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楊重陽的敘述,石一堅痛苦的臉色,變得有些猙獰,他像是在問楊重陽,又像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發出的吶喊︰“難道,我們注定打不過小鬼子,注定要做亡國奴?”
听到石一堅歇斯底里的吶喊,楊重陽還是只能無奈的搖頭嘆息,“其實,我們不是沒有機會把小鬼子從上海趕出去,只是我們錯過了最好的戰機。
戰斗打到現在,我們會陷入僵局,遲遲不能達到把小鬼子從上海趕出去的戰役目標,火力不足,僅僅只是一個原因而已。
高手,在對對手發動致命一擊的時候,往往都會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個個點上,重點攻擊對手的一個要害部位。
打仗,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軍隊,有限的炮兵力量,被分割使用,表面上看起來,這樣的部署兼顧了各個部隊,各個作戰戰場的需要。
然而,如此部署實則違反了最起碼的軍事原則,有限的炮火分割使用,不能集中火力于一點,以致于處處薄弱。
還有就是,我們的部隊,壓根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協同作戰,三軍之間,各打各的。
比如說,我們的空軍在轟炸日軍據點,步兵在一邊觀看拍手叫好,卻不知道,趁機主動出擊。
當我們的步兵遭遇到日軍火力攔截之後,一味地讓我們的坦克、戰車沖上去,卻不提供掩護,使得裝甲部隊車毀人亡。
這樣的部隊,怎麼能夠打好攻堅戰?”
說到這里,楊重陽的臉上也浮現出了痛苦的神色,他抬頭看著窗外,遠處不時閃現的火光。
等到自己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點之後,他又接著說道︰“即便是武器裝備落後,未能集中火力攻其一點,三軍之間不懂協同作戰,我們依舊有一絲取得勝利的機會。
我們88師,12日進佔上海市區陣地之後,如果是13日拂曉就對日軍發動進攻,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戰斗一開始,就不會打的這麼艱難。
連長,你應該記得,我們是在14日下午三點才接到命令,對日軍發動進攻的。
日軍利用這兩天的時間,得以從容部署兵力的同時,又搶修了無數牢固的防御工事,給我們的進攻,增加了難度。
原本,打夜戰,是我們88師的強項。結果,包括我們營在內的前線部隊,打了半天之後,眼看著可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攻破日軍防線,卻又接到“今夜不可進攻”的命令。
15日,我們一營順利的拿下了日軍墳山陣地,卻也因為部隊傷亡過大,不得不撤出戰場。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一營,不是因為錯失良機,沒有如此大的傷亡,能夠保持良好的戰斗力,依舊作為攻堅部隊的尖刀,進攻是不是會順利很多?
頂替我們營,接管陣地的兄弟部隊,之前並沒有參加戰斗,原本,有了這支生力軍的加入,本可以一鼓作氣,繼續向前推進。
結果……”
說到這里,楊重陽停了下來,無奈的搖了搖頭,臉上充滿了失望之色。
過了片刻,才又接著說道︰“結果卻是,兩天之後,也就是17日,部隊才對日軍發起了全面的進攻。
但是,……”
楊重陽說到這里,再次停了下來,一拳重重的擊打在床頭櫃上。
只听的砰的一聲巨響,擺放在床頭櫃上的茶杯劇烈的震動了一下,險些滾落在地。
楊重陽好像是想到讓他極為憤怒的事情,臉上的肌肉不停的抽搐,青筋根根暴起。
其實,楊重陽說到這里,後面發生的事情,石一堅已經從別人的口中打听到了,“戰斗僅僅只是持續了一天,18日,進攻的部隊又接到了停止進攻的命令。
直到19日,部隊才又恢復了全面進攻。最後,鐵拳行動宣告失敗!
參加突擊隊500多人,大部分英勇殉國,只有少數的人,僥幸活了下來。”
當石一堅從那個傷兵的口里,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氣的差一點就大罵出口。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這個老祖宗都知道的道理,到了淞滬戰場上,卻是再一次得到了證實。
“敗局已定!
如果蔣先生依舊猶豫不決,遲遲不肯後撤的話,我們的傷亡將會是無法想象的。
連長,師長前幾天親自在師部接見你,你能不能說服師長,讓他勸勸蔣先生。
讓蔣先生下令部隊主動撤出上海,從新開闢戰場,把戰線拉長,讓日軍的軍艦不能給與日軍陸軍炮火支援。”
淞滬會戰,國軍因為沒有及時後撤,在最後慘敗的情況之下,倉惶潰退,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為接下來的南京保衛戰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楊重陽希望能夠改變歷史,避免南京大屠殺的慘劇,從而讓南京三十萬國人,免遭日軍的屠殺。
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輕,別說勸蔣先生撤軍,只怕是見都不可能見到蔣先生。
他也只能是把希望寄托在師長孫元良的身上,希望石一堅能夠勸服孫師長,讓孫師長去勸說蔣先生。
在整個88師,也只有師長孫元良能夠在蔣先生那里說上話。
听到楊重陽的話,石一堅無奈搖了搖頭。
以他對孫元良將軍的了解,就算是88師真的到了絕境,孫師長也不會主動請求後撤的,在孫師長的字典里面,就沒有後退兩個字。
性格決定命運,孫師長倔強的性格,讓他差一點就死在了南京大屠殺之中。
看到石一堅搖頭,楊重陽不解的問道︰“怎麼,你不願意去說服孫師長?”
石一堅嘆了口氣,緩緩說道︰“不是,你太不了解我們的師長了。以他的性格,別說讓他說服蔣先生,讓蔣先生下令部隊後撤,恐怕連他本人也不會同意撤退的!
要說在所有國軍部隊里面,哪一個師的戰斗力是最強的,我不敢說。可是,要說哪一個師,最敢打硬仗,我敢肯定,非我們88師不可。”
楊重陽頓時生出一種有力無心的挫敗感,無奈,絕望,痛心疾首,這些詞語,都不能準確的表達出他內心的情感,“對啊,我怎麼把這一茬給忘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