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劉一鳴還以為,在這個皇協軍小隊長把事實了解清楚了以後,就會對他和張三順兩個人放行呢,結果,卻令他大感意外,這個皇協軍小隊長竟然把他們倆留在原地等候,派遣站在旁邊的幾個皇協軍,把擱在地上分別盛著糧食、素材、肉和酒的四只籮筐,抬進到前方二十幾米開外的炮樓里面去。
要知道,劉一鳴費盡心思以“冒名頂替”的方式進來到這里,其目的就是要進入到炮樓里面去,並且,再伺機把小鬼子的這個炮樓給端掉。
真是應了那一句老話,叫做︰千算不如萬算,劉一鳴好不容易來到了距離炮樓二十米開外的地方,竟然被站在他身前的這個皇協軍小隊長,一句話就給打發了。
愣神了片刻的功夫之後,急中生智的劉一鳴,當即就站在一旁陪著笑臉,用乞求的口吻說道︰“老總啊,這可使不得啊,在我們兄弟二人臨來之前,柳家大掌櫃的對我是千叮嚀萬囑咐,說往咱們皇軍這座興建不久的炮樓里面,運送了差不多有三個月吃喝用的東西,可是,還欠著五十幾塊大洋的錢沒有給呢。
“因此,柳家大掌櫃的特意叮囑我,讓我無論如何都要進入到這炮樓里面,去跟皇協軍的隊長李光頭,索要欠下來的那五十幾塊大洋。實在不行的話,就是給我打一張欠條,我也要回去向我們柳家大掌櫃的交差不是。可如果老總你不放我們兄弟二人進到炮樓里面的話,就見不到李隊長,那就沒有辦法給柳家大掌櫃當即交代。”
正招呼著自己手下幾個皇協軍準備把擱在地上的那四只籮筐抬進小炮樓呢,皇協軍小隊長孫崢,听到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做苦工的年輕人,稱呼他的頂頭上司叫“李光頭”,當即就聲色俱厲地河池道︰“大膽,李光頭也是你可以隨便叫的麼,就連日本人見到了我們李隊長,都得尊稱一聲李桑,你他娘的算老幾啊。”
原本在這座剛興建不久炮樓里面,駐守著十名日軍士兵,以及三十多名皇協軍,而擔任皇協軍小隊長的人,名字叫李大山,他長得肥頭大耳,剃著一個光頭,仗著他的大伯是小日本鬼子扶植的蒼嶺縣偽縣長,才謀得了這個駐守炮樓的差事。
紈褲子弟出身的李大山,自以為駐守炮樓這個活兒非常輕松,整日里待在炮樓里面非常安全,而且,每個月還可以領取二三十塊大洋的軍餉,非常得飛揚跋扈,對待手下的態度極為惡劣,可以用動輒得咎這四個字來形容。
但凡是手下的人做錯了事情,哪怕是有稍微令他不如意的地方,就會被他給大罵一番,搞得他手下的這三十多名皇協軍只能夠啞巴吃黃連——有苦不敢言,可謂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孫崢是在前兩天才剛從蒼嶺縣城里面的皇協軍大隊調到這里負責協防炮樓,名義上也是小隊長,跟李大山的級別一樣,礙于李大山有做偽縣長的大伯做靠山,孫崢自然是要禮讓三分,處處讓著李大山。
因此,他們這兩個皇協軍小隊的分工就是,李大山躲在炮樓里面享清福,而孫崢帶著十幾名皇協軍,在炮樓外邊負責警戒,以及管理炮樓旁邊這一條道路的關卡,對過往行人進行盤問搜查。
善于察言觀色的孫崢,雖然才來了兩天的時間,卻已經對李大山的脾氣和秉性有了大致了解,如果在這個時候,他派人把在炮樓里面睡大覺的李大山給叫出來接見這兩個賣苦力的年輕人,估計,李大山非得當眾給他大吵大鬧一番不可,兩個人還會有因此心生間隙,這可不是初來乍到的孫崢所希望看到的情況發生。
暗自在心里頭經過一番權衡利弊得失之後,孫崢覺得要是自己把這兩個前來送吃喝東西的年輕人放進炮樓里面,而這兩個年輕人除了送吃喝的東西之外,還點名了要跟李大山討要欠款,說不定會讓愛面子的李大山,當著炮樓里面皇軍和其他皇協軍兄弟的面前出糗,也算是為了被李大山欺壓的皇協軍弟兄們出了一口惡氣。
念及至此,孫崢當即就讓那幾個皇協軍,把提在他們手中的籮筐放下來,並對站在他面前翹首以待的劉一鳴,用不耐煩的口吻,說道︰“好吧,看在你們炮樓里面的皇軍和我們皇協軍送吃喝東西的份兒上,我就不為難你們哥倆了,免得讓人家說我欺負人。
“再者說,考慮到,你們是向李隊長索要欠款,這個事兒,我要是攔著的話確實也不太合適。這樣吧,你們倆就跟我手下的兩個弟兄進入炮樓吧。”
那幾個皇協軍在被招募來之前,本就是好吃懶做游手好閑之人,沒有干過重活的他們,手上自然沒有多少力氣,而這四只籮筐里面,分別裝著一百斤的白面、一百斤的蔬菜、五十斤的豬肉和五十斤的燒刀子老酒。
他們用兩只手提起來都費勁,更不用說,讓他們提著沉甸甸的籮筐送到炮樓里面了,估計,走不到幾米遠的距離,他們都會承受不住而求饒換人的。
正當那個皇協軍提著籮筐磨磨蹭蹭之際,突然,听到他們的小隊長孫崢說,讓他們把籮筐放下來,用不著他們了,頓時,就讓他們如遇大赦,立馬就感覺到渾身的輕松自在。
與之相反的是,劉一鳴在听到站在面前的這個皇協軍小隊長說,放他們進入炮樓的時候,剛才,還擔心無法進入炮樓的他,終于是大松了一口氣,懸在他胸口的那一塊大石頭,也安安穩穩地落了地。
于是,在孫崢指派了兩個皇協軍的頭前帶路之下,劉一鳴和張三順他們兩個人,就各自挑著一只扁擔,而在扁擔前後兩側各掛著一只沉甸甸的籮筐,如願以償地進入到了炮樓里面。
按理說,這四只籮筐的重量本身就不輕,從陸家鎮上一路徒步走了過來,在半道上連一秒鐘的功夫都沒有停歇,足足走了有五里地的路程,劉一鳴和張三順他們兩個人,應該已經累得筋疲力盡才對。
可是,他們倆在這個時候,用扁擔挑著沉甸甸的籮筐,卻一點兒都感覺不到累,在此時他們兩個人的心中,俱都想著只要是能夠進入炮樓里面,受了這點兒褲和累算什麼呢。
唯一不同的是,劉一鳴覺得進入炮樓以後,接下來,就可以實施端掉這座炮樓的作戰計劃,干掉了駐守炮樓的小日本鬼子和二鬼子,是在為民除害,讓周圍十里八鄉的百姓們可以自由出行,不再被盤查和搜刮。
而此時的張三順心里頭想到的卻是,進入到了炮樓里面,一旦端掉了小鬼子的炮樓,那他如果活著,就可以拿到另外的四塊大洋,即便是自己戰死了,家里頭的人也可以拿到二十塊大洋的撫恤金,無論是生是死,只要能夠拿到對應的大洋就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