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臣這一生百年,侍奉大秦四朝
《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這句話的出處是孔子去拜訪一個好友原壤,當時兩人年紀都已經很大了。
原壤接待孔子時候很隨意,而且房間擺著棺材,棺材十分髒,很明顯是準備了好久都沒有用上,孔子見了很生氣,于是幫原壤把棺材擦干淨。
而一直保持著葛優癱躺在屋里看孔子給他擦棺材的原壤突然興奮起來,要拉著孔子唱歌。
孔子感到又悲又氣,指著他的鼻子罵道“年輕的時候你就這樣吊兒郎當的沒有正形,老了老了還是這樣,準備好了棺材還不死,你就是個禍害。”
然後臨走的時候孔子還敲了下原壤的膝蓋,看看他的膝跳反射還有沒有。
這段話其實是孔子對于老友的一種恨鐵不成鋼,能更孔子交朋友的人,一定都是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但是這樣的人卻不忙著濟世救人,而是讓自己的才華能力老死,所以孔子覺得這種人還不如早點死。
但是換了另外一種角度,可以看出原壤確實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從小到大都一個樣子,沒有變過,從一而終。
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個詞,可以上升到‘活著的意義’。
很明顯,不管是王翦,還是嬴政,此時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是到了這層境界。
‘活著的意義’。
王翦這句話,已經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盡管嬴政表面上悲傷的挽留,但是心中卻松了一口氣。
“既然大將軍不願意讓在下算,在下就不冒犯了。”盧生也是一個識趣的人,笑著說道“而且大將軍有冥清道的朋友,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尋穴勘墓,應該為大將軍選好了最佳的feng shui bao di吧,如果大將軍飛升那日,在下願意厚顏討份仙緣。”
“放肆!”嬴政皺眉呵斥一聲
盧生微微欠身,臉上卻並無歉意。
“王上息怒。”王翦眸子微微一亮,勸慰了一下嬴政後,饒有興致的看著盧生“閣下倒是有高誓風範,連我這個兵煞之人的邊都願意沾染?不過我那老友確實給我尋過一處墓穴,不過我不太喜歡,不如你給我算一卦?算算我想葬在那兒?”
王翦說完看向嬴政。
嬴政掃了眼盧生,點點頭“老師既然意以絕,寡人也不會阻撓,盧生,給大將軍好好算一卦,尋一處安寢之地。”
“韓終。”盧生將外面的韓終叫了進來。
韓終進門後先對嬴政和王翦行禮,然後對著王翦伸出手“借大將軍掌心一觀。”
王翦攤開枯皺的手掌,上面的掌紋都已經被皺紋遮掩了。
韓終一手摸著王翦的手掌,另外一只手按著自己眉心的痣,口中念念有詞。
盧生一甩衣袖,一只青紅色的巴掌大龜甲落入掌心,隨後又取出六爻放入龜甲,輕輕搖晃。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六爻和龜甲相撞的聲音竟然與韓終的念念有詞仿佛渾然天成,像是清唱配上了伴奏,一時間大殿都被這段古怪的樂章佔據了。
雖然音樂優美,但是嬴政听著卻有些煩躁,就當他有些不悅的眉頭深鎖時,紅色的龜甲發出一聲脆響,然後在盧生手中龜裂,散落在地上。
同時韓終也松開了王翦的手,讓所有人驚訝的是,韓終原本俊秀的臉,似乎一下子蒼老了很多,腮下甚至有了皺紋橫生。
嬴政發現了這一點,微微挑眉“這是怎麼回事兒?”
“大將軍福澤無邊,臣只能以壽數換天數。”韓終拱拱手,露出一個虛弱的笑容。
“賞。”嬴政大手一揮。
韓終跪謝,退了下去。
“沒想到代價這麼大,倒是勞煩兩位了。”王翦也笑吟吟的說道。
“能為大將軍效勞,是吾等榮幸。”盧生盤膝坐在地上,面色越發嚴肅的看著地上散落的卦象。
“怎麼,不吉?沒關系,直說即可。”王翦笑著說道。
“說。”嬴政也皺起眉,他不太喜歡被人吊胃口。
“以卦象顯示,大將軍的飛升之處,在少海之濱。”盧生抿了抿唇說道。
“听起來是個靠海的地方。”王翦笑道。
“少海于九州中冀州之東,此地與大將軍祖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盧生說道。
“哦?我王家祖祠?王氏找了幾百年都沒有找到,難道在這少海之濱?”王翦忽然笑道。
“其中緣由,我暫且不知曉,不過有一位羨門中人,或許能夠知道。”盧生突然面露崇敬之色“就是獻寶瓶給大王的那位羨門高誓。”
嬴政想起盧生帶來的那個,後來被他供奉在祠堂的奇珍異寶,微微挑眉“哦?就是你說的那位,真正從仙山上下來的高誓?”
“沒錯,若是找到他,或許能夠找到王室祖祠。”盧生正色道“臣只能為大將軍算出飛升之地,就在當年岱輿仙山與九州隔斷之地,那里有一座城,名為 城。”
“遼東之地?”嬴政皺起眉。
“ 城?應該是當初中山國余孽逃亡燕國後建立的城市吧。”趙從革突然插話道。
“沒听說過這座城。”王翦搖搖頭。
“詹事,把地圖拿來。”嬴政皺眉道。
趙從革讓人將地圖鋪在地上,盧生找了一下指著一個位置“大約在這里,不過這張地圖的遼東畫的不夠準確,我只能確定大概位置,具ti wei置,需要親自去一趟。”
“接壤箕子朝鮮與肅慎等蠻夷之地?”嬴政眉頭緊鎖“不妥,此處定會招擾這些狼子蠻夷騷擾,打擾大將軍清淨,而且距離王陵太過遙遠。”
王翦倒是滿臉的笑意“我倒是覺得這是個好地方,確實是老臣最合適的埋骨之處!”
嬴政微微挑眉。
“臣自昭襄王入伍,得孝文王垂青,受莊襄王恩典,以及王上的重用,臣這一生百年,侍奉大秦四朝,無上榮耀。”王翦正色著站起身,對著嬴政恭恭敬敬的拜道。
嬴政微微皺眉,起身扶著王翦“老師這是何意?寡人只是不忍老師遭人侵擾,老師一生為大秦戎馬,立下無數戰功,也該好好的歇歇了。”
“王上對老臣恩遇,老臣無以為報,若無王上垂青,王氏如何安枕大秦寸土無憂?”王翦輕輕搖頭“昭襄王三十七年,秦攻閼與大敗,昭襄王不得不派遣太子悼在魏為質,臣為侍從,得信陵君多照顧,結交不少魏國好友。
長平之戰,臣與範雎施計殺魏齊,離間魏趙,世人只以為我不費一兵一卒,運籌帷幄。
但是無人知曉,臣身負一十四劍,槍挑十五人,各個為臣故友,生死之交,當時臣懷抱故友死尸時何等痛苦。
為此,我王翦之名在魏,遭萬人唾罵,但臣不悔,忠義難兩全為大秦粉身碎骨,也難報君恩。”
嬴政眼角微挑,沉默不語。
“昭襄王五十年,先王楚于趙國邯鄲為質,臣為侍從,昭襄王不告而攻,命王 攻邯鄲,趙王欲殺先王楚,臣與呂不韋買通趙國官吏潛逃,半路被趙軍追殺,臣帶著二十名死士斷後,最後只有臣一人活了下來,此戰慘烈臣不贅述,但是先王楚于臣恩重,臣百死莫辭。”王翦沉聲繼續道,目光灼灼的看著嬴政。
嬴政目光閃爍過一絲尷尬,但是轉瞬怡然不懼的與其對視,只淡淡的說了句“將軍威武,父王曾多次提及將軍的護駕之功。”
“王上那時還小,應該不記得,當時您與太後,具被扣在邯鄲,身邊除了呂不韋的人,唯一的秦國人,就是臣,當時趙國人多次派人行刺,王上小時候就有天子之姿,兵慌之中,臣懷抱著王上殺出重圍,血染長衫,王上依舊沉睡無恙,當時臣就知道,王上一定會成為一位名垂千古,德比堯舜的明君!”王翦臉上再次洋溢起慈愛的笑意。
嬴政的表情終于開始有了變化,目光也變得復雜起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