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夏紀

第四章 帝高陽之苗裔兮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會說忘言 本章︰第四章 帝高陽之苗裔兮

    姬考以先天太陰之氣,度入巨鱉體內。

    這一道氣機,受他驅動,最是柔和,不用擔心會影響到巨鱉體內的形勢。

    他這一番仔細查看,頓時大失所望,只能暗自嘆息。

    巨鱉體內,神魂與氣機混在一起,加上那似乎是詛咒一般力量混跡其中,巨鱉的靈識完全被壓住,難以出來。

    姬考稍通氣機與肉身之廟,但是對于元神神魂,卻半點不通。

    巨鱉的情況復雜,他無可奈何,只能想辦法,看看能否找到什麼高人相助了。

    正在他查探之時,遠處忽然有急促的腳步聲匆匆而至。

    “請問是中原之人嗎?”

    這句話姬考听懂了,雖然音調略有不同,但是是純粹的雅言。

    姬考抬頭一看,卻見到一個披頭散發,但是身穿麻衣的中年走了過來。

    這人大概三四十的樣子,須發濃密,身形高大,顯得威武不凡。

    “我名姬考,乃是西陲之人,並非來自中原。”

    雖然言為夏語,制為諸夏,但是姬考卻明白,姬周並無資格稱中原。

    中原之地,乃是殷商與他們所傳的族親所居之地。

    姬考站起身子,朝著眼前中年躬身一禮。

    這中年見到之後,神色激動,然後還整了整衣服,才向姬考躬身還禮。

    “祝融之後羋麗,見過考君。”

    姬考听到祝融與羋姓,頓時心中微動︰“君稱祝融之後,敢問是哪位祝融?”

    上古之時,祝融既是火神神名,又是火正官名,而當過火正的祝融,可不在少數。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重黎與吳回這兩祝融兄弟,以及炎帝之後祝融了。

    听到姬考問哪一位祝融,這位羋麗就更激動了。

    眼前這位自稱西陲來的人,是一個有見識的啊。

    以往雖然也偶有中原人經過,但是卻都只知道火神祝融,並不清楚具體。

    他想要自表家門來歷,卻徒呼奈何,別人根本不清楚。

    “先祖乃是吳回,與重黎一樣,均為黑帝顓頊之曾孫,老童之子。”

    姬考點了點頭,頓時清楚,眼前的羋麗,應該就是自己所想的那一族了。

    帝嚳高辛氏之時,吳回的哥哥重黎擔任了火正,因火神之名而叫做祝融。

    後來水正共工氏之亂,重黎後因辦事不力被帝嚳消滅。

    這樣,吳回接替重黎擔任帝嚳的管火之官,任祝融。

    祝融之官的職責,一是觀測天空的火星火宿以作佔卜,二是掌管部落用以照明、取暖、熟食的大火。

    既是人間之職,又是巫祝之師。

    “原來是陸終季連羋姓之後。”

    姬考又是一禮,羋麗就越加高興了。

    眼前這位姬考,不但知道祝融先祖吳回,便是他們這一姓的傳姓始祖季連都清楚。

    陸終乃是吳回之子,也是彭祖的父親。季連同樣是陸終之子,傳下了羋姓。

    自從他有記憶以來,就從來沒有中原人這麼清楚這些。

    姬考心中暗暗感嘆,羋姓啊,這可是祝融八姓之一了。

    祝融八姓,都是當時那位祝融吳回所傳,己、董、彭、禿、�u、曹、斟、羋,便是這八姓。

    當然己、�u兩姓,是在吳回之前就有的大姓。其他六姓,倒是以祝融之後最為興盛。。

    其中彭姓之祖彭祖,他已經見過了;董姓之先董父,也有所耳聞。

    沒想到現在,又見到了祝融八姓之中,未來最為耀眼,此時最為落魄的羋姓了。

    “考乃是後稷之後,如今舉族居于河渭之交,岐山之下,族氏為周,不知道麗君族氏為何?”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便如姬周,雖然繼承了後稷的姬姓,當然也是黃帝的姬姓,但是還是要以周氏和其他姬姓區分開來。

    其他如子姓商氏、姜姓呂氏、風姓缶氏、姒姓莘氏,也都是如此。

    “我等名稱楚人,但是以熊為氏。”

    羋麗說起這個的時候,心中難免有一絲失意。

    名稱楚人,乃是與此地荊人混居,為與他們交好,而有的自稱。

    以熊為氏,卻是內心念念不忘的祖地祝融之墟。

    祝融之墟,又名為有熊之墟。

    他們雖然被商人所迫,背井離鄉,遷徙數百年,穿越桐柏山與淳物終南群山,從有熊之墟來到荊蠻之地。

    但是在他們內心之中,卻一直謹記自己為祝融吳回的子孫,帝高陽之後,曾經的封地是軒轅祖地有熊之墟。

    “考君,既然來了我楚地,還請到我部族一會。”

    搖了搖頭,羋麗將自己腦中的想法甩掉,而後向姬考發出邀請。

    但是姬考听了羋麗之言,頓時露出了疑難之色。

    “怎麼,考君也如以往的中原人一般,厭棄我楚人為蠻夷,不願意入我部族嗎?”

    羋麗的臉色頓時也難看起來了,以前也有中原人往經荊山丹陽一帶,有人願意入其族中暢談,也有人直接因他們為蠻夷而拒絕。

    事實上,此時的楚人,身處三苗、荊蠻、揚越、巴庸等國之交,與中原商人眼中的蠻夷,已經是相差無幾了。

    也就最為核心的羋姓族人,被強制要求學習雅言夏字,大部分分支,此時所用之言,已經是三苗之語了。

    至于衣冠,就更不用說了,就連羋麗這位未來的楚人酋長,都是衣而不冠。

    大部分族人,在不多的耕種之余,還要捕獵,哪里會願意穿上復雜的中原衣服。

    “自然不是這個原因,只是我旁邊這鱉兄,因為幫我而受重傷,考不能棄他而走。”

    姬考指了指這大鱉,然後搖頭說道。

    “這只大鱉,是妖類嗎?”

    羋麗倒是見多識廣,也曾見過不少妖類。

    “算是吧。”

    姬考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他如今受傷極重,傷在神魂,難有知覺,要是不管不顧,恐遭人禍。”

    羋麗在一旁說道︰“那考君更應該到我族地之中去一趟了,我父親承先祖的巫道,或許能夠幫助這大鱉。”

    “這樣吧,我讓這些小輩,去族地之中多叫一些人,將大鱉也一起抬過去。”

    說完之後,他便偏頭,用姬考難懂的三苗語言,對旁邊幾個少年說了一句話。

    姬考一听,頓時大喜,巫道擅長神魂,這可不是虛言。

    而祝融一職,又隱隱是上古巫祝之首。

    他馬上大喜道︰“不用了,我親自將鱉兄抬過去。”

    說完,他手上氣機一運,便將大鱉包裹起來,而後雙手將他舉在頭頂。

    “鱉兄鱉兄,以前都是你載我,如今也輪到我載你了。”

    羋麗見狀,大聲贊道︰“考君神力。”

    隨後,又交待了這些少年幾句話。

    這些少年听了,都匆匆往遠處跑去。

    姬考便扛著巨鱉,與羋麗一起,往楚人的族居之地而起。

    兩人一邊走,姬考一邊向他了解楚人的過往經歷。

    他所知道的情況,都是後來史書所載。

    但是由于楚為秦滅,大部分東西,都已經泯滅了。

    他知道楚人的先祖,但是他們為何從中原遷來,卻不甚明了。

    就在這一路之上,羋麗便向姬考訴說楚人這數百年的艱辛了。

    夏後氏之時,楚人先祖,還擔任著火正之職,還居于有熊之墟,這個吳回的封地。

    但是成湯代夏之後,楚人作為夏後氏的貴族,便開始被從有熊之墟驅逐出去了。

    從天下最為中心的有熊之墟,在商人的驅趕之下,一步步南遷。

    翻過群山,先到了先到達丹水和淅水交匯處,勉強定了下來。

    但是,商人的軍隊,卻仍然不願意讓他們停在那里。

    盤庚遷殷,結束了商人數百年的內亂之後,再度驅趕楚人。

    楚人便又從先到達丹水和淅水交匯處落魄而出,來到了漢水與大江之邊,在荊蠻、三苗、巴庸、揚越等眾多蠻夷或者諸夏國度之中的夾縫之中生存。

    此時的楚人,中原的商人不把他們當做諸夏之名,武丁中興之時,撻彼殷武,奮伐荊楚。

    將攻伐楚人,與攻伐荊蠻一樣,作為他中興殷商的功績。

    而楚人從中原而來的驕傲,又讓他們與周圍的荊蠻、三苗等部族格格不入,經常受到攻打。

    楚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不斷向南邊的部族方國學習,巴方、庸方、荊蠻、三苗等,都是他們的學習對象。

    因此,來自北方的楚人,終于算是在南方濕潤多水的環境下生存下來了。

    他們學習漁獵,學習南方的耕種,也學習三苗的語言,以便自己能夠更好地生存。

    來到荊山丹陽之地近百年,楚人總算是扎下了根,但是他們心中,無時無刻,不想回歸中原諸夏的懷抱之中。

    這一點,羋麗沒有說,但是從他言語之中,姬考也听出來了。

    對殷商的既敬又恨,對祖先榮耀的自豪,對有熊之墟的懷念,都讓姬考唏噓不已。

    很快,他們便到了楚人的族居之地。

    距離部族還遠,姬考便看到听到了熱切的歌舞,張揚恣肆,與殷商姬周都別有不同。

    一位須發開始泛白的老者,手持一根巫杖,衣衫齊整,卻沒有束發,正站在部族門口,對他遙遙而笑。

    “考君,這是我父親蠰熊,是我們羋姓之主,也是楚人之君。”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諸夏紀》,方便以後閱讀諸夏紀第四章 帝高陽之苗裔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諸夏紀第四章 帝高陽之苗裔兮並對諸夏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