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汴梁城街頭,再一次貼滿了紅綃營招女兵的告示,卻不見有一人肯來應征。湯陰一戰,紅綃營的女兵差不多都死光了,這次戰敗就像一場傳染病,畏戰的恐懼情緒再次籠罩了汴梁城。為了盡快讓汴梁的百姓擺脫對金人的恐懼,趙桓必須盡快著手研制新式戰車。
趙桓在汴梁城中再次張貼告示,征集能工巧匠到軍器所來應征,幾天的工夫,木匠、鐵匠、篾匠、皮匠……凡是有一技之長的工匠都召集到軍器所里來,一起來研制這種前無古人的武器。
趙桓根據頭腦中的記憶,讓木匠做出了一個模型,這是汴梁城木匠的手藝,內無動力驅動,外沒有行走的履帶,只能算是一輛躺在地上的扁平的木車。總不能讓一群女兵抬著這樣一輛木車上戰場吧?趙桓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它動起來,戰車只要能行走,才會在戰爭中發揮作用。
趙桓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在宋金戰爭當中運用鐵板厚重的裝甲車,在裝甲車中配置凶猛的火力,收拾女真騎兵如同兒戲,可惜,他現在只有一個人進入時空隧道,回到宋朝,現代化的輜重什麼都帶不過來。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研制,將工匠們集中起來做古代版的裝甲戰車,現在是冷兵器作戰,只有改良武器才能在強敵面前掌握更多的勝算。
現在的女真騎兵在平原上作戰,佔據先機,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四周無遮無攔,就像這次紅綃營女兵退出城外之後,在撤退途中後面有女真騎兵在屁股後面追趕,撤退的戰馬和人都成了女真兵弓箭的肉靶。如果有了可以移動的戰車,相當于一個活動的堡壘,士兵躲在在包裹著堅實鐵皮的裝甲車內,人身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可是,用什麼樣的驅動裝置?如果是一輛沒有良好的動力驅動的裝甲車,如果陷入敵陣的話,就等于一具活棺材,藏在裝甲車里的士兵就會被生擒。想到這里,趙桓額頭的筋一直在“砰砰”地跳,忽然,一束極亮的白光晃得趙桓睜不開眼楮,他用手擋住眼楮,向那束光的源頭望去,原來是正午的太陽投在一面巨大的銅鏡之上,那束光就是銅鏡的折射出來的的。用太陽能發電!想到這個點子讓趙桓興奮不已。
光伏發電,在二十一世紀是一項非常普及的技術,但十二世紀的工匠,根本做不出光伏發電的各種繼電器。趙桓叫來銀匠,讓他們用做銀器拔絲的技術做了一批銅線,但銅絲的外面沒有絕緣層,又讓漆匠在銅絲的外面加上了膠質涂層,雖然粗細不均勻,但也勉強能用。繼電器的轉子交給鐵匠去做了,軍器所負責人告訴趙桓說,這個東西如果是內府上用,工藝一定要精湛,打磨也一定要費工夫,這樣的一個轉子芯,至少要做上一年。
趙桓一听就急了︰“什麼?一年的時間?一年的時間,金軍說不定都打到長江邊了,不行,最多三天時間給我做出來!”他怕這個尸位素餐的軍器所總管耽誤他的事,干脆叫來鐵匠親自指導了一番。
三天之後,一個做工粗糙但形狀還勉強可以用的轉子芯交到他的手上。他在努力回憶自己高中時物理課的小實驗,做好了第一個繼電器。
光伏發電的第一次實驗是在宮中完成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他命太監將幾個銅鏡放在太陽下,然後用銅線接到了繼電器上,後來帶動一個能旋轉的風扇。太陽的強光照射在銅鏡之上,然後又接上了土法改造的陽光逆變器,另外一端接著一個比山寨貨還粗糙的旋轉風扇,繼電器就是趙桓親手做的。光源接通之後,風扇突然轉了起來,周圍的太監們一片驚呼,大家都說,趙官家如同天神下凡。這次試驗的成功,讓他的思路變得清楚了,接下來的試驗也變得順暢起來。
東京汴梁城里,匯聚了當時最好的木匠,先用楠木做一個木質的框架,然後再用鐵皮將楠木戰車層層包好,四周留出兩個窗口,用來投擲火雷。如果用光伏電源驅動,履帶又是一個難點,現代化的鐵甲戰車是用鑄鐵履帶,可當時的鑄造工藝,做不好裝甲車的履帶。如何能讓這輛戰車能在川澤之中如履平地?這個問題實在太難解決了。
趙桓命太監從軍器所將近十年所有軍器的圖紙帶回宮中,他將這些圖紙一張一張地打開,突然一艘海船的圖紙讓他大吃一驚,這是一艘海鰍大船的圖紙。
趙桓自言自語地說︰“當時如果宋朝用這樣的一條大船出海,發現新大陸的,可能就輪不到哥倫布了。”
太監疑惑地問︰“官家,您說要什麼布?”
趙桓听了,笑著搖頭說︰“我不是要什麼布,我是說,可惜高俅將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弄到蓼兒窪,大海船被困在淺水之中,船下面的水漿被水草纏繞,動彈不得,難怪被張順鑿漏。”
太監听不明白官家到底想要說什麼,只是似懂非懂地跟著點頭。
趙桓在心中悲嘆地想︰我們不是沒有技術而是沒有征服世界的格局,當時大宋朝擁有的海鰍船,本來是應該載入航海史的,因為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大船。只可惜梁山泊一戰,海鰍船被鑿漏,發明這種大船的工匠葉春變成了好大喜功的笑柄。趙桓知道這艘船的價值,這艘船如果不是開往蓼兒窪,而是駛向大海,那麼它將會成為世界航海史上最偉大的杰作,向東,可以征服琉球、東瀛,如果一路向西進發,那麼整個荒袤的美洲大陸都應該是中國人的。本該用來征服世界的大船被用錯了地方,所以只能隕落在梁山泊,海鰍大船反而成了兵敗如山的物證。
想到這里,他問太監道︰”當年給高俅獻海鰍船圖紙的工匠葉春,現在哪里?”
太監說︰“回官家的話!當年高太尉兵敗之後,回到汴梁捉拿了監造海鰍船的葉春,說他妖言惑眾,貪功誤國,所以葉春關在大理寺,準備秋後問斬……”
听了太監的話,趙桓氣得七竅生煙,他罵道︰“媽的!高俅自己誤國,還把這個罪名扣在別人的頭上,現在葉春死了嗎?”
太監說︰“奴听說,還沒等到秋後問斬金兵就打來了,殿帥整天忙著守城,沒工夫處決罪犯!”
听說葉春沒死,趙桓一顆懸著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研制新式武器,不能沒有能工巧匠,他對太監說︰“你騎上快馬出宮,去大理寺,快把葉春給我找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