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鑄南岳之一鑄南岳

拓展閱讀3、古南岳之爭的歷史原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高原風輕 本章︰拓展閱讀3、古南岳之爭的歷史原由

    古南岳之爭的歷史原由

    漢武帝“登禮潛之天柱山”究竟是怎麼回事?

    《史記》這一記載是古南岳在安徽的關鍵證據。筆者研究發現其實這是後人理解產生歧義所致。

    《史記》原文是這樣記載的:“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之天柱山,號曰南岳。浮江,自潯陽出樅陽,過彭蠡,禮其名山川,北至瑯琊。”

    要準確理解這段話,首先得弄清楚如下古地名︰

    “南郡”——古南郡約相當于今湖北省西南部及四川東北部;

    “江陵”——《史記•貨殖列傳》雲“江陵西通巫、巴,東有雲夢之饒”,顯然漢之“江陵”在洞庭湖(“雲夢”即“洞庭”)以西,接壤四川,當在長江以南;

    “�”——《康熙字典》注一為古河名,即古蜀之潛水(古潛水又名渠江或渠水,今渠江有兩處,一處在湘黔邊境,一處發源大巴山流入嘉陵江,二為古地名,在廬江六縣西南即今安徽的霍山;“潯陽”︰漢時的潯陽在長江以北今湖北黃梅縣西南;“樅陽”︰即今安徽樅陽;

    “彭蠡”——今人研究彭蠡即巢湖亦在安徽境內(見《巢湖學院報》2005年第6期《巢湖名考與“陷巢州”傳說》)。

    從文意、時間和地點三個方面綜合分析,漢武帝是從西安出發,西上四川過長江經“江陵”到達“�之天柱山”,再“浮江”至長江以北經湖北黃梅東入安徽,經樅陽、巢湖北上“瑯琊”的。

    漢武帝登臨的“天柱山”極有可能是黔東南天柱的天柱山。

    如果漢武帝登臨的是安徽的天柱山,那麼他從安徽霍山出發後要往返過長江,經湖北黃梅再入安徽北上,這怎麼也說不過去。

    所以說漢武帝登禮安徽霍山之天柱山實在是一大誤會。

    但不否認安徽霍山與古南岳有關。

    《漢書》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漢宣帝詔定“南岳于潛”。這里的“潛”當指安徽的霍山。所以今霍山有“漢帝勒封”的古跡。

    湖南衡山為何會成為“正宗南岳”?

    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衡山與隋煬帝楊廣有關,隋煬帝是中國歷史有名的獨裁者,與其“沾親帶故”使衡山各類宗教在隋代得到空前發展,以致影響到唐代;

    二是春秋戰國以來的大量史料記載“祝融南岳”本是古荊州楚南的“特產”(衡山亦屬楚南),民間奉信南岳之風會比古揚州皖南一帶盛旺;

    三是唐代以來歷朝帝王層層禪封;

    四是湖南衡山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且有“五岳獨秀”之稱,使天下墨客騷人趨之若鶩。

    貴州天柱古南岳為什麼會被歷史塵封?

    古稱“五溪”的湘黔邊境地區,從神農炎帝時代直至戰國末期,一直是人文發達之地,秦漢以後北方漢民族不斷南侵,少數民族奮力反抗,使之淪為“戰爭窩”。

    長期戰亂造成人煙稀少,加上這一帶多為險要山地,“舊不與中國通”,使古南岳慢慢不為外界所知。

    以漢宣帝封岳安徽和湖南衡山的“張冠李戴”都是這個原因。

    好在貴州天柱古南岳自生自滅兩千年,還能讓乾隆皇帝辨別出它的真面目。(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鑄南岳之一鑄南岳》,方便以後閱讀重鑄南岳之一鑄南岳拓展閱讀3、古南岳之爭的歷史原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鑄南岳之一鑄南岳拓展閱讀3、古南岳之爭的歷史原由並對重鑄南岳之一鑄南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