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孤竹君

第二百四十九章 嬴政是怎樣煉成的(求全訂)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洛錦寒 本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嬴政是怎樣煉成的(求全訂)

    第二百四十九章嬴政是怎樣煉成的{求全訂}

    上古先秦之前,文字發展的並不算太豐富,從商契文到秦篆常用字數應該也就一千余字,字數總量應該不足萬余字。

    所以這個時候是真的惜字如金。

    有時候一個字,就代表一個典故甚至一句話。

    這個時代的每一個字,都需要咬文嚼字,這樣也造成了文化傳播的復雜性,因為大多數人,沒有這麼多時間去學習一個文字,在不同情況下的多種含義。

    同時上古流傳下來的典籍,為什麼需要後人注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漢以後文化發展迅速,而且文字格局也有大量的變動,即便是將一輩子時間都用來考據上古文字的許慎,所著的《說文》也有部分偏差于上古歧義。

    所以從古至今,先秦文學一直在被後人無數次的注解,妄論以及曲解。

    王詡此時讓荊軻個屠檀傳達的這句。

    ‘讓他且活著吧。’

    很明顯就是一句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憐憫寬恕’,這個且,在這句話中,用苟活來解釋。

    而且是一種命令。

    如果在後世,你這麼對別人說話,一定會引發矛盾。

    但是現在,對于封建社會下的臣子來說,這就是天大的恩賜。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後世明清時期白話曲解的產物。

    但是這種觀念在封建時期確實是主流觀念,也並非是出自儒家的倫常觀念,只不過後期董仲舒為了獨尊儒家,把孔子的原話重新注解了一次,討得漢武帝歡心。

    孔子的原話為‘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

    董仲舒巧妙地偷換了概念變成了‘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

    從一個君臣雙向付出的關系,變成了單向付出的關系。

    屠檀為君命赴死,這是盡忠,王詡以寬仁饒恕,這是執禮。

    這是所有君臣之中,最向往,最理想的狀態。

    荊軻現在漸漸理解了,為什麼雞賊了大半輩子的屠檀,會在能夠衣錦還鄉,光榮退休的時候,做出以身殉義這種蠢事兒。

    這位身份神秘的孤竹大帝,確實有著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荊軻站直身子,對著王詡行了一個天揖大禮,以表感謝。

    感謝他能讓老友屠檀心安理得的,過好下半生。

    王詡接受了荊軻這個了大禮,笑著說道“荊先生再來燕國,是替秦王接燕王喜回咸陽的?五年前先生拎著桓的頭顱易水而去,五年後帶著大秦精銳灤河而來,先生可謂功成名就。”

    荊軻不以為然的笑了笑,絲毫不在意王詡話中的歧義“食君祿,奉君事而已,談何功名,那都是君王的恩賞罷了。”

    見荊軻滿臉坦蕩,王詡微微挑眉,心想此人果然是心思沉穩的有些可怕,心理素質這麼強,怪不得能夠忽悠的屠檀這個專業間諜都找不著北。

    “先生不像是看重名利恩賞之人。”王詡眯著笑道。

    “在下只是一介俗人,即便不看重名利,也還有其他牽掛的東西。”荊軻輕笑著搖搖頭,目光看向朱家笑彎的眼楮中閃爍著異色“朱先生,是要搏一下?”

    “久聞赤犬衛衛尉劍法出眾,秦wang zheng十三年,秦趙僵持,悼襄王逝世,秦王派遣秦大將桓攻趙,兩軍向僵于平陽,赤犬衛護送王遠赴趙地督軍,遭秦內奸泄露王駕行程,李牧使趙將扈輒統趙邊騎截掠王駕,赤犬衛千騎抵萬敵,護佑秦王堅持到王翦回援,赤犬衛衛尉貫頤奮戟,斬首無數,趙軍無不膽寒,退避三尺。”朱家看著荊軻緩緩說道。

    “秦王如此信任先生,連王史都願意給先生看,先生此舉不忠。”荊軻笑眯眯的說道。

    “能夠讓朱家看到的王史,定然也不是什麼稀罕之物。”朱家輕笑道,腰間寶劍已經出鞘一寸“但是先生在史記中神勇無敵的形象,讓朱家神往不已,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討教一番。”

    荊軻微微仰起頭,視線穿過朱家的頭頂,看向作壁上觀的王詡“既然朱先生知道,王上只讓你們看到他想讓你們看到的王史,就不好奇背後的故事?”

    “願聞其詳。”朱家微微皺眉。

    “秦王十二年,呂不韋卒,王上二十有四,執掌朝政,韓非入秦上書王上,先伐趙,後降韓,王允之,遣大將桓伐趙,秦趙兩軍相持不下,時秦王十三年,赤犬衛得到消息桓叛秦通敵,王不疑,親自率軍前往督戰,大將王翦壓陣後援。”荊軻目光仰視王詡,話似乎在問朱家。

    朱家眉頭緊鎖

    “以君王己身為誘餌,秦王好大的氣魄。”王詡輕嘆道。

    “帝君能理解吾王?”荊軻挑眉笑道。

    王詡不答。

    “朱先生看到的王史,是王上刻意弱化過的,就是不想讓這段歷史讓人知曉,畢竟桓,對大秦有功。”荊軻輕嘆道“王上為了維護桓最後的形象,甘願放棄這段能夠名垂青史的聖君形象,為何在朱先生眼中,卻如此不堪?”

    朱家面無表情的搖搖頭“是朱家不堪,並非秦王不堪。”

    荊軻看著朱家笑了笑“在下知道,墨家于大秦之功,高過武安,蓋過王氏,但是朱先生不要忘了,秦王待你不薄。”

    “先生多說無意。”朱家搖頭冷聲道。

    “你們這些百家之人,真的一點人情都沒有嗎?”荊軻有些不解。

    “你手持之劍,非我口中之義。”朱家搖頭說道“在下從未說過秦王,甚至秦王室一句壞話,只是我們並無君臣關系,也無朋黨之誼。”

    “好。”荊軻大笑著點點頭,抬頭看向王詡“帝君可曾听到?”

    朱家臉色一寒,怒視荊軻。

    “朕與墨家的事情,就不勞煩荊先生操心了。”王詡朗聲笑道“朕還是想听听,秦王的豐功偉業。”

    什麼叫專業,什麼叫心腹,現在王詡算是看到了,荊軻在這個時候,明知道已經挽救不會墨家出逃的事實,但是依舊要挑撥墨家與孤竹的關系。

    得不到就毀掉的典範啊。

    能夠培育出這樣的心腹重臣,嬴政,確實擔得起那千古一帝之稱。

    在王詡所知的歷史中,嬴政一生中上過三次戰場,第一次就是剛才荊軻所說,秦wang zheng十三年,公元前235-234年間。

    那個時候呂不韋剛死,秦國政局可以說很動蕩了,之前嬴政在位十二年,朝政一直把持在呂不韋手中,那一年可以說是嬴政真正掌權的第一年,也是在那一年,他招了韓非入秦,同時親自到前線督戰。

    但是這次在史書上只有四個字。

    ‘秦wang zheng十三年,王之河南!’

    惜墨如金已經不足以形容了。

    歷史上從未有過,君王御駕親征記載卻只有四個字的詭異之史。

    然後秦始皇第二次離開咸陽,也是去趙國。

    那時王翦已經攻克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國以滅。

    《史記•始皇本紀》︰秦wang zhengshi ba nian,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十九年,王翦、羌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之。秦王還,從太原、上郡歸。始皇帝母太後崩。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東與燕合兵,軍上谷。

    嬴政第二次出咸陽入邯鄲,是去殺人的,殺了當年所有欺凌過他母子的仇人,而且隔年,太後趙姬就死了。

    這段歷史也被後人刻意曲解抹黑,說嬴政滅趙後屠城三日,血淹邯鄲,但是實際上,嬴政只殺了當年的仇人。

    嬴政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出咸陽入前線,是在滅楚之戰中,昌平君叛變造成李信大軍潰敗,嬴政拜王翦為師,許六十萬大軍入楚,自己親自前往昌平君根據地,楚故都郢陳為王翦壓陣。

    《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zi sha。

    歷史上用的這個‘秦王游至郢陳。’也很有趣,可見太史公對秦王確實有推崇之一。

    萬金之軀坐不垂堂,更不用說在兵荒馬亂的戰場上,太史公用‘游’這次來描寫嬴政當時的心態,也是很傳神了。

    因為這一年來,郢陳之地在史書上的描寫是這樣的‘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嬴政在這樣的天氣南下游玩,確實好風光,好興致。

    人的求知欲是會膨脹的,尤其是對一個專業對口的人來說,王詡此時對嬴政的好奇心,已經膨脹的快要壓過他的恐懼了。

    ‘王之河南’的事情從荊軻口中說出來,盡管他表面淡然,但是心中早已經掀起波瀾壯闊了,甚至還升起了一個荒謬可笑的念頭。

    不如,有機會去咸陽,跟嬴政好好的聊一聊,最好能夠征得嬴政同意,把他這些年的經歷,給他寫成一個傳記,供後人瞻仰。

    名字王詡都想好了。

    就叫《嬴政是怎樣煉成的》。(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孤竹君》,方便以後閱讀大秦孤竹君第二百四十九章 嬴政是怎樣煉成的(求全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孤竹君第二百四十九章 嬴政是怎樣煉成的(求全訂)並對大秦孤竹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