陽府進貨。二三十斤不算重,鍛煉鍛煉就行了,以後還會有更重的。”李響解釋了一下,最後一句話讓眾少年的臉垮了下來。
李響召集工匠開發的這套防寒服,保護十分周全。上衣下身各有特點,用的基本都是明月寨周邊常見的材料。
防寒服配有斗笠狀的頭盔,兩邊是竹木,中間是紙板,用布條固定到下顎,“豪華版”還填充有雞鴨鵝毛。
配套的褲子防護力較差,膝蓋處用雞鴨鵝毛和麻布填充,保護關節的同時也不像紙板一樣影響行動。
防寒服或叫防護服總體成素色,因為沒染色的麻布最便宜,也可以說方便冬日偽裝。上身馬甲的防護力相當于紙甲,劉素素在100米距離上拉滿40公斤的弓,剛好穿透。
李響對手下少年郎和少女的訓練進行了大改動,不同階段的青少年需要接受不同的訓練。免得有人氣喘吁吁的時候,其他人剛熱身。
具體講,八到十歲的孩子進行基本體能訓練,12歲以下或者比較瘦弱的青年加強體能隊列,12歲以上的少年進行完整訓練,15歲以上便需要操練武器戰陣。
李響本想意思意思再逐步加大訓練量,但看到這個時代的少年郎體質比較強,又比較能吃苦,便提高了標準。
李響用技術入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