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票!
听到對方罵人老匹夫,閻伯隸休養功夫再好,臉上都不禁變了神色。原本看在世佷一場的份上出個簡單的題目混過去,誰知王勸竟然不知好歹把自己羞辱一番。
周圍的士子臉都氣歪了,閻伯隸作為一方大儒,讀書人追捧崇敬的聖人,居然被一個後生當面罵一句老匹夫。如果不是打不過王勸,可能當場擼起袖子動手了。
周思秦再也忍不住了,甩開攙扶自己的士子,罵道,“豎子安敢造次!”
如果不是看在與王福疇的莫逆之交,閻伯隸早就甩袖不管了。不過卻沒想到王勸振振有詞的回答,“王某不服,你們這是沆瀣一氣,蛇鼠一窩,合起伙來欺負外人!還不將當今聖上放在眼中!屆時回京必定參上一本!”
穿越之前不是學富五車大才子,王勸自知斤兩幾何,要是這幫王八蛋聯合起來坑自己,出個偏冷的典故,到時候自己不就坐實了王家犬子的名聲?又不是每個穿越者都博覽群書自成搜索數據庫。但他只要咬死剛才江南士子把李姓皇室罵進去這一條,便敢肆意發揮,有恃無恐。
咱沒讀過幾本書,講到大道理的賢臣當不了,還不允許當個拍馬屁的佞臣?
“住口,再胡言亂語……”
吳子章想站出來表現一番,然而看到王勸那怒目猙獰的金剛模樣,氣勢頓時萎靡下去。
王勸上前一步,挑釁問道,“再胡言亂語你能拿我如何?”
“都我安靜!”
閻伯隸一開口,所有人都不敢再爭辯。
“看在你不喜讀書的份上,考你最簡單的題目。”
閻伯隸無奈的扶著額頭,心想福疇兄也算書香世家,怎麼生出個如此不爭氣的兒子。但為了顧及王家的顏面,也只好拉下老臉故意放水。
“為何而讀書?”
誒?
听到此題,包括王勸在內,眾人都愣了一下。這題目也忒簡單了吧?
吳子章和周思秦甚至眼神復雜的望了捋須的閻伯隸,心想您老是看不起我們故意放水,還是給對方故意放水啊?
王勸大聲的說道,“為何讀書?這還需要考嗎?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呀!”
此番話迎來眾人的一片嘲笑。吳子章搖了搖頭,不屑的說道,“蠢貨。”
王勸故作憤怒,詰問,“怎麼?王某哪里說錯了!”
閻伯隸嘆了一口氣,難以掩蓋心中的失望。
難道真是虎父犬子?
“某先來,給他片刻思忖的時間,免得說我們江南人士欺負一個不識字的大老粗。”
周思秦的話語中夾雜著嘲諷,給閻公留下深刻印象的機會就在眼前,他不顧臉上的傷痛,走到案幾前,拿起墨硯上平放的狼毫,將白宣紙鋪平,然後深呼吸一口氣,把之前的紛擾煩惱拋諸腦後,集中精力開始在上面肆意的揮灑才華。
眾人的都默默的圍觀上去,只有王勸不屑的站在一邊。
不到半柱香的時間,一篇文章便出爐了。周思秦拿起了白宣紙,輕輕吹拂一下,讓還未干涸的墨漬迅速的凝固。
周思秦有意在閻伯隸面前賣弄學識,文章內容引經據典,好在對方心中留下一個才華橫溢的印象。
然後吳子章當著眾人的面,將他的文章念了出來。眾人都安靜的豎起耳朵,听听這位雅集魁首的新作。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念到最後一句,吳子章嘴角微微上揚,心想這人實在有趣,罵人還喜歡拐彎抹角,怕是面前的粗人還不曉得自己被噴了一頓。
念畢,就連一向臉色刻板的閻伯隸也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這不就是明擺著拿中庸上的話來罵我麼?王勸立馬就不干了,指著周思秦的鼻子罵道,“放屁,就這簡單的題目還要洋洋灑灑幾百字?又是什麼帶經而鋤,又是什麼高鳳流麥,溫舒編蒲,雲里霧里說了一大堆,捫心自問,你不就是想著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哪來那麼多道貌岸然的屁話?還罵我小人反中庸?”
周思秦又被狗血淋頭罵一頓,但又無法反駁,只好故作鎮定,冷笑著說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再說周某只是引經據典,怕是某些人心中有鬼,才覺得最後一句再罵人。”
原本以為王勸被自己堵得無話可說了,誰知對方卻冷不丁的來了一句。
“是是是,閣下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又外交英俊,曲有禮意,想必很快將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後封千五百戶的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到時候記得散輿馬衣裘,賑施賓客,家無所余。收贍名士。天下讀書人都會夸你大賢臣。回長安後,王某一定會回稟聖上,廣布天下。”
王勸風輕雲淡的說完這句話,周思秦臉上的笑容卻凝固了,身邊的吳子章也笑不出來。
要不要這麼狠!
飽讀詩書的文士都知道這段話出自《王莽傳》,這不就是拿大逆不道的篡位王莽暗比自己麼?
連站在一旁的閻伯隸終于稍稍抬起頭,看了一眼面前的王勸。
即便穿著儒雅,但那張臉怎麼看都像粗魯的武人的模樣,然而就是這個號稱不讀書的武夫,卻能引用漢書的內容反駁對方,算是給自己一個小驚喜。
閻伯隸負手而立,他從王勸那雙小眼楮里捕捉到一絲狡黠的精光。
王勸還在揪著剛才的話不放,周思秦不敢坐實罪名,又不敢上前動手,只好狐假虎威的一拍桌子,怒斥道,“放肆,你有何居心,拿王莽來比喻我?”
“哎呀呀。”
王勸故意驚訝的反問道,“清者自清,王某只是學你們讀書人引經據典一番,為何周公子動靜這麼大,難道真的是心中有鬼?周公子啊,某勸你一句,誅九族的事情可別去干,到時候出師未捷身先死,可就不劃算了。”
怒不可遏的周思秦終于忍不住了,直接破口大罵道,“你個畜生,禽獸!血口噴人!”
看著對方被氣的七竅生煙,王勸得意的說道,“嘖嘖嘖,還以為閣下張口閉嘴就是聖人之言,原來罵起人來跟我們粗俗的蠻夷沒啥不同嘛。”
“夠了,別吵了。”
吵吵嚷嚷的讓閻伯隸心煩意亂,揮手打斷爭執,將話題引回正軌。
“嘁,何為讀書?說白了就是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呀,我這麼誠實的答案,你們又虛偽的反對,那我也就跟著你們虛偽一次了。”
眾人不屑的看著王勸,心想什麼叫虛偽的反對,您老倒是讓我們開開眼界啊。
出于與王家的關系,面對口無遮攔的王勸,閻伯隸倒是表現出長輩的寬容,笑著說道,“老夫不才,參悟了數年也沒得出盡善盡美的結論,還請賜教。”
“不敢當,不敢當。”
嘴上這麼說著,王勸走到案幾面前,拿起毛筆。
學了十幾年的顏體楷書,今天終于派上了用場。王勸手持狼毫,在白紙上工工整整的寫下一句話。
鐵畫銀鉤。
力透紙背。
寫畢,王勸放下狼毫,自信的說道,“請閻公指點。”
馬縣令站在一旁,手中把玩著香袋。不參合到紛爭,無意中瞄了一眼寫出來的書法,頓時眼前一亮,不禁贊嘆道,“呀,難得一見的好字!”
馬縣令眯起眼楮,仔細欣賞,這番端莊雄偉,氣勢遒勁的書法,頓時起了居然出自一個不讀書的莽夫之手?
他又重新抬起頭看著面前的大老粗,心中拿捏不準。
這貨到底有沒有才?
而周圍的士子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心中卻不得不承認,這番字跡的確遠勝大多數人。
閻伯隸欣賞片刻後,卻將注意力集中在寫下的內容上。
短短四句。
二十二字。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閻公念完四句,周圍的人都沉默了。
這番話仿佛有一種力量,掀起眾人心中的波瀾。
如遭雷擊,久久不能平。
閻伯隸頓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震驚和頓悟,之前胸中的郁結與陰霾一掃而空。
他下意識的往前一步,險些撞到了食案上的茶幾,吳子章想扶住他,卻被一把拒絕。
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自己,早將聲名利祿拋諸腦後。越是返璞歸真,越能感受到這句話背後的力量。
從未有人如此清楚的將讀書人的使命表達的淋灕盡致。
讓他郁悶的是,這番如此有哲理的聖人之言,居然出自一個不讀書的武夫之手?
難道是摘抄?
閻伯隸搖搖頭,自己飽讀詩書,如此聖人之言斷不可能沒听過,那麼就只有一種情況,這句話的的確確是王勸自己寫下的。
想到這里,閻伯隸心情愉悅。
“哈哈哈哈,好一個為往聖繼絕學,好一個為萬世開太平!”
“哈哈哈哈,好一個不讀書,卻能寫下聖人之言的莽夫!”
之前對王勸的糟糕印象一掃而空,甚至覺得這個年輕人比想象中更有趣。
閻伯隸放聲大笑,與周圍士子面色蒼白的情景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
就在此時,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
“這句肯定是抄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