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宋朝

第二十六章 幾件小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才小辣椒 本章︰第二十六章 幾件小事

    李筠叛亂平定後,正在圍觀吃瓜的群眾(節度使),本來還想隔岸觀火,乘火打劫呢,一看老趙如此生猛,立刻紛紛表示絕對臣服新皇帝,為趙匡胤馬首是瞻。

    對此趙匡胤早已司空見慣,表示只要大家不學習李將軍,一切好說,好說。

    在這次平定李筠叛亂的戰役中,發生了幾件小事(相對叛亂而言)。雖說無足輕重,但通過這些小事件,足以讓我們管中窺豹趙匡胤的性格和做事風格,以及後來大宋王朝的意識形態和統治思想。

    第一件小事,李守節,他是叛軍頭目李筠的兒子,當時駐守潞州。趙匡胤平定李筠叛亂後繼續北上,李守節一看苗頭不對,就趕緊獻城投降了。按理我們“鏟草除根、趕盡殺絕”的慣例,李守節是留不得的,但是趙匡胤不僅赦免了他,還給他封了一個不小的官——單州團練使,

    第二件小事,在這次征討李筠的戰爭中,趙匡胤俘獲了一個特別的人物,北漢宰相衛融,說起來衛融有些倒霉。本來李筠就很瞧不起劉鈞了,劉鈞卻不自知,還以皇帝身份給他派來了個監軍,所以李筠和那監軍關系極其惡劣。

    為了不影響統一戰線,劉鈞只好把自己的宰相衛融派過來做調節人。但衛融沒想到趙匡胤如此生猛,自己剛過來,李筠和北漢聯軍就被擊潰了,自己也成為了趙匡胤的俘虜。

    趙匡胤知道衛融是來幫李筠反抗自己的,所以他十分不滿地問衛融為什麼煽動劉鈞派兵幫助李筠造反?

    衛融莫可奈何地說︰“只要是狗,它都會對那些不是它主人的人大叫!我全家四十口人受到北漢國主劉鈞優待,我不忍心背叛他。即使陛下今天不殺我,我也不會為你效勞的,我最後還是要回北漢!”

    趙匡胤大怒,隨即令人用鐵撾砸他的頭,弄得衛融滿臉鮮血,見衛融不服,又下令將他拖出去斬了。

    衛融依然不妥協,還是大叫︰“大丈夫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就算我今天死了,也死得其所!”

    趙匡胤听後深受震動,隨即也冷靜下來,感慨地說︰“這是個忠臣啊!”

    然後下令將衛融拉回自己帳前。並召來太醫用藥為他療傷,等衛融好後,趙匡胤打算用衛融交換李筠送到北漢的大宋監軍,但是北漢沒有回應。最後趙匡胤還是留下了衛融,給了他一個太府卿官做。

    第三件小事,在這次叛亂中,李筠曾派人給後周大將、也是當朝重臣李谷(柴榮第一次征南唐時統帥)送了五十萬貫錢,李谷充分發揮不拿白不拿貪污精神,默默地收下。後來趙匡胤知道了這事兒,按照當時情況,這幾乎等于“通敵叛國”,別說是那個風雲變幻的戰亂時代,就是放其他和平年份,李谷的人頭都得落地。但趙匡胤知道後,居然一笑了之。

    還有一件小事,當時有一位叫趙行逢的中書舍人,也跟趙匡胤去討伐李筠叛亂。在進入太行山清理路面時,這家伙覺著辛苦,假裝從馬上掉下來摔傷,留在懷州養病。趙匡胤知道後並沒有處罰他。但這家伙得寸進尺,趙匡胤回來後,要對本次征討將士進行封賞,需要起草各類詔書,這位趙行逢先生卻托病不行,還要求讓趙匡胤允許他回家撰寫。這事要擱朱元璋那里,趙行逢就十個腦袋也沒!但趙匡胤最後還是忍了,只是把他貶離京城而已。

    在趙匡胤的一生當中,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按說他作為軍人生出,又是個驍勇善戰的武將,是個常年在戰場上廝殺的人,死在他刀下的陰魂不知道有多少。而且當時是戰時特殊情況,他完全可以把這些人全都殺了,而且有些也殺得不冤,但是他卻沒有那麼做。

    也許有人會說,這可能是他當時籠絡人心的策略而已,我不懷疑有這種成分在,但是這絕對不是主要因素。這也並不僅僅是古書上反反復復、老生常談的什麼“仁德”、什麼“道義”、什麼“容人雅量”之類的官話、套詞。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懂人性,懂游戲規則。但凡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私心,就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進行某些投機取巧,甚至那個年代所謂的“變節”,做一些在人們看來不是那麼道義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王朝統治綱領“四書五經”里,是不尊重個人,不太願意承認人的私心和欲望的,開口閉口都是“天下為公”、“仁義道德”之類的極具高度概括的玩意兒!但是,但凡高度概括的東西,不管是思想也好,統治綱領也罷,總會帶有似是而非的想象成分的。當這種想象成分發展到極端的時候,就是︰“存天理,滅人欲”!

    但是趙匡胤不同,首先他是個武將,他沒學過什麼“仁義道德”、“忠孝節義”這些高度概括的玩意。但他知道一些基本的東西︰當你權傾天下,別人附庸你,借用你牟利,那是人的本性和欲望;同樣,當你時失勢無權的時候,樹倒猢猻散,那也是人之處世常情,甚至這是人類社會運行的兩大脈絡。

    趨炎附勢的榮華富貴背後往往就是人走茶涼的人情冷暖。盡管那些“大仁大義”儒家思想不喜歡承認這一點,但你改變不了這有形無形的人類社會游戲法則。

    正因為趙匡胤懂得這些東西,所以他不極端,不做那些非此即彼、非對即錯、非左即右、非忠即奸的兩級思想。他不像中央集權獨裁統治的古代帝王那樣,天下,要麼就是臣服于我的人,要麼就是反對我的人。

    他不強求他手下身體心理都臣服于他,這也根本不可能!因為他知道,雙方是合作關系,只要大家在台面上不撕破臉,還能把事情做好就成。其他的就不用“克己復禮”那玩意套路了,而且也套不住。這些都可以在他後續很多行為和治國理政中看得到,還有歷任大宋統治者的行為中看到。

    還有他不是一個權力威望特別強的人,沒有那種極端的“唯我獨尊”的帝王思想,事情只要不違背原則(主要謀逆造反),他基本上都是听之任之的。所以他不像其他帝王,一旦登上皇位,就馬上變色,完全喪失了作為人的本色,就像一台暴戾機器,開始進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權力游戲!開始進行思想摧殘、心理試探,不僅要你口服,還要你心服的扯淡想法。

    說到這里我想起自己曾說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最扯淡的事情就是——統一思想!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趙匡胤應該說是中國歷代王朝帝王當中,最清醒,最理性,最有現代“經濟”潛意識的皇帝,也可以說是最仁義的皇帝,雖然他的功業可能沒有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那樣宏偉,但是他更像一個正常的人。

    而他建立的大宋王朝,更像一個正常的社會。沒有那麼極端的思想,沒有那麼凌厲的刑罰,也很少有那些統治者主導的殘酷屠殺。不像歷代王朝那樣,宮廷內外,權謀斗爭都是暴戾血腥的你死我活!

    它溫和而不酷歷,它理性而不極端。大宋王朝也是整個中國帝制王朝當中,最尊重個人,承認個人私心私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人性得到比較充分展現的原因。宋代百姓也是古代帝制王朝中最自由,甚至可以說是最輕松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宋王朝除了軍事之外,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以及社會生活等那些跟普通大眾息息相關的東西能夠得到發展,並達到帝制王朝最頂峰的一個根本原因。(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漫話宋朝》,方便以後閱讀漫話宋朝第二十六章 幾件小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漫話宋朝第二十六章 幾件小事並對漫話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