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黛玉養了一只貓!
肖晨宇是周航親自提拔起來的新生力量,年輕有能力, 人也是血氣方剛、滿懷抱負。對這樣一個朝氣蓬勃之人, 周航還是抱著極大的期望的。所以,他在邊關所作所為周航自然是十分關心, 二人書信往來也是比較頻繁。
肖晨宇倒是沒有辜負周航的信任, 一到邊關就開始一系列的訓練和改革。
他將邊關百姓中十八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成年男子編成民兵營,仿照正式軍隊建制, 每十人為一小隊,設小隊長一名;每十小隊為一大隊,設大隊長一名;每十大隊為一軍, 設校尉一名。共分了左、中、右三軍,三軍的校尉由肖晨宇統一調度。
這是成年的男子, 還有十六歲以上,不足十八歲的男丁,以及五十到六十歲之間的男子。前者雖然尚未成年,但是體格也已長成,力氣雖不如成年男子, 卻也差不了多少;後者雖過了年富力強的年紀, 但身體康健之人, 還是有一定的戰斗力的, 不用也可惜。遂把這一類人也召集到一起,編成預備民兵營,進行訓練。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民兵營的民兵自然是沖在第一線, 這些人也可以在後方防衛,以備萬一。
民兵們農忙時務農,閑時則由肖晨宇統一訓練,也如正式的軍隊一樣制作旌旗、戰鼓,練習武藝及隊形變化,以做到戰時臨陣有序,隨陣入戰。
入冬以來,榮國屢受風霜災害,他們好幾次試圖入侵擄掠糧食、財產,都沒有討到什麼好處。若是從前,邊境百姓最怕的就是這種大寒的天氣,因為榮國的牛羊凍死之後,為了彌補糧食不足,他們往往會大肆入侵搶掠,百姓們簡直是毫無還手之力。
周航對邊關的情況很是關系,這些他都已經從不時送來的塘報和肖晨宇的信件中得知。听說肖晨宇又上奏折了,周航當即來了興致,忙從李昭手里接過。
籌議邊防折,入目是豎著的五個大字,可能跟肖晨宇的性格有關,他的字如其人一樣,一眼就令人印象深刻。這五個字往上面一寫,讓人一眼就知道這折子主要說的是什麼事了。
肖晨宇在折子里提出了一整套的邊防整改方案,周航一看之下不禁大驚失色,其中很多整改方案與現代的軍隊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一瞬間他甚至懷疑肖晨宇這小子是不是也是個穿越人士。
當然,雖然已經親身經歷過穿越之事,周航卻是知道這種事其實沒那麼普及,況且他跟肖晨宇也相處過一些時日,那小子雖然有很多不同凡俗的見識,卻不可能是穿越人士。
畢竟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深烙于其靈魂的時刻印記,便是隱藏的再好也不可能一點都不流露出來。在跟肖晨宇相處的時候,周航從他身上沒有看出任何一點跟現代有關的東西,所以,他敢斷定肖晨宇絕對不是從二十一世紀穿過來的,不過是個有些獨到見識的古人罷了。
周航覺得肖晨宇的方案很不錯,起碼引入了一些比較先進的軍隊管理理念。但他忽略了一點,有時候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雖然較之舊事物強上百倍千倍,但因慣性、固有思想等的阻礙,一個新事物想代替舊事物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想比周航,李昭看問題則要更實際的多,他沒有跨越時代的見識和預見力,但從政多年,他又一個政治家基本的判斷能力,知道肖晨宇的措施雖好,但實施起來難度頗大,一個不小心便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就比如肖晨宇提出來的防止邊將擁兵自大的措施,不許邊將再私自招募兵士,剝奪其練兵權利,平時不打仗的時候邊將們便聚在一起研討戰略問題,練兵權統一交給朝廷派來的校尉。一旦遇到戰亂之時,將軍直接統兵迎戰,校尉也同意歸將軍調配。如此一來,是杜絕了邊將將朝廷軍隊變為自己的私家軍隊不听朝廷調度的問題。但是這必然會降低軍隊的作戰能力,尤其是西北、西南等邊疆強敵環伺,這麼做就是削弱自己的力量、間接助長敵人的強大,豈不是得不償失?
何況,邊關將領都是統兵多年的宿將,與手下兵士建立了牢固的感情基礎,如果貿然剝奪他們的練兵權,便將不服,很容易釀成兵變。
所以說這個均是改革說著容易,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而且這個事若真想實施,首要的前提便是邊防安定。也就是說,等什麼時候把周圍一圈的小國都打服了,才是能毫無顧忌的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革的時候。
當然,現在也不說就不改,只是力度要緩,以提高戰斗力為首要條件。
听完李昭的一席話,周航感到受益頗多。果然,人的見識跟閱歷和經驗息息相關,雖然他有著跨越這個時代的理論,但是真踫到某一件具體的事情,有時候考慮還是欠妥,歸根到底還是年紀小精力不夠閱歷也不足。
周航似乎意識到皇帝老子給自己找那麼多老頭當老師的良苦用心了。那些老家伙雖然有時候迂腐了些,但是人生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和閱歷遠不是他這個愣頭小子能比的。所以,他周航能想他們學的還多著呢。
李昭覺得周航雖然聰明、天資卓越,但是有一個毛病,也是所有天資聰穎之人的通病,便是過于自傲,甚至有些自負的嫌疑。如今宮中教導他讀書的人不少,但出了林如海的話他還听些,其他人他都不怎麼在乎。幾個皇子中,周航是天賦最好的,如今他又是太子,未免有些人過于恭維他。人听慣了恭維便容易飄飄然,飄飄然了之後便會喪失判斷力。
身為一個太子,甚至是君主,這是最要命的。
閣臣們都走了之後,拉著周航的手,李昭語重心長的說了這樣一段話。
“航兒,為父知道你天資聰穎,而且頭腦清晰,見識也遠超同齡人,但你要記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身為一個君主,最不可取的便是自負。一個君主即便再是賢明能干之人,也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就將一個國家治理的安定富庶。你是太子,自然少不了有許多人恭維你抬舉你。自然,這也是有好處的,便是鼓勵你上進;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恭維抬舉多了容易得意忘形,就會變得自負。史上許多亡國之君,比如隋煬帝之類,並非沒有才干,只因過于狂妄過于自負,最後才落得身死國亡的下場”
第二日,周航一早便出了皇宮,他打算去自己的府邸太子東宮瞧瞧。
修了大半年,東宮已經基本建成,余下的就是一些小細節的布置。
為方便太子進出皇宮,選址的時候李昭也是費過一番功夫的。首要的一點便是不能離皇宮太遠,其次地方也不能過于逼仄。因此東宮是緊挨著皇宮修建的,佔地面積足以抵得上兩個王府,環境也好,整個府邸修建的更是宏偉,亭台軒榭、樓閣假山相連,里是應有盡有,花卉奇珍布滿庭園,玉石明珠珊瑚盆隨處可見。。
東宮的布置是周航征求了林黛玉的意見之後親自設計的,黛玉喜歡荷花,他就吩咐人在花園里挖了一個大大的荷花池。如今還沒到荷花盛開的時節,他命人弄了許多錦鯉養在池子里,雖然不能欣賞夏日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繁茂景象,臨池觀魚喂魚倒也不失為一件趣事。
周航總想讓黛玉來瞧瞧東宮,畢竟這是他以後和黛玉要長久生活在一起的地方。只憑他嘴說或是工匠們畫的布局圖,雖然能知道大概的布局,但跟親眼看到畢竟還是很不一樣。可惜古代的大家閨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想要個正當理由讓黛玉過來幾乎不可能。不正當的呢,周航怕說出來黛玉不會同意。
就這樣,不知不覺就到了太上皇的萬壽節當天。
早前一日黛玉就將繡好的萬壽圖裝在紫檀木匣子里。因為是以皇家未來兒媳婦的身份進皇宮,而且是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黛玉好生打扮了一番。平日黛玉不喜歡過重的頭飾,一般只是插一兩個珍珠簪子,既輕便又清新脫俗。但這日黛玉戴了整套的點翠首飾,打扮的甚為華麗。
為彰顯身份,賜婚時聖上賜下的教引嬤嬤及女官、宮女自然是要跟著的。她們都是從宮里出來的,規矩禮儀自然不會差,黛玉不擔心她們。這些人雖為僕從,但因為出自皇宮,在林府的時候都是好吃好喝的供著,黛玉從來沒有讓她們做過什麼貼身伺候的活計。
這次進宮除了這些人,黛玉還打算帶紫鵑、慧兒二人,好方便貼身伺候。
紫鵑慧兒在丫頭們中算是伶俐的,也不是第一次進宮,但上次的常年跟這次畢竟不當相提並論,黛玉還有些不放心,怕她們不知輕重沖撞了宮里的貴人,或是某些行為不合禮儀被人恥笑,臨走又叮囑了一番。
林如海穿戴整齊,備好車馬命人去請黛玉。
黛玉被一眾丫鬟們簇擁著上了一輛朱瓔八寶華蓋車,林如海乘一輛翠幄華蓋車緊隨其後,往皇宮而去。黛玉雖未出嫁,理論上已經是皇家之人,身份尊貴,便是見了王妃也可以平起平坐。
所以林如海雖為長輩,所乘馬車也要在黛玉之後,這是規矩、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