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張賢一邊想著當年軍校學習軍事歷史的時候,就專門研究過蒙古騎兵作戰,加上近日王復的現場講解,讓張賢對于蒙古韃子騎兵的了解,更加具有立體感起來,心中已經開始規劃將來和韃子騎兵作戰的戰略方針,張賢看著一臉嚴肅的王復,說道︰
“王教頭,你說的很好,這些東西,都是血與火的教訓才得到的經驗,你說了很多韃子騎兵的優勢,本官現在就想知道,依你之見,我大宋軍隊想要徹底擊敗韃子軍隊,該如何破敵?”
王復見張賢問自己的時候,一臉雲淡風輕的樣子,不慌不忙的端著酸梅湯喝了起來,王復知道,眼前的少主絕非庸碌之人,既然如此淡定,必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王復便說道︰
“若是老夫猜測不錯,大人應該是在構思破敵之策吧?就算不是破敵之策,最起碼也應該是有了和韃子周旋的法子!老夫朝堂之上,也是見過那些高官重臣,哪一個不是听說韃子騎兵如此厲害之後,不是力主避戰,就是力主逃跑,甚至割地求和,偏安一隅的。也有些忠烈之臣,但是提出的御敵之策實在是叫人哭笑不得,甚至軍令一日三變的,下面的將領被搞的無所適從,難得遇到一個像大人這樣,泰山崩于前而面不驚的官員,這只能說大人是成竹在胸了!”
張賢放下酸梅湯,其實張賢很清楚,南宋末年是英雄與佞臣並存的年代,既有賈似道、留夢炎等遺臭萬年的漢奸,更有江萬里和張世杰、陸秀夫、文天祥等宋末三杰的忠烈之士,現在朝政基本上由賈似道把持,賈似道之後由留夢炎把持,至于後來的宋末三杰,真正左右朝政的時間很短,由于歷史的局限性,這些忠烈之臣也犯了很多錯誤,尤其是張世杰的錯誤決策,可以說是一手加速了南宋的滅亡,在張賢內心深處,這些忠烈之臣,可以做具體事情,但是絕對不能做一方統帥,因為忠臣不等于能臣。說白了,現在的大宋,缺乏的是張良、諸葛亮似的廟算之臣,張賢坦然說道︰
“王教頭先喝一口酸梅湯,這冰鎮酸梅湯的確非常消暑解渴啊。你太抬舉本官了,本官不是朝堂高官,掌握不了朝廷戰和大計,故而沒有那麼多責任擔當。要說破敵之策,本官不敢妄言一定就行,只有和韃子實踐作戰才能出是否可行。本官只是暫時有些破敵想法,可能還不成熟,需要向王教頭多多討教,然後慢慢改進!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朝廷軍隊戰力不堪,即便朝廷有佞臣,也絕非三年五載就能造成今日局面的。同樣的道理,要徹底擊敗韃子軍隊,也需要我們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積小勝為大勝,在不停的征戰中積累經驗教訓,為最後全力一擊,徹底破敵奠定基礎,不然,北伐也就只能是空想!”
王復心懷激蕩起來,少主果然是把北伐放在心里面了,王復只恨蒼天無眼,讓自己被佞臣所害,一腔報國熱血被澆了冰水,差點蒙冤身死,又感激蒼天讓自己在絕望關頭,遇到一明主,雖然少主現在還是無名少年,但的確是心懷天下,這該羞煞多少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碌碌漢臣!王復說道︰
“大人誠哉斯言!每次老夫奉命出征,朝廷不是各種旨意瞎指揮,就是各種不切實際的要求,要麼傳來聖旨要全殲某個韃子王公貴族,要麼是南轅北轍的前去征討敵人,要麼就是讓我們一逃再逃,身邊還要跟著蒼蠅似的監軍太監指手畫腳,絕少讓統兵將領根據戰場形勢獨立指揮的,一方面,我軍相對于韃子來說,本身戰力就相差甚遠,再加上朝堂上伸進軍中的手腳,這仗,打贏了才真的是稀奇事,打不贏反而是正常的!”
王復發泄了一下心中牢騷,回過頭來繼續說道︰
“要說破敵,也不是沒有辦法,老夫有內外二策,內策則是需革新大宋軍政制度。朝廷要制衡將領,這沒問題,畢竟若是統兵將領有異心,的確會給朝廷造成災難,但是絕對不能派外行太監來瞎指揮將領作戰,其次,要杜絕朝中不同勢力伸手指揮在外帶兵打仗的將領,甚至皇帝也最好不要干涉將領的指揮!”
說到這里的時候,王復悄悄看了看張賢,畢竟臣子論君王是非,這算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但是一看張賢在認真聆听,毫不介懷的樣子,放下心來,就繼續說道︰
“這外策嘛,我軍與韃子作戰,就是加強軍情收集,往日我們和韃子作戰,不知韃子何日來犯邊,不知韃子寇邊目的是搶一票財物還是要攻城略地。反正我大宋這邊就是有警則出兵迎敵,無警則收兵休養,完全處于被動。其次是我軍要揚長避短,盡量避免和韃子騎兵對決,盡量采用堅城固守、偷襲、利用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地形地利克制韃子騎兵的長處!老夫能說的,便是這些,不知大人有何見教?”
張賢對著王復點點頭,說道︰
“王教頭,見教不敢當,本官目前來說,還從未與韃子交過手,而王教頭早已經是聲名在外的名將了,我們只是探討。王教頭說的句句在理,這也是經過將士們血與火,舍命拼殺得出來的經驗,這些本官沒有任何疑慮!但是,本官想補充幾點,還請王教頭看看是否可行?”
張賢頓了一下說道︰“這第一點,內策不是問題,因為本官將來也沒打算受朝廷節制,不存在被朝廷指手畫腳的問題。第二點,在對付韃子的方略上,本官要補充一點,韃子騎兵吃過幾次虧,就絕對不會再派大規模騎兵到崎嶇山區、丘陵去和我們的步兵作戰,也絕對不會在堅城下與我們作戰,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敵人是不會有那麼傻的,我相信他們也懂得揚長避短。如果我們想要北伐,想要一統華夏,再造乾坤,那麼和韃子騎兵在平原、甚至草原對決,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本官好讀兵書戰策,總結出歷史上步兵對付騎兵的三個方法︰
“一是運用戰車結陣,阻擋騎兵沖鋒!”
“二是密集長兵結陣,也就是手持長兵器的陣型,韃子有遇陣不攻的說法!這就說明,韃子懼怕這種戰陣。”
“三是構築障礙,到了平原甚至草原,千里之地一馬平川,無遮無擋,那些地方絕無堅城可固守,只能自己想辦法構築障礙阻擋敵人騎兵沖鋒!”
張賢見王復听得連連點頭,繼續說道︰“歷史上,任何步兵戰勝騎兵,無一不是采用這三種方法或是其中一種,這里面還有三個原則,首先務必保證我軍士氣,保證將士絕對執行軍法,保證陣型不亂,結陣時切不可越陣而出,陣型潰敗則是救無可救,必輸無疑!其次必須要保證側翼安全,組織多面防御,不留破綻和死角。最後一點,那就是務必要有遠程攻擊性武器,打亂敵人的進攻陣型才是最好的防守!”
“王教頭,實不相瞞,這些在本官未來的對敵方略中,都是我們力量弱小時期的初始階段,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策,到了相持階段,本官會運用一些不對稱戰法,所謂不對稱,就比如韃子騎兵凶猛,我軍騎兵相對來說就比較弱勢,就如王教頭所言,我們以及之長克敵之短,這就是不對稱戰法。那麼,本官就要集思廣益,總是能想到專門克制韃子騎兵的法子。當擊敗韃子主力,就到了最後大一統階段,那就是掃清漠北,讓鐵血將士封狼居胥,還大宋一個朗朗乾坤!
王復神情激動了起來,這少主究竟是人還是神啊?原來還一直以為自己和韃子征戰在一線,這天下沒有誰比自己更了解韃子騎兵,不曾想,一個年紀輕輕的無名少年,對韃子騎兵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見識,甚至都有了應對之策,甚至,甚至連自己都只敢喊一喊,卻困難重重的北伐,掃清漠北都在其謀劃之中,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少年啊?莫非這是上天派來拯救大宋黎民百姓的天神嗎?
王復站了起來,畢恭畢敬的對著張賢一揖,說道︰
“大人真知灼見,文治武功老夫是真心佩服,老夫定當按照大人規劃部署去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相信大人必有雄視天下的一天,也終有廓清大宋環宇的一天!老夫這就回去,抓緊時間操練家丁!哦,對了,少爺教的槍術以及三人配合戰術,老夫仔細看過了,異常凶狠致命,卻簡單易學,毫不拖泥帶水,老夫麾下軍士的槍術就相形見絀了,但是老夫麾下軍士勝在招式穩,力道足,老夫想將其融合一下,必定威力大增啊!”
張賢心中呵呵一笑,後世我軍的槍刺格斗術,以及三人攻防隊形,那可是經歷過尸山血海考驗過的,要是還不厲害,那才真的是笑話!從槍刺術演化而來的長槍長矛刺殺技術,三人配合起來,攻防有序,自然是比現在宋軍散亂的陣型,士兵各自為戰的模式,厲害了不知多少倍,也更加威力無比!張賢也不說穿,只道︰
“好好,今日和王教頭一番探討,收益良多啊,王教頭回去就按照你說的法子操練後續招到的家丁!”
張賢說完後,對著門外喊道︰“張凡,進來!再去給王教頭裝一罐冰鎮酸梅湯拿到住處去!多加點冰塊!”
王復有些感動,這少主果真是胸懷廣闊,有氣度,而且粗中有細,說道︰
“老夫謝過大人!告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