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時候,朱瑯身邊站著一個人,正是他的‘小舅子’張虛青。
“暗箭司怎麼樣了?有沒有收集暹羅的情報,李道遠最近在做什麼?兩萬裝備太祖神器的軍隊,朕不放心啊!”
“陛下,暗箭司目前發展了核心人員398人,普通成員5600人,編外的探子超過三萬……暗箭司遍布緬甸三省,雲南,四川……暹羅
臣也派了人去,按照約定,明天應該有情報傳來!李道遠一直在編練新軍沒有離開過仰光,不過昨天他見了一個人,那個人來自海
上……底細不明!”
底細不明?立刻去查查!
第二天,張虛青拿著一沓紙找到朱瑯。
“陛下,查出來了!暗箭司的探子已經查明,私下會見李道遠的人來自金廈!還有暹羅王正在聯絡滿清,祈求獲得滿清朝廷的封賞和冊封!”
暹羅人,既然你們聯絡滿清,那就是罪加一等,朕攻打你們就是吊民伐罪!
至于金廈?就是金門和廈門,那是鄭成功的地盤,李道遠和鄭成功還有聯絡?他想做什麼?
“你知道他們見面說什麼了嗎?”
朱瑯問道。
“臣這里有一份口供,來自李道遠府上的一個僕人!”
說著張虛青把一張紙遞給朱瑯。
朱瑯接過來看了一會,皺著眉頭,如果這紙上說的是真的,那麼李道遠還是值得信賴的,上面沒有什麼違禁內容,那人是鄭成功派
來的信使,之所以去見李道遠是為了敘舊!
敘舊……鄭成功和李道遠有舊?一個是大海盜鄭芝龍的兒子,小時候生長在日本,一個生于商人家庭,祖上是大明勛戚,只因靖難
時站錯了隊……
他們兩人怎麼會有舊?
就在這時,有內侍來報,延平郡王信使求見!
“宣!”
“小人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軍士,在庭下跪倒。
“你是延平郡王的信使?”
“回陛下,小人受延平郡王所遣,听聞陛下經略緬甸,特來賀喜!”
朱瑯似笑非笑,對于鄭成功這人,他前世作為一個學歷史的學生,就一個感覺……名不符其實,除了收復台灣,矢志抗清其他的無論是戰略還是指揮,還是為人……都遠不及李定國!
“你是怎麼來了?一路來到仰光辛苦了!”
“陛下,小人從廈門乘坐海船到達馬尼拉,再乘坐馬尼拉到印度的商船到達緬甸沿海!”
朱瑯眼楮一眯,西班牙的船到了緬甸沿海了?這事為什麼沒人跟自己說過?
此時張虛青已經退到後堂,如果在這里肯定能感受到朱瑯身上的冷意!
作為一個穿越而來的後世人,朱瑯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注重海權,西班牙商船不經大明同意就在沿海停泊……說輕了,這是目無大明,說重了這就是入侵……
“陛下,這是王爺給您的奏折……”
信使呈上一個信封,信封上火漆封口!看樣子應該沒人看過!
朱瑯打開。
“臣朱成功頓首,面西而拜,恭請皇帝陛下聖恭安……臣听聞緬甸王蔑視皇明,陛下提天兵親至阿瓦活捉莽達……緬甸並入大明,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臣遠離朝廷遠離陛下,心中惶恐不定,乞求陛下遣皇子來廈門,以安軍心民心!”
派皇子去廈門?
朱瑯努力回憶著歷史上永歷確實往廈門派了皇子,後來隨著鄭成功遷往台灣,不過那皇子只是一桿旗,一個可以聚集人心的大旗,歷史上永歷和太子死在吳三桂手上時,鄭成功理應扶皇子上位,但是他沒有……依舊打著大明旗號,做著自己的王爺!
但是,現在歷史改變了!
朱瑯穿越過來之後身邊只有一個太子,其余皇子在亂軍中不知蹤跡!
“先帶信使下去休息!”
“陛下,郡王還有口信讓小人帶給陛下!”
帶口信?
朱瑯知道但凡口信雖然不一定可信,但是肯定比寫在紙上的有用……
“說吧!”
“郡王深感金廈彈丸之地,不足以養軍活麾下龐大的水師,有意收復台灣以安置軍眷,然而島上荷蘭人炮台厲害,水路險惡,听聞陛下軍中有火槍,可五百步外殺人……郡王懇求陛下撥付五百支……以助我大明軍威!”
要槍?鄭成功在朝廷有內應……
隨即,朱瑯就釋然了,即便鄭成功再看不上自己,畢竟自己是正統,代表大明,代表大義所在,他相當于分封的諸侯,在朝廷里有一兩個交好的大臣也正常。
不過那個大臣會不會是李道遠?朱瑯猜測到。
“信使遠來,必定困了,先帶下去休息!”
信使也知道這事需要討論一下,行禮之後退下。
朱瑯立刻招來李道遠。
“李愛卿,朱成功跟朕要五百支太祖火槍……這事你知道嗎?”
李道遠一愣,陛下問的不是‘你怎麼看?’而是‘你知道嗎?’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為什麼偏偏問自己,莫非陛下懷疑我……
“陛下,臣不知情……不過國姓爺是我大明一員驍將,在東南沿海屢次大敗清軍,去歲和張煌言合軍順長江而下,直擊江寧,對韃子朝廷震動極大……可惜最後功敗垂成!如果可以增強國姓爺實力,臣……覺得未嘗不可!”
李道遠說的也沒錯。
“李將軍,你和國姓爺有舊?”
“回陛下,臣家本是商人,世居廣州,鄭家船隊往來日本需要生絲瓷器……”
朱瑯明白了。
“朕知道了!李將軍回去準備吧!”
……
第二天早朝,朱瑯在御座上朗聲說道︰“暹羅,本是我大明的藩屬,然而暹羅王近日密謀脫離我大明,甘坐滿韃的爪牙,侵入邊境,殺我子民……朕去國書訓斥,卻被暹羅王當眾燒毀,他這是挑釁,朕決定征伐暹羅!”
眾臣聞言,面面相覷,緬甸才安定了多久?這就要征伐暹羅了……
現在陛下莫非是得到征伐的好處了?
現在緬甸境內安定,民眾歸心,而且改漢制已經初見成效,現在的緬甸三省百姓看上去已經跟大明百姓無區別了,當然如果他們不開口說話的話!
各地書院也在籌建中!朱瑯還征集了漢民前往各處教授漢語,當然不是識字,只是教授說漢語……(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