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瑞元年,二月初八,大月和親的隊伍從盛京出發。
新帝以半幅儀仗御廣安門前臨送,文武百官立班御道兩側,儀衛頗盛,士女傾城觀焉。
十里紅妝,伴嫁無數。
京中百姓更是人頭涌動,夾道而望,一觀皇家親禮。
人人都知這出嫁的,是先皇應德帝生前最寵愛的公主。
可惜風雲變幻,失了仰仗的公主,京中再無立足之地。
曾經在朝堂之上的那些許爭執,無人再提。
只知監國大人是將這場和親,辦得異常妥帖,榮寵至極。
雖是和親,卻不曾怠慢懷安公主半分,皆以最高禮制,送嫁公主千里。
可是臨到頭了,卻又陡生變故。
廣安門前,五歲的景瑞帝坐在皇輦上,茫然地看著下面混亂的情形。
西廠的馬車匆匆駛來,十數名廠衛在前開路,至廣安門前,迅速高舉帆布,遮蔽了周圍的視線。
一旁的內官監總管福允大人吊著眼,高聲道︰“陛下要與公主敘話,旁人後退三步。”
御道旁的護衛內侍面面相覷,且不知臨到出宮前,還有這一則敘話。
但看那西廠的馬車停在皇輦後,無人敢議論半句,皆整齊地後退三步。
這時,福允走到皇輦前,恭恭敬敬行了個禮,笑道︰“陛下,監國大人還有幾件事要與公主交代,都是關乎和親烏戈的國本榮危之事,勞陛下在此處多候一刻鐘。”
說罷便向後使了個眼色,立刻有人端上各種零嘴和一些稀奇玩意兒送到皇輦前。
五歲的甦常月對魏懷瑾本就依賴又畏懼,又被面前的東西吸引了注意力,便糯糯道︰“無妨,魏監國為國操持,朕、朕就候在此處。”
福允聞言躬了躬身,這才轉向一旁即將出宮的和親駕輦。
站定馬車前,福允頓了頓,道︰“公主,監國大人有請。”
甦笙笙坐在馬車里,一動不動。
福允見狀,揚了揚聲,又道︰“監國大人請公主下車敘話。”
這一次,甦笙笙終于開口,卻是再平靜不過,“本宮紅妝在身多有不便,有什麼話,勞煩監國大人來車前一敘吧。”
福允啞然,又低聲勸了勸,甦笙笙依然不為所動。
見三公主是鐵了心不下車,福允只得走到皇輦後,那輛西廠的馬車旁,快速回稟。
半響,只見那馬車一動,車夫打馬,掉頭離開了此處。
西廠的人亦撤掉帆布,退離廣安門,一切仿若沒有發生過。
小皇帝猶還在把弄著手中的稀奇之物,一眨眼的功夫,就又回到枯燥的繁縟禮節中。
幸而沒過多久,廣安門前送行禮畢,懷安公主的和親駕輦正式行出皇宮。
喧天號角又起,送親隊伍千余人眾,一路駛向京郊楊柳亭。
作別三送,那楊柳亭距京郊十里,便是最後一站了。
此去西出北上,故地千里,恐再無歸期。
“公主,該下車拜別了。”
幽蘭走到馬車旁提醒。
甦笙笙頓了頓,提了衣裙,走下馬車,抬首遙望,盛京繁樓已不可見。
十里楊柳亭,悠然青青,故人一去,不問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