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亂世盜匪{求全訂~}
蓋謂秘之辛者。
秘,猶蔽;辛,金飾也。秘辛,言珍貴不為人知悉。
所謂秘密,自然就是不能讓太多人知道的事情,所以要盡量掩飾這些秘密。
而且幾乎每個人,應該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
為了防止自己的秘密泄露,就會變得小心翼翼且�p小 br />
秘密越多,需要掩飾的事情也就越多,同時也越容易暴露。
除非,從小就生活在諸多秘密與掩飾當中。
這樣的人,不管是心理承受能力,還是自我控制能力都十分強大。
而且必然也會顯得出類拔萃。
換句話說,越是有才華的人,秘密應該就越多,不管是關于哪個方面的。
王詡認識的人當中,最有才華的,莫過于墨奎了。
但是現在墨奎的才華已經江郎才盡,徹底被那一場流行感冒榨干了,他所有的秘密都變成了當初王詡送給他的筆記本上面的優美文字。
這些文字,足有數萬言。
要知道,古代人因為xian zhi書寫工具和資源,只能在竹簡上用刻刀篆刻,貴族或許用寶石研墨的染料在白娟上書寫,但是不管哪種方法,都十分浪費,所以古代行文都是‘惜字如金’的。
在這種情況下,墨奎能夠給王詡寫了數萬字的秘辛,可以看出他這個人到底有多少秘密了。
當然,其中還有部分關于孤竹國的秘密,比如孤竹古國的密室位置,還有殷商後裔的分布圖,除此之外,基本都是關于孤竹復國以及和各大殷商後裔謀劃的各種復國計劃。
其中有幾個關鍵字,是王詡十分在意的。
‘三監控秦’‘儒史巫絕于魯’‘懷姓九宗’‘殷商六宗’‘老子東出函谷求書’‘墨氏西行’‘衛助秦’‘孔融儒史巫’‘天下布子’‘諸子獵玄鳥’
這是個關鍵字,幾乎囊括了與王詡歷史觀完全不符的歷史事件,孤竹國全部都有參與,雖然參與感越來越弱,但是依舊掌握著核心秘辛。
這里面清楚的記載著商滅千載年見,殷商後裔在中原大陸為了復國推翻周朝做出的一些努力,雖然這些殷商後裔最後,因為有的利益不均,最終分道揚鑣各成一派。
‘三監控秦’講述了當年周武王將自己的三個弟弟封在殷商故地,建立邶、 、衛三國以監視管理殷商遺民,紂王遺子武庚發動三監之亂,策反三監國與周圍殷商方國,奄和薄姑等國,但是最終由于衛國中途倒戈一擊,導致計劃失敗。
失敗後三監領地已經殷商遺民全都歸于衛國,正式讓衛國成為除了宋國之外,最大的殷商後裔國家,同時也在明面上將殷商王室貴族斷絕。
但是由于周朝初期沒有屬于自己的正統祭祀文化,依舊需要繼承殷商文化,所以依舊在殷商遺民中選拔出祭祀人員,于是在衛國和魯國的殷商六宗中選出能夠整理殷商祭祀文化者。
而最終選出來的殷商大宗,是子姓,也就是微子啟的弟弟微仲,後來為了整理殷商祭祀制度,前往宋國學習,最後將殷商制度中的,儒,史,巫,卜,祝融合,最終幫助周國編制成周禮。
而這個微仲的後嗣子孫中,有一位叫做孔丘的,將先祖的文化整理徹底融會貫通,將儒,史,巫,卜,祝集成于儒,開創了儒家學說。
所謂儒者,最開始就是術士的一種,與巫者相對,巫者侍奉天地,儒者教誨人間,兩者都是掌控祭祀的職業,後來的儒家,其實也就是將最早的祭祀文化,慢慢轉換成了哲學文化,同時將天地與人間的定義模糊綜合。
而殷商的儒巫史最終合為儒,絕于魯國,又在魯國涅�。
而後宋國出身的墨家,根基其實與儒家相同,只不過走了另外一條道路,但是兩者在春秋戰國時間的活動,都與殷商後裔有所勾連,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在已經被馴化成奴的中原人當中,聚集如此大量的民間力量。
初期墨家不但在理論上,更在實際軍事上都能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因為他們就是得到殷商遺民的直接支持。
而衛國,早已經被殷商後裔佔領了,成為了為中原大陸活動的民間組織提供幫助的主要根據地,這也是衛國明明初期擁有成為大國的資質,最後卻只能落一個‘君子國’的落魄原因。
不過由于年代太過久遠,中原殷商後裔對于殷商的認同感越來越低,也就慢慢成為了一個各自為政的組織,沒最後終于散落在天下諸國,以各自為政達成自己的目的和理想。
看到最後,王詡已經梳理不太清楚如今殷商後裔之間的聯系了,或者說這個組織,已經徹底的消失了。
但是能夠確認的是,這個組織中的最開始主要領導者,儒墨不合導致了組織的徹底崩潰,隨著墨家式微,儒家隱沒民間,這個組織就名存實亡,沒有所謂的領頭羊了。
當時孤竹國依舊有聯系兩家的特殊途徑,但是墨奎也不敢確認,這個特殊到底還有沒有效,因為當年送荊軻刺秦之時,曾經試圖聯系過墨家儒家,儒家確實給了協助,但是墨家卻了無音訊。
墨奎將這些秘辛全部奉告,已經說明真正認可了王詡的身份。
但是這種認可,對于王詡來說,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他對于殷商的認知感,還沒有孤竹強烈。
而且這些秘辛,除了能夠在以後寫論文的時候提供一些論據論點之外,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了,畢竟王詡的目光,不是放在中原的。
“大帝,屠司士求見。”門外傳來了墨庚的傳呼聲。
王詡合上筆記本,從沙發上做起來“讓他進來吧。”
鐵門被拉開發出有些刺耳的摩裟聲,王詡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潤滑油防止這種鐵輪摩擦聲。
一身鐵甲的屠檀在門口卸了甲,披著外袍走進大殿。
“隨便坐吧,不必行禮。”王詡看著他一臉倦色,擺手說道。
“謝大帝。”屠檀咧嘴一笑,坐在對面的沙發上,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容臣喘口氣。”
王詡笑了笑,打量著他,見他雖然面帶倦色,也消瘦了一些,不過眉宇間確實帶著明顯的喜悅之色“出去了半個多月,也沒舍得回來,看來確實收獲頗豐啊。”
屠檀緩了口氣,大笑著點點頭“借大帝榮澤,此次西行,確實收獲頗豐,二十三天,王室軍輕騎突進環繞西林與渤海,足有三千里,一共探查上百蠻族據點,其中近千人據點就有十六個,還有一個逃難燕民部落,還見到了幾個舊時在燕國的朋友。”
王詡微微挑眉,他知道從秦皇島往西沿著後世的遼西秦濱高速,一定會遇見更多的部落,但是沒想到能有這麼多,孤竹國之前的活動範圍,一直就是在北戴河,祖山以及秦皇島三處,這次從屠檀帶回來的路線圖,能夠看到他已經走到了唐山和天津邊界。
但是這邊既然沒有踫見中小型城池和人口過萬的城市,說明燕國和齊國的統治範圍確實很有限。
有人口,不管是難民還是野人,對于王詡來說都是好消息,因為這不但意味著他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更能夠給孤竹國的國力增添幾分底氣。
“都是燕國的難民?沒有看到逃兵?”王詡皺眉問道。
“大帝還真是料事如神,靠近齊境的陡河周圍,听說有一座人口過萬的山寨,名為陡河匪,就是一群燕國逃兵建立的,經常在齊國和燕國邊境行凶,听說已盤踞數年了,我只是打听了方位,沒敢輕舉妄動。”屠檀說道。
“亂世盜匪。”王詡微微眯起眼,拿出一張更加細致的地圖“什麼位置?”
“這里。”屠檀琢磨對比了半天,指了一個大概的方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