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皇帝

堯舜禹時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木子萍 本章︰堯舜禹時期

    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民間故事,這是我們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積澱,相信很多人都听過五帝本經的故事。“堯舜禹什麼關?”如果一問,大家怕是要笑了。上古之君,相繼禪讓的關系。堯為舜之岳父,禹曾為舜之臣。這話沒有什麼錯,至少在傳說中是這樣的。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堯舜禹的“禪讓”享受著極高的美譽,不僅是歷代托古改制的最佳借口,還是諸侯篡位的遮羞布,更被譽為古代的“民主”先聲。其實,任何一個人的上位,都是利益集團內部斗爭和妥協的結果,從堯舜禹三人的關系,我們也可窺見現今“民主”的一角。

    自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取代神農氏登頂帝位之後,天子位一直在其家族內部傳承。黃帝傳位給他孫子高陽,也就是帝顓頊。高陽死後,帝位被他的“族子”也就是皇帝的曾孫高辛所得,這就是帝嚳。帝嚳死了之後,他那個叫“摯”的兒子繼位,因管理不善,被大臣們罷免,他弟弟放勛上位,也就是堯。這麼看來,堯其實更像是宮廷政變的最終受益者。

    書上說,堯因為兒子丹朱頑凶,而從民間挑選接班人,他找的這個人叫姚重華,然後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這個人就是後來的舜。舜呢,也因為兒子商均不肖,而重新挑選大能做繼承人,這次選的人我們都知道,是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大禹的名字叫姒文命。

    暫且在這兒打住,我們來看看舜和大禹的身份。按血統(黃帝-玄囂-極-帝嚳-摯/堯),堯是黃帝玄孫;舜是黃帝的七世孫(黃帝-昌意-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虞舜),禹是黃帝的玄孫(黃帝-昌意-顓頊-鯀-禹)。由此可見,堯和禹是遠房兄弟,而舜則是他們的玄孫,他們之間不管是誰當天子,都是家族內天子位的傳承,不存在什麼傳給“家外人”的“禪讓”。有人以這種排位關系,認為舜不可能讓位給大禹,他們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白胡子的孫子,學步的爺爺,年齡和輩分是不搭界的。

    再進一步來說,堯是真心想把帝位傳給舜的麼,不見得。堯自己的帝位就是搶了哥哥的,傳給舜,一則是丹朱確實爛泥扶不上牆,二則舜所在的部落有著強大的實力,獲得了各個利益集團的認可。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于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雖讓位給堯子,但手中仍有權威,諸侯仍听命于他。所以,舜叫了一聲“這都是天意”,便又重新主動地把帝位從丹朱那里奪了過來。

    所以司馬遷說︰“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大禹繼承帝位也同樣如此,舜死後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禹辭闢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因為,“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和舜一樣,禹也因為諸侯听他的話,而取舜子商均而代之。

    問題的關鍵是帝位傳承到禹後,禹又把位子傳給了誰呢?禹崩,把天下送給益。禹三年之喪畢,益也想學著前輩們把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啟,“而闢居箕山之陽”。這一玩,就成真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是“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二是“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我們可以想象,啟並不是丹朱、商均那樣的窩囊廢,他的氣場非常強大,身具“王八之氣”,而益身後卻沒有諸侯的擁護,成了孤家寡人,諸侯們都跑到啟那兒山呼萬歲去了,于是啟就成了天子。

    自啟以後,除了王朝更替或個別生育原因外,帝位基本上是“兄終弟及,或父終子及”形式的近親傳承。再回到大家人所共知的故事,堯帝禪位與玄孫舜,舜帝禪位與高祖禹,私有穿越之嫌。同時,舜娶堯女,而堯女為舜曾祖輩,私有亂倫之嫌。(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歷代皇帝》,方便以後閱讀中國歷代皇帝堯舜禹時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歷代皇帝堯舜禹時期並對中國歷代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