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武庫去伐清

第二十九章 關于書院的改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唐五藏 本章︰第二十九章 關于書院的改革

    然而此時,李定國收到一個噩耗,進軍建昌府的慶陽王馮雙禮投降了,建昌府的位置很關鍵,一旦落入滿清手里,李定國的軍事指揮中心,朱瑯的大明朝廷都和四川明軍斷了聯系!

    原本準備合兵拿下昆明的李定國立刻改變注意,向北拿下建昌府!打通進入四川的通道!

    進入蜀地,以嘉定,敘府為基,北收成都平原,東取重慶與夔東十三家回合!拿下蜀地之後可以順長江而下取湖廣,也可以北出漢中取關中!總之大事可成啊!

    李定國制定了方略之後,就去查看陛下送來的‘神器’!

    兩個來自‘太祖神軍’的教官演示了擲彈筒的威力和使用方法!李定國的眼楮立刻就直了……隨即眼眶發紅!

    “有了太祖神器助陣,大事可成,陛下,臣……感激涕零!”

    李定國此時心里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慨,這神器在山地戰中無往而不利啊!最主要的是攜帶方便,射程遠,威力大……

    “有了此物,臣一舉拿下雲南和四川……”

    李定國面北而拜!

    隨即召集眾將,部署比上建昌府事宜!

    李定國感慨萬千,天佑大明,陛下……終于崛起了!

    然而在辛苦的朝堂上此時一片寂靜!所有官員們心里只要一個念頭︰陛下這是要做什麼!

    朱瑯端坐在上首,老神在在。

    “陛下,在州府設立書院傳承聖人學說臣理解,為何要在書院設立工科,算科,政事科?這聞所未聞啊!”

    劉金釗作為首輔,不得不出頭,所有官員都看著呢。

    建立書院,文官們自然高興,但是在書院里設立這些學科算什麼?工科不過是奇技淫巧,也配和我們聖人門徒共處一書院?真真是有辱斯文啊!

    “工科……朕想問諸位愛卿,明興城怎麼樣?”

    “自然是氣勢恢宏,大氣磅礡,易守難攻,臣斷言,明興城歷百年而不易!”

    “那首輔說說,這明興城是何人建立?”

    “自然是陛下!”

    朱瑯揮手打斷劉金釗,說道︰“朕只是下令,明興城的建立全賴工部上下用命,民夫用力,工匠用心……試問若是沒有百工,這天下哪里有堅城?哪里有甲冑?哪里有諸位居住的房屋樓舍?百姓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砍柴的斧頭,舂米的器具,榨油的作坊,煮鹽的鐵鍋……這些都是百工!除了農科,距離百姓最近就是工科,聖人有言,民為先,社稷次之!民就是百姓,百工興盛,百姓安康,為何書院不能設立工科?”

    劉金釗愕然,陛下說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天下書院都是學習儒學,現在陛下居然想要工科這種低賤的學科進入書院,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還有算科,戶部,你說說,若是不通算學,在戶部可能立足?”

    “回陛下,戶部一小吏都通算學!”

    “這就是了,為官一方,民幾何?賦稅幾何,衙門開支幾何,吏員俸祿幾何,這都學算學,可能大家在心里腹誹朕,這些細枝末節,自然有師爺去操勞,那麼朕問你們若是師爺上下其手,欺上瞞下呢?爾不通算學,被師爺玩弄于鼓掌之間都不可知,豈不是被人笑話我大明無人?”

    “這……算學是古之君子六藝,進入書院也未嘗不可,但是工科……聖人雲‘君子不器’,吾輩讀書人掌握了大道,用之于萬物,不像器皿工具一樣局限于一種用途!故臣以為,工科任其在民間發展即可!!”

    朱瑯听完哈哈一笑,“君子不器?聖人此言只是在闡述大道和技藝的區別,孔聖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什麼?器就是工具,天下萬物都是如此,大道存于心,躬身做事,器具為先……亞聖也有言︰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可見,在儒學中,工科至關重要!”

    百官噤聲,陛下都說成這樣了,看來是鐵了心要辦工科了。

    “陛下,工科,算科,可要取士?”

    終于有人問到點子上了,讀書人為什麼要讀書?為了做官……如果工科,算科讀了卻不能做官,這其實根本沒威脅,而且人們都是趨利的,若是不能做官,肯定沒人去學!

    朱瑯知道這才是關鍵。他沉吟了一下,現在百廢待興,而且緬甸是自己親手打下的地盤,流落的緬甸的讀書人還沒機會抱團,更不用說結黨了,現在是最好的時機!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所以必須一次到位,等大明在強大一些,文官勢力勢必大增,到時候自己也不好一意孤行。

    “日後工部官員加試工科,戶部官員加試算科,不合格者貶為小吏!其余各部機地方官員,加試政事科!”

    朱瑯的這個計劃如果順利施行,讀書人們就被分化成了幾部分,以後再也不可能威脅到皇權!

    “所謂政事科,即為如何處理民事,如何體驗民情,馭民者若是不知民,豈不怪哉?政事科就是教導百官如何知民?當然聖人學說是必考科目,只有聖人學說合格才可以加試其他科目,合格者授官!”

    這話一出,百官就沸騰了,不過此時沐天波老神在在,他現在雖然號稱文官之首,但是其本質是與國同休的勛戚,所以無論科舉怎麼變,都不會影響到沐家!更主要的是沐天波知道在緬甸自己沐家勢力太大,所以他現在在朝廷甘願做一尊泥塑!

    朱瑯一言而決,書院科舉改制還在慢慢發酵中,百官們心存觀望,他們知道以目前的這種狀況,短期內根本不會進行科舉,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他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這也是他的底線,先從緬甸開始,然後四處開花,從緬北到雲南四川,在從緬南向南洋擴散!

    最主要的科舉的基礎是漢字,是儒家學說,這也就意味著在緬甸想要做官,必須學漢語,這也不出五十年,緬人再也無心懷念故國!

    當一切制度形成慣性的時候,再北上伐清,無論是誰也撼動不了自己締造的文官體系!

    這才是真正的救中華,才能真正擺脫三百年後的黑暗百年!(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帶著武庫去伐清》,方便以後閱讀帶著武庫去伐清第二十九章 關于書院的改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帶著武庫去伐清第二十九章 關于書院的改革並對帶著武庫去伐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