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外傳》︰“社者,五土之神也。“
《孝經》說︰“社,土地之主也,地廣不可盡敬,故封土為社以報功。“
社祭是一種非常隆重的活動,每年四次,分別是仲春、季夏、仲秋和孟冬,其中以孟冬之社最為隆重,特稱“大割”。
雖然這一次是仲春之社,但由于魏國大軍即將出發,和趙、韓兩國聯軍在澮水以北的戰場上展開戰斗,因此魏國國君魏 依舊用十分隆重的規格來召開了這一次的社祭。
《祭法》規定︰“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大社、王社、國社、侯社屬于官方之社;大夫不特立社,與庶民共社,是為民間之社。
根據這個規定,魏國的社屬于國社,但是由于戰國時代周天子的臉面甚至都比不上一枚魏國銅幣那麼大,所以從魏斯立國開始,這位魏文侯就將魏國從國社直接提升到了王社的規格。
魏國的王社位于宮城之中,和魏國太廟呈一左一右之勢,面積並不大,從吳杰所站著的位置看過去,只能夠遠遠的看到王社的紅色圍牆,除此之外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照理來說,以吳氏一族下大夫的爵位,應該是屬于和庶民共同進行社祭,也就是所謂民社的。
即便是有份參與到王社之中,那也應該是吳氏一族的家主出面,而並非吳杰到場。
但是偏偏就在昨天下午,一位從宮城出來的使者來到了吳氏府上,宣讀了一份來自國君魏 的命令。
召吳杰于社祭入宮獻酒。
吳杰的老爹吳通在听到這個消息之後呆滯了半晌,然後默不作聲的回到了房間之中。
這讓吳杰有一種很不妙的預感。
再然後,吳杰就這麼傻了吧唧的來到了這個王社面前的廣場之中,和一堆年紀在四五十歲、一個個高冠博帶的叔叔伯伯們站在一起。
酒自然是不可能扛在手里的,早就已經提前敬獻上去了。
看著周圍隱約投來的好奇目光,吳杰不覺有些無奈。
就不能讓我好好的陪我妹妹逛個街嗎?
這一站就是一個早上,春天的太陽雖然算不得毒辣,但依舊讓吳杰汗流浹背。
王社之中的情形吳杰雖然看不到,但是也能夠猜想一二,無非就是祭拜神仙啊,然後順便控告一下敵人啊,讓神仙們好好的搞一下韓國趙國這些不听話的東西,保佑我們魏國打勝仗啊之類的。
鑒于韓國和趙國怎麼也和魏國同源,大家的祖宗當年都在晉國同殿為臣,都是三晉的一份子,應該倒也不會像秦國人一樣,在開戰之前搞一份詛咒楚國的祭文……
就在吳杰胡思亂想的時候,一名白須飄飄的魏國大臣已經從王社之中走了出來。
說起來這還是吳杰的老相識,江左他爹江乙。
只見江乙一伸手,展開了一份詔令,高聲道︰“君候有命,召公叔平、魏峰、魏慶……白朱、吳杰等人入社!”
吳杰十分意外的在最後一位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猶豫了一下之後,吳杰邁步出列,和不知道從哪里鑽出來的其他人一起排成一行。
好些人注意到了吳杰,公叔平朝著吳杰露出了一個意義不明的微笑,魏峰完全無視了吳杰的存在,魏慶則惡狠狠的瞪了吳杰一眼。
吳杰留心了一下,發現這里面一共三四十個人,都是一些年紀在二十到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
眾人排成一隊,十分規矩的走進了王社之中。
這是吳杰第一次見識到王社之中的情形,很大的院子,里面栽種著松、柏、栗、梓、槐等社樹,又有好幾個大土壇子,里面的泥土很奇異的分別呈現出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各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放置。
在最中央的壇子之上是一個高台,吳杰放眼望去,正好看到一名白發蒼蒼、渾身著甲的老將軍正在高台之上跪下,而在他的面前,一名身著紅色袍服,頭戴王侯冠冕的中年男子正將一樣似乎是寶劍還是權杖之類的東西交給他。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登台拜將嗎……”吳杰撇了撇嘴巴,雖然這一幕看上去很嚴肅,但是久經電視劇和電影燻陶的他倒並沒有太過震撼的感覺。
氣氛很嚴肅、很隆重是真的,其他的,也就那麼回事吧。
讓吳杰注意到的一點是,在老將軍公叔痤的身邊,還有一名同樣身著甲冑的年輕人筆直站立,頗為顯眼。
登台拜將儀式很快就結束了,魏 和公叔痤君臣攜手走下台子,然後在一大群人的簇擁下離開了國社。
吳杰︰“????”
所以叫我干嘛來了?
吳杰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答,只見那名在拜將之時站在公叔痤身邊的年輕將軍走下了高台,來到了吳杰等人的面前。
眾人紛紛見禮︰“見過太子!”
吳杰這才恍然,原來面前此人竟然是如今的魏國太子魏申!
吳杰也跟著行禮。
雖然身著盔甲,但是魏申整個人並沒有那種殺氣騰騰的模樣,看上去還是比較溫和的。
他朝著面前吳杰這一群人露出了微笑,和聲道︰“父王命我為副將隨軍出征,等到過幾日大軍開拔之後你等便充任我的親衛,到時候還要多多仰仗諸位的護衛了。”
站在最前面的公叔平忙道︰“太子客氣了,能夠充任太子的親衛,乃是我等的福氣。”
一群馬屁精立刻蜂擁而上,各種諛詞如潮。
但吳杰不同,吳杰在听到這個消息之後,整個人轟隆一下就呆滯住了。
“什麼鬼,還要隨軍出征的?我不想上戰場啊混蛋!”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