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後,國民政府分別向英、美、法、比、荷、德、意、甦等國遞交備忘錄,控訴日本侵犯中國主權。蔣介石親自出面召見歐美諸國駐華大使,請求他們呼吁本國政府譴責和制裁日本,支持中國的抗戰。現實令人頗感無奈,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保存實力,希望等雙方火拼精疲力竭而介入,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他們借口“嚴守中立”,停止向中國出售軍用物資,一些國家還依然與日本保持貿易關系,向日本出口戰略物資。
但同時期的甦聯卻采取了積極的援華方針!1937年8月20日簽訂《中甦互不侵犯條約》,11月組成甦聯志願航空隊援華作戰,直至1941年6月22日,由于甦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爆發,大規模援華被迫中斷,這期間,甦聯向中國提供2.5億美元低息貸款,並先後向中國出售1285架飛機及其他作戰物資。甦聯政府還幫助中國建立了航空物資供應站、飛機修配廠和航校、訓練基地,以輪換方式分批派遣軍事顧問,連同各種空、地勤技術人員共計 5000余人,訓練中國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雪中送炭,使得國民黨空軍起死回生。這段歷史,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及不少國內的抗戰紀念館里,都是一片空白。
1940年11月25日到1941年6月,甦聯向中國提供軍火有︰機槍1300挺,高射炮200門,子彈3700萬發,高射炮彈300000發,拖拉機20輛,轟炸機100架,戰斗機150架,飛機全套裝備23套,炸彈14600發,炮彈18000發,汽車300輛,石油產品價值331300美元。後來由于衛國戰爭開始,甦聯無力繼續對華進行軍事援助,但還盡最大努力送來飛機4架,發動機21台,機關槍子彈16700發,以及石油產品331300美元,而在中國的甦聯軍事專家也一直留到44年才被召回。
可以說在抗戰開始時到美國加入戰爭前的最困難時代,正是依靠甦聯的輸血和軍事培訓,中國才能把日本拖入相持階段的!甚至前兩次長沙會戰都有甦聯顧問的指導。
在這里某些人不禁會問,德援呢?實際上我們不能否認德援對中國抗戰的幫助--即便這些援助不是免費的,但在那個連買都買不到東西的年代,有國家願意賣給你東西已經很好了……在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曾尋求與德國的聯系,當時的德國大使也保證“只要中國繼續以外匯或原料付款,援助就不斷,但要做些偽裝避免日本人發現”.....但顯然,這個保證是無力的,到1938年2月,希特勒罷免了親華的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注意,德援與希特勒一點兒關系都沒有!),親日派戈林開始主導德國遠東政策,德國先是承認偽滿洲國,接著到3月德國召回軍事學員,五月徹底從官方角度斷絕援助!(仍有部分商人,為避免利益受損在默許下通過第三國與中國進行交易)
德援確實有一定幫助,卻在中國人民最需要的時候遭到斷絕...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德合作起源于魏瑪共和國,終結與納粹政府;而主導德國對華援助的實際上既不是希特勒也不是其黨羽,而是某些親華德國人和能從中獲利的工廠商人!
比起德援在中國抗戰最困難時期斷絕的事實,甦聯雪中送炭式的援助更顯真誠...而即便甦聯已經承認偽滿,甦聯在東線被德國人打的鼻青臉腫時,他們也依然未曾斷絕這些援助,對華軍事顧問崔可夫將軍一直在中國等到美事顧問史迪威到來、美援開始佔據主導位置後才回國去指揮一場關乎世界命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戰役!
但如今,關于甦援的話題卻很少被人提及,往往說到抗戰,人們總是想到德援、美援,卻不知道有多少所謂的德械師實際上是“德盔師”,只是一群手拿甦俄莫辛納甘步槍帶著德國鋼盔的步兵;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全國多個地方有著許多甦聯援華飛行員的墓地,其中還有甦聯飛行員因對日作戰獲得了甦聯軍人最高榮譽“甦聯英雄”的稱號。他們在最好的年紀,來到了別的國家,為其抵抗侵略者,然後戰死,最終安葬在異國他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