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國舅

91、軍器局就這麼點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泉釋一切 本章︰91、軍器局就這麼點人?

    張的這個工部員外郎,因為皇帝朱由校的意思,特管火器研發制造,所以給劃到了工部虞衡清吏司,專掌火器研發制造。

    知道自己那個上司張輔之大概是個怎樣的人後,張對他的興趣便不大了。

    反正,只要對方不反對自己改革研發火器,不給自己找茬便行了,其他的張也不用管。

    而看今天張輔之對他的不好不壞的態度,顯然是不會刻意反對他的,這對張來說就夠了。

    大明中央朝廷有兩個軍械研發制造部門,軍器局和兵杖局。

    前者隸屬于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轄,為天下兵馬提供軍械,屬于外朝;而後者,卻是內廷二十四衙門之一,由宦官掌管,專為京營提供軍械,屬于內朝。

    工部軍器局並不在工部衙門里,畢竟工部說到底是個大衙門,每日往來人眾多,人流量大,而軍器局制造火器,肯定要囤積大量火藥,這樣危險品,一旦發生意外,那可就不得了了。

    因此,真要設在工部里面,那危險隱患就大了,說不得一不小心就炸了,工部可沒傻子會拿自己的性命當兒戲的。

    張跟著鄧建出門,上了自己馬車,便由他領著往軍器局趕去。

    軍器局離得還算遠,即使坐馬車,也有段時間才能到。

    對于這點,張深以為然,就是他自己知道身邊有一堆易燃易爆品在制造,估計也不會呆得安生的。

    當然,如果說有讓張不滿意的地方的話,那就是軍器局還是建在京城里,雖然可能不會傷及到工部,但如果出事的話,還是會波及無辜百姓的。

    一旦那地方囤積火藥多,管理人員大意的話,但凡有一丁點兒火星子濺出,那炸起來定然是不得了的。

    不過,說來也有些無奈,若是放在城外,真遇到土木堡之變那樣的禍事,韃子包圍京師的話,軍器局生產的那些火器火藥說不得要成了韃子的嫁衣,故而建在城內,也算情有可原吧。

    “國舅爺,軍器局到了!”

    隨著鄧健的一聲大喊,張推開車簾,便看到被兵卒包圍守護的軍器局了。

    由著鄧健帶路,進入了這座供應大明天下衛所兵馬的武器制造點了。

    很快,他們便到了火器制造地了。

    可是,這火器制造所在之地的相遇,實在是出乎了張的預料之外。

    只見得,那寬大的造火器院子里,約有兩百多人,正忙里忙完的制作火器。

    這兩百多人里,還有不少人並非是專業的工匠,而是工部的幫閑,換句話說,真正能制作火器的工匠可能只有一百多人,而這一百多人,還有不少去制作火藥。

    “這……這里,真的是我們工部軍器局所在嗎?怎麼會只有這麼點人在造火器呢?”看著面前這兩百多人的建造火器的隊伍,張一臉吃驚的問道。

    畢竟,說到底工部軍器局為天下兵馬提供軍械,以各衛所使用火器的人數,再怎麼樣也不會就這兩百多人在做吧?

    這點人數的制作量,怎麼可能滿足得了全國的軍隊用量,而且就算是邊地有些衛所,能夠自制火器火藥,以滿足他們的戰爭需求,但也不會說工部軍器局兩百多人,就造出全國的使用量來,更何況這些人還肩負著研究新火器的任務,這一點,可謂是讓張疑惑不已。

    “國舅爺切莫驚疑,這里確實是我工部軍器局所在。”鄧健看張的樣子,顯然早有準備,不疾不徐的說道。

    終究,每一個稍微對戰事有所研究的人,見到軍器局這一幕,都會驚疑他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就是他鄧健初入軍器局,也是這般驚疑的。

    “那為什麼軍器局就這點人?你千萬不要誑我,我可不信這點人能滿足全國軍隊的火器火藥用量。”張問道。

    “咱們軍器局現在確實只有這點人了,當然這點人自然是不夠軍隊那些丘八火器火藥的用量的,只是咱們軍器局現在也不需要完全給他們生產火器火藥。”

    鄧健侃侃而談道︰“邊地那些丘八,嫌棄咱們質量差,價格又貴,都鬧騰好幾次了,到現在可以自己造些火器火藥了,並且滿足自己所需了,就是他們沒那麼多銀子而已,故而咱們工部只要按價格給銀子就行,其他的讓邊地衛所自己造,這就可以滿足邊地軍隊需求了,至于內地的衛所,因為承平日久,沒什麼戰事,自然需要的火器火藥用量沒多少,咱們這些人的制作量,完全夠他們用的。”

    “付錢讓邊地自制?這是何章法?你給我好好說說。”張詫異了一下道。

    心里面,他也在想,這就是方從哲那日不好說,只讓自己親自來看的原因嗎?

    鄧健听後,想著張是國舅爺,而且也是他們工部的人,說話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就把他們工部軍器局的事情全說出來,里面甚至包括一些外界不知道的內幕。

    按理來說,大明自開國時便極重視火器,軍器局這樣的中央兵工廠,發現至今,應該規模越來越大才是。

    不過,實則卻不然,軍器局的規模到如今是越來越小,當然也不只是軍器局,就是內廷的兵杖局,規模也是變小,只不過兵杖局沒軍器局小得那麼快而已。

    開國初的時候,兵杖局和軍器局都有差不多三千多人的工匠,規模很大,不過到了如今,兵杖局也就剩千把人工匠了,而他們軍器局,只有百余工匠了。

    這里面,除了大明中後期,因為邊地戰事頻繁,讓邊地一些衛所開放了自制一些火器火藥的權限外,剩下的就是工部上下在里面撈錢了,賣火器甚至賣工匠了。

    本來,就算邊地自制火器火藥,但他們軍中的火器火藥大頭,還是來源于工部軍器局的輸送。

    只是,隨著時間推移,工部上下徹底腐敗了,一方面匠人因為沒有生產動力,制作火器不認真,反正他們也不用,難免粗制濫造;另一方面,工部官員只想擴大生產量,好快速賣給軍隊撈錢,也就根本不管這些兵器的質量了,只有朝廷派人檢驗時,才會刻意挑選好的糊弄上面人。

    “賣軍械給各地衛所撈錢?這怎麼撈?”听到這里,張疑惑道。

    “很簡單,比如一只火銃,咱們造價成本大約二兩多銀子,賣給軍隊就五兩,甚至更多,而且不只是是火器,其他鐵甲刀槍也這麼干。”

    鄧健語音一轉道︰“當然,在咱們工部給朝廷的賬目上,那些軍械的成本,其實就是賣給軍隊的價格,甚至還會更高,這樣咱們工部就不賺錢,或者虧本了。”

    聞言,張明白了些,這不就是工部上下聯合撬國家牆角嗎?

    “既然咱們工部的軍械質量不好,那各地的衛所都是傻子不成,還買咱們軍械?”張又想到一事,繼續問道。

    “當然不能了,一次兩次,那些衛所丘八吃了虧能忍,多了還不是要跳腳?後來我們也怕軍械不好,被朝廷查出來,干脆降低了些價格,再把軍器局的工匠賣些給邊地衛所,讓他們自己制造,我們這里只管開銀子賬目就成。”

    鄧健回道︰“比如成本價二兩多一只的火銃,我們給他們三兩五錢銀子的價格,讓他們自己造,可在我們給朝廷的賬目上,還是五兩,這樣我們依舊賺錢,而他們就算軍械造得不好,那也是他們的事情,和咱們關系不大,若是他們的軍械量不足,那就繼續從我們工部買便是。”

    “這麼搞的話,就不怕朝廷派人查驗火器制造的數量嗎?”張問道。

    “怕什麼,朝廷查也不會查全部數量,咱們只要每年交付朝廷規定的數量便可,如果數量不足,那就暫時壓著非邊地衛所的訂單便是。如果壓不住,衛所急催,那就找些能用的報廢火器,修葺一下,發給他們便是,反正那些衛所,難得遇見戰事,也不見得會用到。”鄧健毫不在乎道。

    听完這番話,張突然覺得,這工部的水,還真不是一般的深。

    這整個就是個自上而下的利益集團啊,怪不得明末武器質量那麼差,別的原因不管,就是這種撈錢手段,中央兵工廠的武器質量能好到哪去?

    恐怕也就邊地那些武器質量不好,就得送命的衛所兵卒,他們制造的武器,質量還可以。

    (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好國舅》,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好國舅91、軍器局就這麼點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好國舅91、軍器局就這麼點人?並對明末好國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