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6章 偶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安化軍 本章︰第6章 偶遇

    永利監在並州城南,汾河岸邊不遠。杜中宵到這里的時候,正是中午時分。知監傅瑞帶著官吏迎在門外,見到杜中宵一行到來,上前見禮,迎入監內。

    一進永利監,杜中宵便就見到空地上堆著的一大垛一大垛土鹽,上面只用草簾蓋著,布滿塵土。由于雨水浸潤,腳下也白花花一片,好似走在雪地上一樣。

    到了官廳分賓主落座,傅瑞吩咐上了茶來,討好地道“簽判,此地井水多堿,不能飲用。點茶的水是小的特命人從山上取來,是為甜水。”

    杜中宵飲了一口茶,面上沒有表情,隨口問道“知監,怎麼這幾年積壓了如此多的土鹽?”

    傅瑞道“前些年與黨項戰事緊,缺少錢糧,從民間收買的鹽便就多了,以充軍費。自去年與黨項議和,這鹽便就沒了去處,積壓下來。”

    杜中宵點了點頭,又問“那前幾年收上來的鹽,賣往哪里?”

    “還能賣往哪里?無非是近便州軍。戰事一起,又要買馬,又要糧草,處處要錢。朝廷哪里有許多錢?收了鹽上來,一一作價,當作錢發給商戶百姓唄。”

    杜中宵听了,一時無語。說白了,就是應付前幾年的戰爭經費,收了鹽上來,當作錢使。至于這些鹽強配下去,百姓有沒有用,那就不是官吏們考慮的事情了。現在戰事結束,用錢少了,這些鹽便就積存在這里,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若是不進行處置,就以外面的堆放條件,年深日久,沒幾年也就剩不下多少了。不過鹽場里沒有了鹽,官府的賬上有,到時還是要想辦法銷賬。

    看知監傅瑞和幾個人吏,都無精打采,衣服破舊,有的快淪落成乞丐樣子了,杜中宵心中的很多話也說不出來。土鹽積壓,上面也沒什麼錢撥下來,這些人的日子也不好過。

    喝了一會茶,杜中宵試著問道“知監,你在這里多年,可有辦法把積壓的鹽銷出去?外面露天堆著,日曬雨淋,總不是辦法。鹽銷出去,日子才會好起來。”

    傅瑞連連搖頭“這鹽泥沙不少,味道又苦澀,賣給誰去?若不是官府強行抑配,就連新收的鹽課都賣不出去,更何況積壓的這些。簽判,不瞞您說,這鹽跟泥土也相差不多。我們這些管鹽監的,因為積的鹽多,州里用鹽抵我們的俸祿,但凡有辦法,還會如此?”

    說完,指了指自己身上破舊的官服,只是搖頭。

    看看傅瑞,再看看站在一邊的幾位人吏,杜中宵也只能搖頭。因為積壓的鹽太多,永利監的官吏都被用鹽充抵俸祿,幸虧還發一點祿米,不然吃飯都成問題。鹽發給他們有什麼用?外面堆得山一樣,若是能賣掉,隨便刮一點都發財,還用得著州里來發。

    沉默了一會,杜中宵站起身來,對傅瑞道“我們且出去看一看,收上來的鹽到底如何,存放得怎樣。知州相公派我來,是要把這鹽賣出去,不可馬虎。”

    傅瑞等人根本不相信這鹽能賣掉,人人懶散,引著杜中宵到了外面堆鹽的地方。

    隨手掀開草簾看了,杜中宵見這土鹽顏色發黃,疙疙瘩瘩一坨一坨,賣相極其難看。用手在一坨鹽上摸了一下,放入口中,只覺又苦又澀,咸味並不顯著。顯然這鹽劣質得很,難怪賣不出去。並州這里北有黨項的青白鹽,南有解州池鹽,都是天下有數的好鹽,這樣的土鹽賣給誰去?

    走了一會,看著身邊堆著一座一座鹽山,杜中宵也只能嘆氣。都怪自己一時不察,說得口快,上了這一個當。現在騎虎難下,著實難辦。這不能怪州里官員坑自己,是自己不了解情況。

    這一座一座鹽山的一邊,便是汾河的碼頭。往常鹽賣得好的時候,便是直接在碼頭發鹽,沿著汾河運往其他州縣。碼頭那里曾經也很繁華,現在依然有許多舊房子。

    一路走到汾河邊,只見河水迅猛,不見一艘船,甚是荒涼。並州正當汾河從山里沖出來的出口,到了夏秋季節,河水暴漲,是不適宜通航的。現在雨季剛剛過去,只是偶有船行。

    在河邊站了一會,杜中宵心中煩躁,對陶十七道“你與鹽場里的人到鎮上買只羊,宰了煮肉,我們飲幾杯酒。此事看來要慢慢想辦法,一兩日間是回不了州城了。”

    陶十七叉手應諾,招呼兩個吏人,一起到鎮上去。那些吏人本來沒精打采,一听說買羊吃肉,頓時精神起來,自告奮勇跟著陶十七去鎮上。

    杜中宵指著旁邊的一處空房道“走得煩了,我們到那里歇一歇。”

    到了空房前,見這本來是一處店鋪,賣些吃食的,棚子下擺了幾副桌凳。幾人在棚子坐下,十三郎和幾個人吏到里面轉了一圈,出來道“真是好彩,里面竟然有鍋盆,正好拿來煮肉。”

    杜中宵也懶得問為何不到官吏的住處去,任由幾個人從汾河里打了水來,刷洗鍋盆。

    看了一會風景,杜中宵問身邊的傅瑞“我看收上來的鹽極是劣質,泥沙又多,顏色又黃,難怪賣不出去。知監,我們若是重新煮過,成雪花細鹽,不知好不好賣?”

    傅瑞連連搖頭“簽判,沒有用的。附近多有民戶煮鹽,本來不缺,前些為了戰事收買糧草,抑配得又多。家家不知堆了多少土鹽,再是好鹽也難賣。”

    杜中宵听了,頗為無奈。本來鹽的質量就不好,還沒有市場,此事難辦了。

    永利監本就是縣級,出了鹽場不遠,便就是鎮子。用不了多少時候,陶十七便就買了羊來,與十三郎和人吏一起,就在汾河邊宰殺干淨,連肉帶骨扔進大鍋里,煮了起來。

    看看煮得差不多了,傅瑞高聲道“到那邊鹽堆里取些鹽來,放進鍋里。土鹽雖然味澀,煮肉卻是極好。用土鹽煮的羊肉,沒一絲羶味,卻是別處不及。”

    兩人吏人應諾,快步跑到鹽場,捧了兩大捧土鹽,撒到了鍋里。又有人到河邊尋了些野蔥野蒜之類的調料,一起放進鍋,大加了兩把柴。

    不大一會,便就香氣四溢。陶十七取了一大塊煮爛的肉,放進洗干淨的盆里,端給杜中宵。

    杜中宵被鹽場這絕望的處境刺激了,連叫陶十七取帶的烈酒來,分給眾人。

    喝了一碗酒,直覺得渾身發熱,杜中宵呼了一口氣,才有些回復過來。

    正在這時,一艘小船從上游下來,到了跟前,船頭站著的一個人道“好香的味道!我們是遠來的客人,走得肚餓,官人願意把肉分潤一些難我們嗎?”

    杜中宵喝得有些厭煩,正想有人陪自己喝酒,便道“要吃肉喝酒,盡管上岸!”

    那人道一聲謝,把小船搖過來,在碼頭那里系了,三個大漢上了岸。

    上前唱諾,杜中宵見三人戴著範陽笠,裹著皮袍,不似普通商人。讓他們坐了,問道“看你們不是經商的,不知什麼來歷?”

    前面的一個漢子道“官人猜得差了,我們正是經商。在下馮原,這一位是衛八郎,那一位是魯行遠,做些皮毛生意。我們從北邊榷場里買了契丹人毛皮,正要去西京洛陽。”

    杜中宵看了看船上,這才看清船艙里都是上好的毛皮,堆得滿滿。宋和契丹在邊境地區有榷場,可以通商。皮毛並不受中原人民喜歡,在雙方的貿易中佔比不大,多是這些小商戶經營。

    幾人坐下,公吏為他們倒了酒,上了肉,杜中宵舉碗道“客人遠來,且飲一杯。”

    馮原三人舉碗一飲而盡,一齊憋紅了臉。把碗放下,馮原呼了一口氣,大聲道“好酒,從來沒見過如此有力氣的!再來!”

    杜中宵微笑。烈酒在中原市場並不大,這麼多年了,糟白酒就足以供應市場,根本就沒有專門釀白酒的動力。但對北方人來說,由于氣候嚴寒,感覺就不一樣了。越是往北,越是喜歡烈酒。

    幾人喝酒吃肉,馮原說著到契丹的見聞,倒也熱鬧非常。

    喝了一會酒,馮原對衛八郎道“我們豈可白用別人酒肉?八郎,到船上取些毛皮,作為謝禮。”

    杜中宵本待拒絕,一眼看見身邊的傅瑞滿臉喜色,又看他身上破舊的官袍,沒有出聲。自己可能不在意這些東西,鹽場的官吏可不同。他們窮得狠了,一點財貨都不放過。

    衛八郎取了幾張毛皮,過來送給杜中宵“些許禮物,還望官人不嫌棄。”

    杜中宵讓陶十七接了,隨手摸了摸,道“真是好物,只可惜沒有鞣制過,有些麻煩。”

    听了這話,馮原嘆了口氣“不瞞官人,北地這種毛皮極多,價錢又便宜。只是他們手笨,極少有鞣制毛皮的匠人,只能這樣買回來,到了中原並不好賣。唉,不說中原,就是在北地,鞣制過的皮子也要價高幾倍。可惜那里又沒匠人,又少藥物,這錢賺不來。”

    杜中宵心中一動“若說鞣制毛皮,河東應該匠人不缺。只是漢人不喜此物,成不了產業。至于鞣皮的藥物嗎,那還不是應有盡有——”

    說著,指了指身後的鹽場。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風雨大宋》,方便以後閱讀風雨大宋第6章 偶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風雨大宋第6章 偶遇並對風雨大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