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回答吳中元這個問題的只有黃海林,“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他們找到了通往祭壇的路,此時正在繼續深入。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們退了回去,這時候仍在迷宮里徘徊。”
黃海林言罷,吳中元追問道,“你感覺哪種可能大?”
黃海林聳了聳肩膀,“這可說不好。”
“四處找找看。”王欣然轉身向右側的那排尸體走去,吳中元也跟了過去,楊弈和蕭琴貼著石壁觀察尋找。
吊死的尸體一共有八具,其中五具是干尸,另外三具是雇佣兵,由于石室里非常干燥,那五具干尸已經脫水變成了木乃伊,由于死去多年,身上的衣物早腐朽殆盡,黑褐色的皮肉裸露在外,五具干尸全是男子,身上並沒有紋身,被吊死的人無一例外的會張著嘴,表情痛苦而猙獰。
在尸體的下方散落著一些雜物,有衣服的碎屑,也有兵器和一些小物件,雖然有五具干尸,但是兵器只有四件,兩把刀,一把劍,一柄斧頭。雜物是幾個已經酥化了的貝殼兒和幾塊佩玉。
我國在商朝之前的貨幣不是金銀也不是銅幣,而是貝幣,這幾個貝殼兒就是商朝之前的某個年代的貨幣,兵器全是青銅打造的,青銅的硬度一般,由它打造的兵器也就算不得神兵利器。
佩玉是最有研究價值的,不同時期的玉器有不同的特點,這幾塊佩玉表面光滑,雕刻古拙,中規中矩卻很有層次感,這種雕刻方法是很明顯的勾徹手法,這是夏朝玉器的顯著特點。
再看其材質,有青玉,有獨山玉,還有綠松石,不同時期的人對玉有不同的偏好,夏朝人對玉器重色不重種,所謂色,就是玉的顏色,而種,就是玉的質地,夏朝人只看玉器的顏色好不好看,不太在乎玉器的質地是否細膩干淨。
“他五個人應該生活在夏朝的中期。”吳中元說道。
王欣然此時正在檢視地面上的彈殼兒,那三個被吊死的雇佣兵臨死之前曾經慌亂的開過槍,地面上散落了一些彈殼兒,听得吳中元說道,王欣然抬頭問道,“能不能判斷出來這里的是哪位勇士?”
“夏朝存在了大約五百年,這些玉器明顯帶有夏朝中期的特點,按照時間推斷,可能性最大的是那位前往公元前1947年的那位勇士。”吳中元說道。
“這個勇士什麼情況?” 王欣然問道。
吳中元回憶說道,“此人是個年輕男子,名叫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