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一日與克里斯汀在畫廊相遇並且進行交談之後,埃里克的面容便日日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奇異光彩來——他之前自然也有為音樂激動歡欣的時刻,自然也有和伊妮德共談時平靜動容的時刻,但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與克里斯汀的重新相識,于他就像是點燃了生命的一簇火焰,那是光,是愛情,是勇氣與信心!
如今的埃里克已經能夠自如地行走在巴黎的大街上了,盡管嘗試過後他依然更偏好別墅內的獨處——那地下世界的數載終究留有不可磨滅的影響,然而對前者的欣然接受,于他已是十分可喜的進步。
克里斯汀的反應給了曾經的魅影無窮的信心,使他能夠恣意地品嘗交換帶來的甘美滋味,並且不顧一切地沉陷其中,而忘記了那些潛在的陰影。
埃里克是如此激動,又是如此喜悅。他的這種狀態長久地持續著,化為靈感的音符落在稿紙上,不斷豐富完善著那部名為《海的女兒》的歌劇。伊妮德已經讀過了數遍,她為之贊不絕口,認為那是絕妙的樂章。
而同樣可喜可賀又似乎顯得理所當然的是,這部曠世的杰作同樣得到了克里斯汀•戴耶的贊賞。新晉的歌劇紅伶據說在閱讀這部歌劇時時便淚流不止,她年輕美好的心靈完完全全被這一部燦爛宏大、深沉優美的樂章所征服了。
這是來自天堂的音樂!《海的女兒》是多麼的純潔、優美與光明,盡管結尾處帶著水泡幻滅的悲傷,同樣能帶領聆听者的靈魂與犧牲的愛麗兒一道飛往天堂。這與魅影那陰郁癲狂的地獄鬼魅幾乎是兩個極端!
埃里克——克里斯汀理智上已經相信他與魅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但在情感上卻不自覺地把他當做自己導師的新生,這又進一步加重了她對于埃里克的好感。如果不是她的戀人,夏尼子爵在得知埃里克的容貌與魅影極度相似後便警惕懷疑,分外不安,克里斯汀幾乎都要登門去拜訪作曲家埃里克了——但勞爾的影響力僅止于此,他根本無法說服自己著了魔的戀人停止對埃里克的危險好感,這一點使他愈發煩躁。
而克里斯汀•戴耶對于《海的女兒》及其作者埃里克的公開稱贊也迅速在巴黎藝術界形成討論——歌劇魅影數年經營聚集起的大量錢財和無孔不入的威脅之前便已發揮效力,而克里斯汀的贊譽則把風頭吹得更勁。何況埃里克本身的才華便是驚世難掩,因此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作曲家埃里克已然是巴黎藝術界的新貴。
不少試圖和他約談的人都了解到,這位才華橫溢、俊美非凡的作曲家性子古怪,不愛外出,也鮮少參與活動,唯獨痴迷于克里斯汀•戴耶的歌喉。而克里斯汀對他的才華亦是大為贊賞,十分友善,這就讓人們很難不去期待克里斯汀出演《海的女兒》的那天了——是的,巴黎歌劇院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籌備這出歌劇,不出意外的話再過一個半月就能和所有人見面了。
當埃里克在巴黎聲名鵲起、他與克里斯汀的交往為人們所談論的時候,數次伴隨他出行的伊妮德卻經常被人們遺忘——是的,人們對陪伴在埃里克身側的那位安靜美麗的金發女子有個大致模糊的印象,他們也知道不善交際的埃里克往往需要那名女子才能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自如地溝通,但那又怎麼樣呢?他們沒有誰會特意去記伊妮德名字,只是付之一笑,互相議論︰是啊,哪個藝術家的身邊沒有兩段風流情緣呢?看來仿佛痴迷著克里斯汀的埃里克也不例外。不過克里斯汀身邊已經有了痴情的夏尼子爵,誰能知道那位歌劇紅伶最終的選擇呢?
這些香艷而隱含惡意輕薄的言論埃里克一概不知,他本就很少關心別人的談話,在進入巴黎藝術家圈後便少有來往了。而伊妮德呢,除了埃里克走出別墅的最初,她陪著他適應過沙龍的氛圍之外,此後的日子便在巴黎的近郊繼續了她的行走與歌唱,只是範圍更遠,常居內城的藝術家們幾乎沒有踫到的。
伊妮德這段日子往往很早便出門,很晚才回來,她和埃里克交談的次數也明顯地少了。事實上半個月之前伊妮德就向埃里克提過一次,假若他已感到無恙,那麼她是時候離去了。但埃里克听到這句話的時候展現出了極為強烈的不安,他一反常態地向她請求,甚至在激動之下說出了這樣的話︰
“您怎麼會在這個時候想要離開呢?”當時埃里克的臉上是毫不掩飾的慌亂,眼楮里放出急切的光,他激烈地說道︰“《海的女兒》是我為您寫的!我還以為您會留下來的——伊妮德,您不知道愛麗兒就是你嗎?……伊妮德!”
“什麼?”听到這句話的伊妮德大感意外,她遲疑地說道,“我還以為你打算邀請克里斯汀……”
“見鬼的——”埃里克下意識罵了句髒話,快得听不清。他幾乎是以反駁質疑的那種強烈語氣質問道︰“您怎麼會那樣想?伊妮德?愛麗兒是你,當然是你,沒有人可以代替你——我留給克里斯汀的角色是那位鄰國公主絲忒樂,我還以為你知道這一點!”
只要通讀過《海的女兒》劇本便不難發現,假如劇作者將所有崇高的悲劇與奮不顧身的犧牲集中在了女主角愛麗兒的身上,那他對于鄰國公主絲忒樂表現出的則是毫不掩飾的偏愛——純潔,溫柔,美麗,善良……所有你能想象出的美好元素都集中在這個女孩的身上。
絲忒樂公主並非是刻意地奪走了愛麗兒的相救之恩,甚至當你想象她的美好,你同樣能明白王子為什麼心甘情願娶她為妻,甚至愛上她。但正是因為絲忒樂的美麗無辜,才愈發襯托出愛麗兒強烈的痛苦與無望的追逐。這一整個劇本都是對于愛麗兒不幸命運的嘆息,她是如何勇敢地追逐愛情與自由,又是如何為自己的感情而獻身。毫無疑問,愛麗兒就是這個劇本的靈魂!而絲忒樂再完美也只是一個幻影罷了。
伊妮德很難想象埃里克會在克里斯汀願意出演的情況下……把愛麗兒這個角色交給她。而且克里斯汀呢?一舉成名的歌劇紅伶願意接受成為她的配角嗎?
“唯獨你是愛麗兒,唯獨你是。”埃里克煩躁不安地踱步,目光焦灼又發出駭人的光,“伊妮德,拜托你,你是這個劇本的靈魂,你就是愛麗兒!我無法想象另一個人來唱愛麗兒……老天啊,你居然完全不知道!”說到最後,他的拳頭重重地砸在桌面上,顯示出極度不平靜的內心。
“你真的希望我去唱愛麗兒?”伊妮德海藻般的金發披攏在肩頭,湛藍的眸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子凝視著埃里克。她看上去就像剛剛從海中出生的維納斯——再也不會有人比她更能演繹出愛麗兒的追逐與痛苦,羸弱與偉大。她本身就是一位流浪的公主,而她的歌聲……世人怎能不听听她的歌聲呢?!
埃里克以熱切的目光注視著她,他知道唯有伊妮德能使這部偉大的歌劇化為不朽。因為她本來就是愛麗兒。
伊妮德不能說這樣一部偉大的歌劇對自己毫無吸引力——在埃里克熱切地注視下,她的確動搖了。事實上她靈魂中牽扯到小美人魚的那部分在觸踫這部注定傳奇樂章的第一刻,便開始甦醒、躁動、哭泣和渴求。奇妙地,她能感受到她,能感受到“愛麗兒”的情緒,能夠聆听她的聲音。
她想要唱這部歌劇,為了愛麗兒也為了她自己。劇本里的愛麗兒、獻祭了歌聲的小美人魚與伊妮德三者之間產生了強烈的聯系與共鳴。哪怕只是為了那部分不肯死去的靈魂,伊妮德都是想要唱這部歌劇的,但——
突兀地,她的心口非常輕微地刺痛了一下。伊妮德很清楚那是一個警告。金發少女垂下眸子,檢視她那顆純淨透明的心靈,並且安靜地想道︰我僅僅是完成朋友的一個願望,也許會耽誤一些時間,但我做完這件事便會離去,我並沒有打算為此而停留。我的演出會是無償的,我不會利用這個為自己攫取名聲和金錢,而以上所言皆發自我的內心。我並不打算違背任何一條誓言。
她能感到另一種目光在檢視她的靈魂,伊妮德坦蕩之余,又有種莫名的不安。但是好在,隨著那種檢視感的消失,刺痛一並停止了。巫婆,或者說巫婆的意志認同了她,知道她並沒有打算停止流浪。伊妮德微微地嘆了口氣,抬起頭對著埃里克,微笑著說道︰“好吧,我會留下來,直到《海的女兒》首演結束。”
頓時,埃里克陷入了為歌劇找到最合適演唱者的狂喜之中,甚至連伊妮德後來補充的“但我只會唱第一場,首演結束後我就會離開,你必須提前讓歌劇院準備好另外的女主角飾演者”,都沒能影響他的心情。
一百年之後的人們將對《海的女兒》嗤之以鼻,不明白這樣一部歌劇為何會得到那個時代如此肉麻、近乎邪教式狂熱的吹捧︰是的,它偉麗博大,深沉優美,但它真的好到能令整個巴黎嘆息哭泣嗎?這難道不是以訛傳訛的炒作騙局嗎?可是這個時代的巴黎人卻會嘲笑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另一個伊妮德!這些可憐的下世紀居民無法真正領略到這部歌劇的魅力與奇異光彩,也見證不了一個光輝燦爛靈魂與一部光輝燦爛歌劇的結合乃至契合是何等的美妙與驚天動地!而埃里克相信,伊妮德的出演將徹底將《海的女兒》推上神壇,成為歌劇史上不可磨滅、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有話要說︰ *伊妮德接受咒語檢視時預感一樣地不安了~
*挑戰自我系列之《海的女兒》,想到要自己擼全部歌詞就不禁流下悲傷的淚水。歌劇魅影25周年飾演小克的sierra boggess就曾經演過百老匯的《小美人魚》,下了資源以後畫質超糊而且媽的沒字幕,英文中文都沒有,對于一個英語渣簡直不能更絕望……最後還是自我創作了一發,希望到時候不會被打死xd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