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反秦恐怖組織集中訓練營{求全訂}
桓楚這個名字讓王詡心中一驚,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些生僻,但是王詡卻深知這個名字背後的歷史,可以說如果有人能夠頂替項羽在歷史上的位置,那麼非這個人莫屬。
這個人不但是項羽幼年好友,更是楚國王系真正的頂梁柱,項羽冒失殺宋義若無此人在楚派系的威懾,那麼就沒有破釜沉舟的故事了。
“桓楚,殷通,會稽。”王詡抿了抿唇,眯起眼“還有呢?”
“次代巨子為吳國人,曾經想要調和吳國與與陳國之間的矛盾,失敗後被陳閔公托孤,照顧陳王室後裔,由墨者周文照料陳王子勝,此時應該還在陽城,次代巨子在吳國滅亡後護吳王夫差後人在吳國舊地,但是幾年前看護其墨者突然失去了聯系,吳國後人人也下落不明,只知道名為吳芮。”朱家繼續說道。
王詡呼吸一滯,隱王陳勝,長沙王吳芮。
“全都是各諸侯王之後?”王詡皺眉問道。
“孟勝巨子為楚人,陽城君因為楚國舊貴族與吳起變法恩怨,被意外株連,被楚肅王追殺,孟勝巨子因替守城失利,雖然攜百十八墨者身死殉義,但是其他墨者還是遵從陽城君遺願,找到吳起後人撫養,孟氏墨者照料,名吳廣。”朱家想了下說道。
王詡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假王吳廣竟然是吳起之後?不過也能理解,畢竟在秦末一個有名有姓的人,肯定出身至少是百姓{貴族},不可能是真的黔首。
不管是吳廣,陳勝還是吳芮劉邦等人,這些在秦末起義的大諸侯王,沒有一個是真的赤腳貧民出身,基本上往上推幾代都是貴族甚至王室,要不然不可能有給子孫起字的習慣,先秦時期,黔首能有個名字都得感謝國家,字這個東西更是只有貴族才配擁有的。
“陽城君跟吳起不應該是仇人嗎?為何要幫吳起托孤?”王詡皺眉疑惑道。
“這個弟子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傳聞陽城君無後,與吳起為友。”朱家說道。
“為何墨家都在楚地?”王詡又問道。
“並非在楚地,而是在各諸侯國的故地。”朱家說道“雖然歷代巨子所受托付不同,也不管恩怨糾葛如何,墨家都要幫其復國。”
“然後再看著他們互相征伐百年,禍國殃民?”王詡皺眉道。
“經過墨者教導長大,都是身具兼愛之心,不會輕易發動征伐,即便是有世仇,也應一笑泯之,此才為墨家宗旨不是嘛?兼愛非攻啊。”朱家正色道。
王詡輕輕搖頭,心想這兼愛非攻之策雖然有xi nao之嫌,但是從理論確實能成,但是他們忽略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背景,能夠堅守本心的人,太少了。
而且這些深受兼愛非攻教育的諸國遺孤,日後都會成為顛覆整個大秦的存在,不過好像也都復國了,確實是完成了歷代巨子的囑托。
但是王詡總覺得,事情應該不會這麼簡單,朱家所知的墨家,只是後期的墨家,在墨翟之前的歷史,他一無所知。
王詡听著朱家有說了幾個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諸國後人,沒有听到他想要的那兩個名字,項籍和劉季。
這兩人,似乎不存在這個墨盟之約當中。
“好了,人太多了,你們墨家確實樂善好施,助人為樂兼濟天下。”王詡打斷朱家的喋喋不休,因為他已經開始說一些只有在考古工具書上才能找到名字的春秋諸侯國了。
畢竟周朝分封了八百個,春秋之後又戰亂分封還能省下即便到戰國還有幾十個,在听下去就是浪費時間了,讓他抽時間重新寫一份當做文獻。
“除了墨盟之約,你們墨家自己呢?”王詡給他倒了杯水問道。
朱家接過水杯一飲而盡“墨家子弟除去外門值守墨盟之約的墨者,在秦國還有三百墨者,為秦工大匠。”
“秦國的百工都是墨家之人?”王詡皺眉道。
“那倒不是,墨家只負責提供技術,監督制造還是秦國丞相負責。”朱家說道。
“也就是說,墨家並不掌握實權。”王詡眯起眼,勾起嘴角。
朱家有些心虛的低下頭。
“怪不得你這樣的德才兼備的墨者,都要出來兼職。”王詡輕笑道。
“兼職?”朱家微微一怔,沒有听過這個詞。
“沒事,那你呢?掌握著墨家最高機密,應該也有不一樣的身份吧。”王詡笑著問道。
“朱家為殷商苗裔,宋國王室公子朱之後,先祖在華氏和向氏亂宋之時,便出逃,加入墨家成為尊老,後來家族隨著巨子游走列國,傳道受業。”朱家恭聲回答道。
“哦?竟然是殷商苗裔。”王詡微微挑眉“如果是朱氏,我倒是想到一個人,齊都即墨督造這,齊國大夫朱毛,此人弒齊晏孺子,使毛遷孺子于駘,不至,殺諸野幕之下,葬諸殳冒淳。”
“朱毛為朱家叔高祖。”朱家沉聲道“家父朱亥為子朱嫡系,叔伯朱英為叔高祖朱毛之後,為朱氏旁系。”
“看來朱氏還是個大家族啊。”王詡笑了笑“所以墨家除了巨子之外,尊老地位也很高?”
朱家點點頭“具體如何,弟子也無法告知大帝,若是大帝將朱家尊老從秦宮中帶出來,便可知曉。”
王詡微微挑眉“你先下去休息吧,我想想怎麼做。”
朱家叩首離去後,王詡吃著禺春呈上來的烤兔子,一邊整理著朱家的信息。
墨家來歷基本可以確定,是以殷商王室後裔以及實力組成的,墨家前身很有可能就會宋國殷商的大巫,長史和大儒們整理了夏商文化後,結合殷商滅亡經驗,最後整理出來的這套學說,最後以墨翟的墨家為名,開始顯現于天下。
所以可以合理推斷,這些殷商後裔想要死灰復燃,從孤竹國留下的信息可以看出,天下布子的時期應該就在這個時間段,春秋末期老子出函谷之前後。
西方文藝復興的前提是建立在歐洲黑暗中世紀對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毀滅沖擊的前提下爆發的,奧斯曼帝國入侵,導致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諸多學者逃往西歐避難,最後造成了文化沖擊和融合,迸發了那個神奇的時代。
諸子百家毫無疑問也是一種文藝復興,思維迸發綻放如同銀河的絢麗時代,而且比文藝復興早了近兩千年。
兩者之間相似的應該都是,某些古文明遭到毀滅後,殘存的文化與新文化踫撞擦除的化學反應,最後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周文化是繼承商文化而建立的,但是在周文化發展的八百年時間里,對商文化也進行著毀滅和打擊,西周的滅亡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種文化踫撞造成的政治反應。
而西周的滅亡,意味著周文化受到了打擊,重新建立的東周已經喪失了對周文化發展和繼承的能力,所以才會讓東周只能變成一個傀儡。
在此之上,春秋大世展開了,各大諸侯國的霸主之路,除了國力之爭,也是文化之爭,而在文化破碎之時,老子帶著《道德經》出現了,而且西出函谷關,拉開了諸子百家的盛世。
這個時期,發生了一件跟文藝復興相似的事情。
那就是老子在擔任東周圖書管理員時,因為王子朝和周敬王和周悼王內訌,讓老子失業了。
悲憤之余的老子便騎著青牛,一路傳道,一路將在當圖書管理時學到的知識整理,最後鑄就了《道德經》。
而這個時候王子朝也因為爭權失敗,帶著都周朝大多數的典籍逃往當時被稱為‘蠻夷’的楚國,楚國也因為這些典籍,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鞭笞中原,讓諸侯敢怒不敢言。
從之之後,楚國的新文化風靡中原。
也是此時,看不下去魯王都在哈楚的孔丘帶著弟子開始周游列國,傳道受業,發揚儒家。
而同時墨家一驚艷之勢,橫空出世,迅速佔領了中原文化傳播市場來抵抗楚國新文化。
這些信息順理成章的解釋了這個時代為何聖賢頻出,因為是華夏文化大爆發的時代。
整理好了脈絡,那麼之前所有的疑慮都消失了,很多問題也能夠解釋了。
擁有著商文化傳承的墨家在發展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可能後繼不力,便開始另闢蹊徑,在各個有潛力的諸侯國,都埋下種子,廣撒網。
就算這個國家失敗被滅了,但是憑借保存他們王室血脈,以後培養尋找時機,也可以在重新塑造一個春秋亂世,再尋找恢復商文化的機會。
所以王詡之前看到朱家的名單後心頭一震的預感是正確的,墨家,或者是殷商後裔有意將這些舊諸侯國的子嗣實力保存下來,以圖後事。
而且應該也不只是集中在商都周邊的宋,陳,吳越楚國等地,只不過這些幾個地方之前的國家比較多而已,所以看起來比較集中。
讓泗水郡這邊,像是一個提前幾十年就在準備的‘反秦恐怖組織集中訓練營。’
而這個集中營負責人,就是墨家。
所謂智者,就是能夠看到至少百年以後的事情,墨翟一定是看到了墨家的後繼不力,才會留有後手的,但是墨翟雖然聰慧,但也只能看到百年以後,看不到他這些布置的棋子,最後似乎都給一個‘棋外人’做了嫁衣。
王詡越想越有趣,不知不覺一只兔子都吃完了,忽然又靈光一閃。
朱家說他父親叫做朱亥?
幫著信陵君竊符救趙的那個一錘子敲死魏國大將晉鄙的大力士,好像就叫做朱亥吧,這讓王詡又聯想起那個神秘突兀的守門老者侯嬴,難道也是墨家的人?
至于他的叔父朱英,似乎典故無妄之災的主角啊。
這麼一看,朱家還真是名門之後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