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如同行尸走肉般被明軍用繩子拴著手,一串串的被押著往雲南走去……
這些戰俘將被送到爪哇,參與那里的建設,甚至有些幸運兒還可以成為管理者……
吳三桂站在城頭,一臉滄桑,他知道自己大勢已去……
關寧軍就是自己的護身符,城外的關寧軍完了,估計磨盤山下的關寧軍也好不到哪去……要不然這個時候應該到了!
此時在磨盤山下的關寧軍依舊在固守……
折騰了一夜,他們實在沒有精力出營!最關鍵的是天一亮他們才發現,大營外面被明軍挖了很多陷馬坑,如果不出意外,肯定還有其他陷阱……
明軍是要把他們困死在大營里啊……
吳軍大營里。
“將軍,昨晚安順城方向傳來炮聲……咱們是不是突圍出去?”
“突圍什麼?你知道外面有多少明軍嗎?外面布滿了陷馬坑,我們一出去,很多馬匹就廢了……到時候沒了馬的我們陷入明軍的包圍中,你說怎麼辦?”
“可是將軍,我們不突圍,也是在明軍包圍中……”
“那你說怎麼辦?如今通往安順城外的道路布滿了陷阱……現在只有上山的路可以走,但是上山……咦?立刻傳令,向山上突圍,咱們端了鳴軍大營!”
“啊?將軍,鳴軍大營?”
“是,你想想,大營附近都是明軍,他們只圍不攻,而安順方向傳來炮聲,這說明什麼?”
“什麼?”
“說明,李定國帶著主力去了安順,那麼他們的營帳肯定是個空的……咱們這時候端了他的老巢,扼守磨盤山,截斷明軍的歸路!如果安順陷落,我們也有能力和李定國討價還價,如果明軍敗了,我們扼守磨盤山,到時候也是大功一件……最主要的是,外面的明軍根本不會想到我們會上山……所以只有這條路最安全……”
“將軍言之有理……末將佩服!”
“去吧……”
……
李定國收攏的俘虜,然後讓緬甸僕從軍包圍安順,他帶著主力回師磨盤山準備殲滅山下的一萬關寧軍……
但是剛走到半路就接到一個噩耗……
“大營丟了,吳軍突圍上山,佔據了大營,如今扼守磨盤山!”
李定國大怒,磨盤山的位置極其重要,這里被關寧軍卡住,自己的糧道和退路都被斷了!山上的守將叫李如,是遼東跟隨吳三桂的老人,他們卡在磨盤山如同一根魚刺卡在喉嚨。
“殿下,讓末將帶兵強攻吧!”
“不行,強攻損失太大!”
“可是任由李如卡在這里,我們糧草不濟怎麼辦?”
李定國這一刻已經下定決心,“讓暹羅僕從軍戴罪立功,圍住李如,我們以戰養戰,攻下安順,直奔貴陽!到時候李如就是孤軍,我們沒糧草,可以就地打糧,可是他們不行……山上的糧草最多夠他們一個月,一個月之後……李如不敗而敗……”
……
安順城內此時已經謠言四起,很多人都說關寧軍已經被明軍全殲……而且明軍已經繞過安順,攻打貴陽,如今貴陽只有五千老弱,根本擋不住明軍!
還有人說李本深和胡國柱已經身死……
黔南和黔東南的苗族布依族叛軍已經和李定國會師!
吳三桂坐在府衙,麾下是一眾謀士!
方光琛坐在上首,此時已經無計可施,困守小城,外無援軍,怎麼看都是一個死局!
“王爺,必須突圍,貴州已經武力防守,不如突圍出去去重慶投奔吳之茂……”
吳之茂,是吳三桂故將,兩人都出身遼東將門,也只有他最可靠,如今吳之茂是重慶綠營指揮使!
吳三桂已經心灰意冷,去重慶?一旦丟了貴州,他就是喪家之犬,如果滿清朝廷讓吳之茂交出吳三桂,吳之茂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把吳三桂交出去……
這些年,吳三桂在朝廷里早就臭名昭著,就算可以苟活,下半輩子也只能做個泥塑……不會再有半點機會!
“王爺,世子在北京是駙馬……”
方光琛說到。
這是在提醒吳三桂,到了這一步,能活著就不錯了,別想其他了……
吳三桂似乎老了十歲,安順不可守……現在突圍可以從容的從黔北進入重慶……
可是,我的一生就這樣落幕了嗎?
吳三桂想著想著,突然一臉潮紅!不行,也許還有機會,帶著安順守軍出逃,然後帶走貴陽的兵馬,一路上再收攏黔北的守軍,也可以湊出兩萬軍隊,自己帶著這兩萬軍兵,去黔東南回合胡國柱,也許並非沒有機會!
“方師說的不錯,此時突圍最好!李定國主力已經離開,城外只有僕從軍……戰力不足為慮!”
“王爺,此時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
……
片刻後,整個安順城就喧囂起來。
“大帥有令,全軍集結,想貴陽突圍!”
五千安順守軍都是精兵,面對十萬明軍,早就心神膽怯,此時听到突圍,立刻嗷嗷叫著……
守在城外的暹羅僕從軍突然發現安順北門大開,身穿皮甲的吳軍出現在門洞里,一排高大的盾牌將前排護的水密不通!
“王爺有令,全速前進,擊殺明賊,殺一人,賞銀五兩!殺兩人十兩……殺十人,封千戶……”
殺……
吳軍士氣大振,沒有了李定國的主力,僅僅是緬甸僕從軍,他們的血氣都激發出來,都知道如果突圍失敗,那就是死!
緬甸僕從軍,都是抱著早日立功,脫離僕從軍的身份,成為自由民或者成為正規軍都是不錯的選擇,他們看到出城的吳軍兩眼放光。
他們只有簡單的陣型,戰斗全靠個人勇武,就在他們迎著吳軍沖過去的時候。
吳軍中弓箭手,揚起手中的箭支……
嗡,上千支羽箭拋射出來……很多緬甸僕從軍來不及反應就被釘在地上。
“殺,繼續射!射死這群緬甸猴子……”
吳軍將領喊道。
三輪箭後,前面的吳軍突然散開,從後面沖出一支一千人的騎軍,這是吳三桂的衛隊,此時為了突圍,他把家底都拿出來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