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當即一片混亂,大臣們高低驚呼,太監們手忙腳亂。
直到下半夜,昭陽殿里,仍是火光通明。
太醫院院使院判皆守在御榻前,個個面色沉重,幾番會診後,皆是搖頭。
時日無多。
是最後的結論。
這一晚甦笙笙一直守在昭陽殿,不曾離開半步。
待天明之時,德帝稍是轉醒。
甦笙笙跪在榻前握著德帝枯瘦的手,低低道︰“父皇,女兒願意去和親。”
德帝聞言,久久不語。
眼角似有淚光滑過。
三天後,德帝病情略為好轉,但已是徹底臥榻不能起。
朝臣們開始私下傳議大皇子甦常止繼位之事,卻在這時,西廠在宮外睿王的府邸里發現密室,密室中有龍椅龍袍,有秘書秘奏,還有一個驚天陰謀——
刺殺已貶為庶人的二皇子甦常麟于流放途中。
一切仿若安排好了一般,當晚宮外傳來急報,押送二皇子的一行人在流放途中遭遇了從北疆逃亡而來的難民,難民們不知從何處知曉了甦常麟的身份,當場暴動,將甦常麟怒殺分食。
皮肉不留,尸骨無存便是大月王朝二皇子甦常麟的最後結局。
事發後,大皇子甦常止被當即下獄。
連同他的兩房妻妾,一眾門客,還有朝中或明或暗的黨羽勢力,皆在頃刻間被一網打盡,通通入獄。
朝堂再次動蕩,但這一次德帝卻連發火都未曾,只擺了擺手,讓西廠秉公處理。
似乎人將油盡燈枯時,除了心中最惦念不忘的,其他的人和事,都已無法再多顧及。
皇帝病重,皇子謀反,邊疆戰亂,大月後繼無人,這似乎是一朝氣數將盡的兆頭。
就在朝臣們私下傳議著下一任新皇會從宗室里選出時,一日王皇後在赴太液池方丈島誦經祈福的路上,忽見路邊草叢里蹲著一個孩童。
皇後略奇,命人將那孩童帶出。
卻見是一個三四歲左右的男童。
那男童面饑骨瘦,不通言語,似是餓了好些天,皇後命人端了碗粥,只見那男童兩三下就喝完,還巴巴地看著,似還不夠。
禁內之中怎麼可能會有孩童?
皇後當即命人徹查此事,也憐那幼童無人照料,便將其帶回了景仁宮。
真相很快水落石出。
此男童是方丈島玉台殿的灑掃宮女荷露所生,而使其珠胎暗結的,便是當今天子,德帝甦光昭。
應德十七年,春,德帝于方丈島玉台殿設春日小宴。
宴上德帝興致高昂飲酒數杯不止,恰逢萬貴妃身體不適提前離席,當晚德帝宿于玉台殿,酒意朦朧下臨幸了宮女荷露。
趁著酒興一夜風流,第二日德帝醒來十分後悔,擔憂萬貴妃知曉此事,便私令起居注不得將此事記錄于冊。
後來宮女荷露懷上了龍嗣,但亦不敢聲張,整個後宮唯萬貴妃一人獨大,誰敢在貴妃眼皮下得皇帝寵幸?
怕是不要命了。
所幸那荷露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灑掃宮女,懷上了龍嗣後又得方丈島管事姑姑的照拂,便躲在玉台殿不見外人,這才順利產下了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