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故友{求全訂}
在春秋戰國之時,能位列七雄的國家毫無疑問都是當世強國。
但是燕國似乎一直處于一個有些尷尬的位置。
即便連後世歷史教材上,燕國也一直作為‘蹭熱度’的存在,最早的時候,蹭齊桓公的熱度,被山戎打的求助齊桓公,因此得來了老馬識途的典故。
然後又蹭了無間道鼻祖甦秦的熱度,留下了歷史上劇情最起伏的無間道。
後來又因為荊軻刺秦王,蹭了一波秦國的熱度,並且因為太史公對于《刺客列傳》的濃墨重筆,蹭了一波游俠的熱度,留下來‘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千古名句。
所以對于歷史不感興趣,只有義務教育歷史水平的後世人來說,戰國七雄中,提起燕國,確實想不起除了荊軻之外其他的熱門關鍵詞了。
其他七雄一提起來,滿足中二少年幻想的戰國四公子是魏,趙,楚,齊的。
將相不和的廉頗、藺相如是趙國的,悲情謀士韓非、張良是韓國的,賽馬的田忌孫臏是齊國的,跟孫臏相愛相殺的龐涓是魏國的,歷史上最會秀恩愛的霸王虞姬是楚國的,秦國就不用說了,嬴政呂不韋白起基本上屬于頂級熱門詞匯。
唯一很難找到關鍵詞的,就是燕國了,如果沒有荊軻刺秦,或者說沒有太史公專門為刺客立傳,可能燕國連這個關鍵詞也沒有了。
但是燕國能夠位列戰國七雄,自然是有他的出眾之處的。
不只是因為燕國位于遠離中原爭霸的偏遠遼東地區,仔細查一下燕國的歷史,就會發現,從這片領土是被周王朝分封給當時周朝威望與周公旦,太公望齊名的周召公。
因此注定了燕地這片領土會為華夏開疆闢土立下不世之功,同時也注定了在歷史主流事件上,不會留下太多的鏡頭。
因為燕國始終沉浸在與遼東艱苦的環境,和野蠻的游牧民族斗爭當中。
但是燕國的賢才明主,並不比其他諸侯國弱。
除了掛六國相印的甦秦外,李白曾經在《行路難》里燕國盛世人才簡單的介紹了一遍。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 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郭隗勸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燕昭王還了郭隗一個流傳千古的‘黃金台’,為燕國招來能夠與白起李牧等並肩的頂級名將,樂毅。
還有幫助燕國變法,致使國富的法家大師劇辛。
以及創立了大名鼎鼎的陰陽家,五行論的鄒衍後來也去了燕國。
擁有這些當世良才,又遠離中原戰爭漩渦,雖然生存環境淒苦了一些,但是依舊滿足廣積糧緩稱王,然後一波發育逐鹿中原的資本。
但是偏偏燕國的君王,自燕昭王之後似乎都有些命運多舛了,燕昭王的繼承者燕惠王,一上任就把安邦之才劇辛雪藏了,還受了離間計將能夠鎮守燕國的樂毅趕走了,導致齊國田單復國,一下子將本來強盛,形勢大好的燕國給打的半殘。
國相公孫操見燕惠王實在帶不動,于是帶著家國大義弒君,殺了燕惠王後扶了燕武成王,而燕武成王雖然是個守成之軍,繼位後任用樂毅之子樂間為國相,但是燕國已經屬于半殘狀態,被田單收復了齊國失地,讓燕國領土縮水,只能向東發展。
而後歷經短命的燕孝王將燕國疆土向東開闢千里,收服了一些小型部落後補充了血,到燕王喜這一代後,又開始作死了。
當時秦趙交戰正酣,燕王喜以為能偷襲撿便宜,發兵攻打趙國,還想御駕親征,國相樂間反對,要不是大夫將渠死諫,可能燕國滅國要提早個幾年時間了。
最終燕王喜還是強行讓樂間發兵攻打趙國,卻被廉頗和樂乘擊敗,樂間也看出了燕王喜帶不動,于是也學著他父親樂毅,歸降隱居在趙國了。
後來廉頗趁勝追擊,一直到包圍了燕國首都,若非大夫將渠懂得合縱之術,與趙國議和,燕國估計就滅了。
但是休養生息了幾年的燕王喜又開始了作死,將已經七十歲的老將劇辛找了出來,讓他再去攻打趙國,結果劇辛太老了,加上輕敵,大敗于老友龐�之手。
兩次打敗徹底讓燕國衰弱了,燕王喜也不再作死,將自己的太子燕丹送到秦國當質子,以保證和當時強大的秦國友好,尋求秦國庇佑。
但是沒想到,秦國滅趙之後,太子丹回國突然性情大變,極力要組織合縱反秦,但是燕王喜已經不敢再升戰事,並沒有同意太子丹的提議。
于是就有了後來太子丹私自策劃的‘刺秦’計劃,加速了燕國滅亡的進程。
燕國本來大好的局面,有兩次可以吞並齊國的機會,都因為君主喜歡作死而錯過了,作為燕國的臣子,尤其是‘賢臣’之後,公孫戈對于這些豬隊友一般的燕王早就痛心疾首了。
本來公孫家以為殺了一個燕惠王,就能挽燕國于將傾,但是沒想到後面的君主更是不靠譜,而公孫家也沒有了再弒君的勇氣。
畢竟祖父公孫操弒君,那是燕國朝野上下默認的計劃,畢竟燕惠王太坑了,所以即便公孫操弒君,這件事情也沒有在六國引起太大的風波,因為被燕國所以公族大夫壓下來了。
公孫家反而贏得了在燕國的特殊地位。
這段大逆不道的弒君歷史也是在《趙世家》的隱秘中被太史公挖出來的秘辛。
但是如果公孫戈再效仿祖父弒君救國,還不受萬世唾罵之責,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即便成功了也肯定是以身殉道,還牽連三族的下場。
第一是公孫家現在已經沒有太多的實權了,再有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燕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這個時候不是殺一個將死的君王能夠拯救的。
而且雖然公孫戈現在身上沒有官職,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是該有的抱怨還是有的,尤其是在確認了,樂叔是樂毅後人身份,並且跟已經沒落的武安君甦秦還有瓜葛後。
竟然真的設下酒宴招待了高漸離和樂叔。
而且幾杯酒下腹之後,就開始跟樂叔稱兄道弟,痛罵燕王無德,而且罵的還很開心。
如果在平時,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傳出去,不管公孫家有多得君王寵幸,那也至少是個夷三族的重罪。
不過現在國都滅了,國內的各種政黨也沒有心思內斗了,都在想辦法尋找國滅後的出路。
高漸離也不參與這兩個人對于燕王的痛罵,因為他知道,這兩個都是屬于恨鐵不成鋼的忠臣心態。
如果真是痛恨王室的話,不會廢話這麼多,早就聯合幾個主和的大臣,進宮控制燕王然後向秦軍請降了。
歸根結底,這兩個人對于燕國還是有感情的。
但是高漸離就不同了,他只是單純的想為某個故友報仇。
故友被太子丹逼入咸陽送死,作為至交好友,高漸離留在燕國的唯一目的,就是尋找機會,刺殺燕王喜。
雖然太子丹的人頭已經被砍下來送給了秦國,但是依舊難平息高漸離心中之怨,對于太子丹的怨恨,已經慢慢轉移到了整個燕王室,甚至整個權利上層群體。
公孫戈拿出來的美酒,與當年故友帶回來的味道完全一樣,可能會更加醇厚一些,畢竟這麼多年都過去了。
這些被公孫戈都成為陳年佳釀的美酒,高漸離記得當年自己都喝一碗倒一碗的,因為太子丹送來的太多了。
“听聞太子丹當年嗜好犬肝 ,不知道會做犬肝 的廚子,有沒有被成安君一同帶回來?”感覺體內因為酒水而滋生的內火虛旺,高漸離停下飲酒笑著對已經喝的面紅耳赤,赤身luo ti的公孫戈說道。
正在跟樂叔痛罵燕王室的公孫戈微微挑眉,雖然喝的面紅耳赤,但是雙眸卻並不渾濁,反而因為酒精ci ji而顯得格外明亮。
看了眼高漸離身邊堆積成小山的酒壇子,公孫戈微微一驚,心道一聲好酒量。
太子丹罹難時候,家產無人敢動,只有他天不怕地不怕全都給收攏帶到了遼陽城,其中這些藏酒一直是他稀罕之物,作為收藏之物。
但是他並跟不喜歡喝,因為這些酒都太烈了,喝起來容易醉,沒意思。
沒想到這個看著柔柔弱弱的苦瓜臉男子,竟然能夠喝下這麼多壇,依舊面不改色,對他的身份越來越好奇了。
作為燕國最有威望,甚至堪比太子的紈褲,公孫戈能夠從一眾繼承人中脫穎而出,自然有他的特殊之處,他的特殊之處,就是隱忍。
而這種品質,正是公孫家當前最需要的,所以才會選擇今年剛剛弱冠的公孫戈為家主。
樂叔和高漸離的出現,公孫戈自然知道他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本來以為樂叔是主事人,但是喝了這麼長時間,又扯了這麼多蛋,公孫戈發現,樂叔這貨真的是來喝酒的!
那麼來找他的主事人,毫無疑問就是這個苦瓜臉了,公孫戈一直在等他主動開口,越等越疑惑,難道這兩個人,真的是來騙吃騙喝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