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我一定要殺一個明軍,只需要一個!”
羅陂陀瘋了一樣的咬著牙說道,打擊太大了,兩個時辰之前他還幻想著佔領整個緬甸,但是現實很快就把他打醒了,讓他知道他跟明軍的差距有多遠,別說攻擊,他連明軍的樣子都沒看清,衣角都沒摸到,就要敗亡了……
“丞相,怎麼辦?”
“大王……退吧,退進山里和明軍周旋,尋找時機再戰!”
“什麼時機?哪里還有時機?明軍不可戰勝……”
“大王,臣听聞佛 機人也善用火器……”
火器……對啊,還有紅毛人,他們很厲害,據說侵佔了大明不少地方,大明根本敢怒不敢言!想必佛 機人肯定比明軍厲害……
絕望中的羅陂陀抓到了救命稻草,黑暗中透出了一絲光亮!
退……立刻退兵!
其他烏合之眾無所謂,自己剛整合的五千衛隊都是精銳,而且毫發無損,這就是自己崛起的根基,去找紅毛人,購買火器……
羅陂陀下了最後一道命令︰全軍壓上,同時從衛隊里調出五百人作為督戰隊,敢後退的……立刻斬殺!
當大軍全部壓上之後,羅陂陀帶著剩下的衛隊,豪不猶豫的……跑了!
沐劍英遠遠的看到羅陂陀居然跑了……
有些意外,不過卻在意料之中,完全沒有勝算,如果是自己,估計也要跑!
很快就有士兵發現自己的‘天王’跑了,僅存的一點斗志立刻就瓦解了,距離明軍遠的白古軍就地潰散,距離近的只能跪地請降,根本跑不掉啊……殺人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沐劍英有沒有理會他們,直接帶兵開始圍剿周邊的東吁十三家!
此時馬盾正在沖殺,不過因為身後的士兵也不是精銳,有很多只能勉強騎馬,第一次成功打穿叛軍,但是盤旋回來之後,就陷入了苦戰……此時他身後士兵的劣勢無限放大,比如馬術不精,比如不習慣騎,比如身體素質不強……
一會工夫,馬盾就發現身後的軍士少了一大半,他嘶吼著。
“殺賊,殺賊!”
但是周邊的賊軍卻越來越多,叛軍頭目們已經達成了共識,先干掉馬盾……
馬盾身後的人越來越少,不斷的有人落馬!他一臉悲壯,“我馬盾不是蠻夷……”
剛說完,準備拼死,突然听到外圍響起 啪啪的聲音,不斷的夾雜著叛軍的慘叫聲,很快叛軍就發生了混亂,馬盾騎在馬上看到叛軍的厚度在不停的削減……
不遠處明軍大旗正在迎風飄揚!
“援軍……援軍來了!”馬盾大喜,這應該是陛下派來的新軍!隨即他就一臉急切,援軍來了,應該先去支援沐劍英!那里才是主戰場,如果沐劍英敗了,自己就算勝了也毫無意義……
他驅使著麾下朝明軍殺過去,跟明軍回合!
此時的叛軍已經懵逼了,這是什麼武器?神器?那麼遠還打的那麼準?最可怕的是有一種人肉收割機,發出噠噠噠的怒吼,所過之處,叛軍就向水稻一樣成片撲倒……
六千明軍殺兩萬叛軍……根本不夠殺,一炷香時間,叛軍一大半已經死了!
活著的,也紛紛趴在地上根本不敢冒頭!
馬盾原本還想回合的,很快他就目瞪口呆,這是打仗嗎?這分明就是屠殺啊!明軍的動作有條不紊,而且行雲流水,在這戰場上居然顯得頗有藝術感!
然而戰果卻讓馬盾驚詫……
很快馬盾伏在馬上嚎啕大哭,明軍有這樣的武器,經略天下是遲早的事,不過也意味著,自己這麼辛苦的從小練武,以後卻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再厲害的人,人家相隔幾百步一顆子彈就報銷了!
沐劍英很快見到了馬盾……
“馬大人英武!還請回城,本將派以前神軍進城維護秩序,對于那些賊子不必手軟,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本將今日要在這東吁築京觀……”
……
于此同時遠在滇西南的李定國也接受到了第一批來自緬甸的僕從軍!僕從軍這個名字是朱瑯取的,這些原緬軍序列的,有些因為戰爭罪被罰做勞役,其余的大部分都被征調為僕從軍!這些僕從軍只有布衣鋼刀,沒有甲,也沒有盾!甚至連弓箭手都沒有……
李定國知道朱瑯的意思,這就是炮灰……
不過朱瑯並沒有堵死僕從軍的晉升之路,只要立功,就可以回到緬甸成為一個自由人!如果殺敵超過三人還可以獲得軍功授田,當然如果願意繼續當名,那就可以加入真正的明軍序列!
有了炮灰,李定國的磨盤山戰役規劃的更加全面!就等清軍入彀了!
吳三桂連敗李定國、白文選,打散了永歷小朝廷,此時正是志得意滿,他要追擊,要一舉剿滅李定國,只要李定國死了,其他明將不足為慮!
此時吳三桂一舉率部度過怒江,到達磨盤山下,他環視四周,群峰叢峙,林木茂密,惟見磨盤山高矗其間,除了一條屈曲小路,別無路徑可尋,經察看,不見明一兵一卒,只有鳥雀飛來,偶爾發出幾聲歡噪,打破一片寂靜。
地形如此險要,兵家遇到這種情況,總是要格外留心,謹防伏兵。但吳三桂卻不在意。他自昆明出師,一路追剿,把白文選攆過瀾滄江,率部編筏而渡,再渡怒江,軍行數百里,無一人抗拒。他自以為李定國已逃竄,近處不會有明兵,因此,不再存有戒心,隊伍也散亂不整,他也不以為然,便放心大膽進兵,下令軍隊繼續前進,欲越過磨盤山西追擊。
李定國設伏既巧妙,又嚴如鐵桶。他充分利用地形特點,設柵數重,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竇民(名)望為“初伏“;廣昌侯高文貴為“二伏“;總兵王璽為“三伏“。每一道埋伏,設伏兵6000,其中明軍2000,緬甸僕從軍4000!李定國已集兵三萬人等待吳三桂的到來!
歷史上,這次戰役發生之前,大明的大理寺卿盧桂生叛變投敵,不過此時永歷朝廷的大臣們听聞永歷取了緬甸,信心大增,而且明軍的士氣也歷史上也不可同日而語!歷史上明軍接連戰敗,士氣低迷,不過此時明軍士氣高昂,都等待著用一場大勝為陛下賀喜!
(感謝一直支持作者君的大大們,謝謝你們的支持!)(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