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國舅

67、下了血本結交的東林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泉釋一切 本章︰67、下了血本結交的東林黨

    “伯父的教誨,小佷自然是會听得,他日必定不會再向陛下提袁經略一事。”面對張國紀的強硬態度,張只能應和答應道。

    沒辦法,他現在有求于張國紀,面對這瘋狂粉東林君子的舔狗伯父,該認慫就得認慫。

    當然,張話里也是藏了一手,他話里只說不提袁應泰的事情,卻沒說不提東林黨,日後自然有機會陰東林黨一手,就不會放過。

    至于袁應泰之事,朱由校那里他早就把該說的都說了,根本不需要他提,相信朱由校也不會和真實歷史上一樣,听由東林黨人對這個丟失遼陽、沈陽的罪魁禍首輕判的。

    想想看,楊鎬現在還在監獄里蹲著了,薩爾滸之戰雖然主要責任並不在于他,可是他是明軍主將,有這種大敗,也就別想能輕易脫罪了。

    楊鎬可是萬歷時期援朝的功臣,論起資歷和功績來,他都比袁應泰高太多,而楊鎬戰敗都如此,更何況是敗績並不比楊鎬低的袁應泰了。

    “嗯!這便對了,你能認識到東林諸君子的聖賢之名,我也就欣慰了。日後有機會,你隨我一起拜訪我近日認識的幾位東林大賢,和他們多加親近,自是對你有好處的。”听到張認錯,張國紀一改原本憤怒臉色,摸著留著的短須點頭道。

    看他這架勢,很是有種對張“孺子可教”的樣子。

    “這件事日後再說吧,小佷今日前來,卻是有要事尋伯父相商。”張聞言連忙轉移話題道,他才懶得和張國紀一樣,和東林那幫人多親近了,那是自找苦吃。

    “什麼事情?能有見東林諸位大賢重要?”張國紀聞言,眼神瞪著張,十分不滿道。

    在他看來,他自己約見這些東林大賢都是要提前預約的,這還得看對方有沒有空,現在自己這個佷子竟然不珍惜機會,真是暴殄天物,必須要好好對這佷子,進行思想教育才行。

    有很多時候,張國紀真是恨不得早點接受朝廷封賞,天天把東林諸未大賢喊到府上,一起討論天下大事,關心黎民百姓,這才是他們這些“大儒”該做得事!

    “此事和寶珠有關。”張道。

    “什麼?寶珠她出了什麼事情?”提到張嫣,張國紀明顯慌了,連忙問道。

    畢竟,他能有今日和東林賢君談天說地的機會,完全靠的是他有個寶貝女兒,若是張嫣出事,張國紀可就是個普通讀書人而已,連功名都沒有。

    張回道︰“寶珠她倒是沒出什麼大事,只是小佷剛從宮中出來,听到宮中一些傳言,似乎寶珠初入宮過得不甚如意,又與陛下的乳母客氏有隙,私下之間爭執不斷,兩人還動起了手腳,而客氏,其在宮內權勢不低……”

    言語之中,張介紹了張嫣在宮里和客氏的對立關系。

    而且,他特意夸大了張嫣受欺負的程度,表明張嫣在宮內的話語權,完全不能和客氏比,就算張嫣想通過爭權與客氏斗,也爭不過客氏。

    “這便遭了,寶珠雖然看著軟弱,可性子卻一點不軟,一旦理虧,必定不會忍受,縱是受了刁難,也不會主動告訴我們的。可客氏再怎麼說也是寶珠的長輩,和她爭斗,寶珠本就理虧,更何況客氏在宮中日久,身邊黨羽必定眾多,寶珠初入宮,身邊也沒什麼人幫襯,如何與她相比?”張國紀最清楚他那寶貝女兒的性子,听了張的話,便毫不猶豫的相信了張。

    “確是如此,小佷得了消息,便連忙趕過來告知伯父,與伯父商議了。寶珠若是真的要和客氏相斗,我們張家若是不想辦法幫忙,那後果難料,還望伯父速速想辦法!”張加重語氣,誘導張國紀道。

    “話是這麼說,可是咱們宮內也沒認識的人,怎麼去幫寶珠?”張國紀搖頭回應,而後想起什麼道︰“對了,你不是見過陛下,下次再見到陛下,為你小妹說說話不就行了?你小妹性子烈,受了委屈連我們也不派人告訴,更何況是陛下?陛下終究是大明之主,絕不會看著皇後受宮人欺負的。”

    “可是伯父,別說小佷下次被陛下召見是在何時,就是小佷真的把此事告訴陛下,陛下就真的能為寶珠,教訓客氏嗎?別忘了吾朝以孝治國,客氏終歸是陛下的乳母啊……”

    “這……難道就沒辦法了嗎?”被張一提醒,張國紀如同晴天霹靂,一臉無可奈何的喃喃自語道。

    因為終究從法理上來講,客氏是朱由校的長輩,是他的“母”,乳母也是母,就算她以前是個僕人奴婢,但身份名義上,卻是不會弱張嫣這個皇後太多。

    而自漢代正統儒學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後,以孝治國,便是歷代封建帝王的所提倡的,朱由校作為天子,自然得作為天下表率。

    所以,對于客氏,他肯定得尊重,不能輕易動她,否則便會被罵不孝。

    並且,因為客氏是朱由校長輩的緣故,張嫣原本有的皇後在身份名義上的後宮之主的優勢,其實也不會比客氏大多少了。

    故而,張國紀想用朱由校來震懾客氏,明顯機會渺茫,讓他覺得無力應對。

    看著張國紀這般模樣,張自然是猜出他的想法,心中暗笑,自己還沒把朱由校和客氏的關系傳言告訴你了,若是你知道,也不知會有什麼表情呢?

    當然,那傳言張自然不會說得,畢竟太犯忌諱了,所以,張才會用“孝”這個話題,來提醒張國紀必須要注重客氏。

    否則,若是張國紀對于客氏這個宮人,因為客氏身份,並不在意的話,那張顯然不能通過張國紀,來利用東林黨了。

    “其實,辦法也不是沒有的。”眼看時候到了,張適時說道。

    “什麼辦法?”張國紀忙問道。

    “既然宮里咱們找不到人幫寶珠,那宮外就沒人了嗎?”

    “宮外?”張國紀喃喃自語,突然眼神一凜,像是明白了什麼,拍手道︰“確實是好計!”

    而後張國紀又像是無師自通一樣,興奮說道︰“近日我和禮部的孫尚書,兵部的楊都給事中等人,都是一見如故,深知這些東林賢君們嫉惡如仇的脾氣,可惜適才你來時楊事中剛走,否則,那時候就順便告訴楊都給事中就好了,他一定會想辦法幫助寶珠的……”

    “敢問伯父,這孫尚書可是禮部尚書孫慎行?”張不確定道。

    大明素有給重臣加尚書餃的傳統,好讓對方在外行事方便,有更多的自主權。

    因此,若是有人額外加的禮部尚書餃,來向張國紀傳授冊封國丈細節,那也不一定。

    張雖听過孫慎行的名字,但也是害怕認錯了人,所以才特意問的。

    “自然是淇澳先生。”張國紀應道。

    “那兵部的楊都給事中是?”張又問道。

    “楊都給事中,名楊漣,現為兵科都給事中,莫看其只是正七品官,可是文孺不畏強權,剛正直諫,乃是東林大賢之君!移宮案時,若非有文孺之功,恐怕就要讓那害死孝和皇後的妖妃李氏,垂簾听政,把控朝堂了!”張國紀一臉仰慕的說道。

    那樣子令張有些看不下去,直欲作嘔,知道您老粉東林,可也不用這麼做作吧!

    不過,這也讓張明白,來時見到和張國紀聊天,那個表字“文孺”的家伙是誰了!

    原來是後世有名的“東林六君子”之一的楊漣啊!

    而張國紀口中說的孝和皇後,乃是皇帝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其在光宗朱常洛還為太子時,便在東宮薨了,她的謚號是朱由校登基後,就立馬上的。

    宮中傳言,王氏是被移宮案時的朱常洛寵妃李選侍,凌辱、毆打致死的,而這李選侍,便是後來撫養朱由校的養母。

    同時,李選侍更是被移宮案時,被東林黨人強行請她出乾清宮,並從她身邊,奪走朱由校的李妃,也就是張國紀口中的妖妃。

    怪不得!

    記得史書就說過張國紀和楊漣走得近,沒想到現在張國紀剛剛發跡,人家就跑來結交了。

    至于張國紀話里的孫慎行,其字聞斯,江甦武進縣人,現為禮部尚書,因其號淇澳,故而稱其為“淇澳”先生。

    而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縣人,現為兵部都給事中。

    莫看都給事中才七品官職,但權利不小,其有兵科諫言、監察之責,可輔助皇帝處理兵部奏章,稽察兵部事務。

    孫慎行和楊漣,都是東林黨除了入閣的閣臣之外,在外朝的名望人物,也是東林黨的中堅人物,朝中干臣。

    並且,這二人一個實職尚書,一個實權監察官,都是實權派,換而言之,他們這次結交張國紀,也是下了血本了。

    若非是派內閣閣臣結交張國紀犯忌諱,恐怕說不得東林黨敢直接派首輔葉向高來結交張國紀。

    怪不得後來張國紀一直交厚東林,除了本就對東林有好感,人家這麼看得起他,還不得死心塌地結交嗎?

    (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好國舅》,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好國舅67、下了血本結交的東林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好國舅67、下了血本結交的東林黨並對明末好國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