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好菜,趙匡胤和趙普兩人聊得正歡,孫悅則老老實實地端著個酒壺像個服務生一樣的在一旁服侍,雖然不敢插話,但能听一听這麼高級別的對話,對他來說也是有益的。
聊了一會朝堂這兩天發生的大事小事,趙匡胤終于進入了正題道︰“如今,禁軍之兵權我已收回了大半,軍改雖尚未完成,但也算是初見成效,可是自唐亡以來,天下分崩,幾十年里稱帝稱王者竟有四十余人,我最近常看史書,似乎自夏商以來,從未有過如此亂局,這些君王,亦不乏有雄才大略之人,奈何這天下始終難以平定,如之奈何?”
趙普聞言道︰“回官家,臣以為唐之前之所以天下安定,是因為大唐以關強軍立國,內重外輕,而唐以後,繁鎮割據,是因為外重而內輕,我大宋若想繼往開來,必須收天下精兵入禁,重回內外輕之局,謂之強干弱枝。”
說著,趙普將他那套大名鼎鼎的強干弱枝之法一一說了一遍,趙匡胤一邊听著一邊點頭,顯然也很合他的心意。
嘩啦的一下,孫悅冷不丁聞這四字真言一不小心手一抖,將酒撒到外面去了。
“官家贖罪,師父贖罪。”
說著,孫悅連忙手用袖子將灑在桌的酒水麻利的擦干,心卻是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
強干弱枝,這是大宋二百七十年的國策呀,想不到自己居然有幸旁听,實在是忍不住心里的激動,手抖了。
趙匡胤斜著眼楮瞅了他一眼,突然道︰“小子,可是有什麼想法?”
孫悅連忙道︰“此乃國本大事,哪有下官說話的份,下官才疏學淺,發言也是胡說八道,實在不值官家和師父一听。”
趙普卻道︰“說不說在你,听不听在我們,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小子向來聰慧,若真有所思所悟,未必是無用之言,盡管說來听听便是,怎麼,莫非你覺得師父會記恨你搶了我的風頭?”
“徒兒不敢。”
趙匡胤想了想道︰“若有所悟,盡管說來便是,趙普剛才所言,甚合吾心,你可是有不同的意見?”
“這個……”孫悅瞅了瞅趙普,又瞅了瞅趙匡胤,他十分清楚,這絕對不是他能說話的場合。
可他同樣也清楚,這一席對話有多麼的重要,若他的話真能起到一丁點的作用,所影響的甚至都不止是當代,而是大宋的三百年國運甚至整個華明的千年歷史。
從根改變,總好過百年後範仲淹王安石他們變來變去的省事。
所以忍啊,忍,終于,孫悅還是忍不住了,大禮跪拜道︰“官家贖罪,師父贖罪,師父剛才所說之言,臣絕對是贊同的,只是臣還有一些補充之言,實在是不吐不快。”
“哦?什麼補充之言,說來听听?”
“臣以為,若按照師父所說,我大宋江山的確可以穩固綿長,至少百年之內,可以免內部的叛亂,也無需擔心外地的襲擾,官家若行此策,必保江山百年無事,結束唐末以來的天下混亂。”
趙普撫著胡須笑道︰“直接說你的意見便是,我還用你來奉承不成?後面可還有但是?”
孫悅嘿嘿一笑,只得道︰“確實是有。”
趙匡胤頗感興趣地道︰“說來听听。”
“小臣以為,若行如此之法,強干弱枝,內外相制,穩定固然是穩定了,一百年內也確實不會有什麼問題,但百年之後,一旦禁軍荒廢,久不習戰,外又沒有強藩屏護,一旦外敵來範,則只能不斷的擴編禁軍的數量以應對,積年累月下來,必成冗兵之困局,同樣,臣看史書,官職也從來都是越設越多,沒見過越來越少的,朝堂權職分離,現在看來問題不大,可百年以後必成冗官之局,若單純的強干弱枝,一旦樹木主干的營養跟不,是樹倒猢猻散的局面,所以下官斗膽問官家一句,官家是想成百年之王業,還是想創萬世之太平。”
趙匡胤和趙普對視了一眼,一時間都從對方眼看到了詫異,這話若是從一宰執老臣的口說出來,他倆笑笑也不當回事了,可從這樣一孩童口說出來,那稱得了不起三個字了。
這需要的不僅僅是聰慧,更需要眼光,一個人能看清未來三年的走向已經是人才了,能看清十年的是國之棟梁,能看三十年的可以稱得國士無雙了,這小娃娃一張嘴是一百年,怎不叫他倆驚詫?
當然,國策的這種問題他和趙普已經想了兩年了,許多東西,他們難道真的看不出問題的所在麼?當然不是,他們只是選擇性的忽視了罷了。
選擇削奪兵權,制約錢谷,收其精兵,會從根本將國家和民族的精氣神死死的壓住,最後每況愈下直到精盡而亡,像孫悅所說的,等到這強大的樹干耗盡土地里所有養分的時候,隨便是誰用不了三斧兩斧,這大樹會倒塌,可如果選擇強悍呢?
如果放心的使用臣子藩王,把國家做強做大,難道不會重蹈晉唐的覆轍麼?難道晉唐王朝死的不難看,百姓不困苦麼?
世間安得兩全法,這一切的一切在他們二人看來,都不過是一種選擇罷了,人類發展到了現在,再怎麼歌功頌德的人也得承認,天下無不亡的王朝,既然早晚都是個死,為什麼不選擇一個家里平安,沒有內亂的死法呢?
更關鍵的是,五代十國這幾十年,王朝更迭的實在是太嚇人了,說實在的,趙匡胤連自己身後二十年都沒有信心,何談什麼百年呢?
“能看到這麼遠,已經不容易了,你說的這些都有道理,可相起百年之後,我卻更看重這十年二十年的太平和穩定,或者說,你有什麼既能看顧眼前,又能兼顧百年的兩全之法?”
說這話的時候,趙匡胤和趙普都笑了,在他們二人想來,這孫悅是一嘴炮的書生,雖然這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對國家而言,真正重要的並不是發現問題的眼楮,而是解決問題的腦子,趙普之法好歹可以解大宋百年之疾,將五代十國王朝更替的病根一味藥去個**不離十,難道你還能有去大宋千年之病的藥方不成?
卻見孫悅頗為堅定地道︰“臣以為,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