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牛肉湯!”顧芸曉一句話,顧建國二話不說的,就拿起搪瓷缸、跨上二八大杠,屁顛顛的跑了半座城,給顧芸曉買回了滿滿一缸子牛肉湯,外加兩張牛肉餅。
這個時候的淮西,還沒有經過後世的地產大開發,統共沒有幾條街,是座正兒八經的小城市。可是考慮到九三年全市只有兩家賣牛肉湯的,還分別位于城中的長青路和城西的北城小學門口,這碗牛肉湯來的可不容易。哪怕是近一些的長青路,顧建國也要連續通過人民路、圓盤路、梅山路和解放路,幾乎是把城區的幾條主干道都跑了個遍。
等到顧芸曉接到搪瓷缸子的時候,牛肉湯還是熱熱的,牛肉餅也正好入口,顧建國只怕是做了一路風一樣的男子。
顧建國買牛肉湯的時候,就只考慮了女兒,完全沒有捎帶他和徐樂晴的份兒。這個時候,大多數的家長也都是這樣,可勁兒的疼孩子,卻是屈了自己。
顧芸曉可不是純正的一年級小朋友了,三十歲的成熟靈魂可不允許她吃獨食,而且她要吃牛肉湯,可也不是填肚皮,亦或過嘴癮,而是她所能想到的,破解家庭困局的最佳方案。
說起來,這個方案還不是顧芸曉的原創,而是前世顧爸顧媽嘴中無數個“要是……那就……”里頭最老生常談的一個——“要是當年我們沒有去爭指標,而是跟廠里提一提,從大紅門摟那里租下一家門面,做點小生意,我們家現在可就發啦!”
至于做什麼生意呢?九四年底,大紅門摟那邊開了家南淮牛肉湯,一直到了2017年的時候,都還紅火著呢!他家的牛肉湯,顧芸曉也一直愛了二十三年。顧媽媽就不知道多少次半開玩笑的念叨過,我們要是有點腦子,也去開家牛肉湯就好了,不說發大財,光是省了顧芸曉這麼些年喝牛肉湯的錢,家里也是寬裕多了。
喝了這麼些年牛肉湯,顧芸曉多少也有些心得了,保證能幫著家里支起來。而在這個年代,牛肉湯絕對算得上新鮮事物,以人們的獵奇心理,只要口味做的不是太差,想不一炮而紅都難。
顧芸曉現在要做的就是,發動群眾、引導輿論,對老魯家和朱長林形成強大的壓力,逼迫他們上門開條件,然後顧家再順勢提出從廠里承租門面的事兒。估摸著,今天白天燒起的火勢已經足夠大,大到老魯家和朱長林能給出個好門面的承租權,如果能給點創業基金神馬的那就更好啦。
至于,另外一方面嗎?就是如何勸說爸媽下海了。這方面的問題,在顧芸曉看來,比從廠里搞來門面,只怕還要難些。顧爸、顧媽都是老實人,天生就對于租門面做生意反感排斥,還沒有開始嘗試,便是顧慮重重,什麼沒有本錢啊,要是賠了怎麼辦,做生意丟了廠里的工作,以後想回來就難了,到老了沒有保障又怎麼辦,如此等等,各種理由簡直數不勝數。
其中,老媽徐樂晴還要好些,相比顧老爸,她還算有點闖勁。這些年,她就在上班之余,做了不少小生意貼補家用。比如在夏天的晚上,搬上一張小方桌,在公園門口賣涼粉啊。趕上周末的時候,去菜市場販賣自家腌制的雪里蕻、蘿卜條啊。
更重要的是,顧老媽不過是個月入四十多塊的臨時工,隨便做點小生意,賺的也比這個多,而且臨時工本身就是沒保障的,放棄起來不可惜。
而尚未經歷下崗大潮的顧老爸,此時是絕對舍不得他的鐵飯碗的。手拖廠在淮西諸多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廠礦企業中,都可以鼎足前三,只有市里的另一家大廠造紙廠和霍州縣城里的霍州釀酒廠可以相媲美,工資獎金、福利待遇在整個淮西市里頭,都是頂呱呱的。
別的不說,就說那市里為數不多的套房單元樓,便是機關單位里頭都是少有,在手拖廠這里,一排四個單元的四層單元樓,一下子就連著起了四棟。這氣勢、這派頭,除了造紙廠、郵局和電力公司,哪一家單位能有?就連銀行、第一醫院和一中,這後世的三大黃金聖殿,這個時候也都還住平房!想要起樓,且得兩年呢!
而手拖廠在年初新建起的大紅門摟,更是震徹整個淮西。這大門樓足足三層樓高,通體包裹著朱紅色的大理石,門洞里可以容納四輛汽車並排通行。
緊鄰手拖廠的人民路、梅山路、解放路的居民一天都得來看上三遍,遠一點的齊雲路、皖西路、大東門,乃至三里街子的居民,晚上遛彎時也要特地繞個大圈子溜達過來,不看一眼大門樓,那晚上都睡不著覺。
淮西日報上頭,提到手拖廠大紅門摟的時候,可是直接將它描繪成淮西市的新大門,當做淮西的新地標來宣傳的。
因為這個,朱長林和廠里的領導班子可是賺足了面子,攢下了豐厚的政治資本。
而顧建國每次提到大紅門摟的時候,也是一臉與有榮焉的自豪感,滿滿的主人翁姿態,逢人就是一副我是手拖廠人我自豪的架勢。惹得火爆脾氣的顧奶奶經常數落他,手拖廠再好,也不是他家的,四棟單元樓攏共一百二十多套單元房,居然都沒有他顧建國的,有哪門子好自豪的?
顧奶奶一句話,就把顧建國懟的啞口無言。他們手拖廠條件是不錯,可是人也多啊!不提廠長、副廠長、科長、車間主任這些領導干部,那些工齡跟廠齡一樣大的老工友、老資歷都不知有多少,他顧建國一個普通工人,就是再來一百套單元房,也是沒有他的啊!
而且,要是廠里都是論資排輩、按能力按貢獻來分配房子,顧建國也沒什麼意見。可是廠里頭,那等仗著權勢損公肥私、巧取豪奪的,就多了去了。
魯家老頭子魯開山,在分房子的時候,就仗著他自己是副廠長,給他自己分了一套黃金三樓的八十平方大三居,給他大兒子魯衛紅分了一套六十四平方的兩居室。並且,給自己和大兒子都分了單元房之後,他還拒不交還廠里以前分給他的三大間平房,動用了各種關系,強硬的將這三間房子分給了當時還在技校念書的小兒子魯衛東。
他原本的三間平房,可是一間淨面積都在三十平方朝上的大房子,屋前空地更是建起了一溜排三間小瓦房,中間圍出了一個老大的院子,栽的白蘭、臘梅,還有葡萄架,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市區,可是了不得的好房子了,據說地區一些領導看了都眼紅。
這三間房子收回來,廠里至少能夠解決三戶職工的住房問題。要是安排單身青工,稍微分割一下,安排上十來人,也是輕飄飄的。
廠里不知多少人,早就盯上魯開山的房子了。誰知道廠里住房會議一開,這老東西居然一會兒說對這房子有感情了,要留給小兒子!一會兒又說,前排的那三間小瓦房是他自己加蓋的,院子也是他們家拾掇的,廠里要他交房子,就得再補償他一套單元房,還必須是八十平的大套。總而言之一句話,這房子不交!他魯開山就是倚老賣老,耍無賴了,你們能把我怎麼著吧!
&n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sp; 這下子可是犯了眾怒。
你魯開山給你自己和大兒子分配套房,大伙兒雖然眼饞,卻也沒話說。誰讓他爺倆都是廠里干部,領先他們職工住上前後陽台、廚衛俱全的樓房,大家伙就算心里有意見,嘴上也不會提。
可是你家小兒子,技校還沒畢業,就提前安排進了廠里,這已經讓廠里那些等了多年指標的家庭怒火中燒了。一個還沒進廠的員工,居然還能分配了那麼大的房子,要知道這兩年廠里新進職工可是不少,住房一年比一年緊張,家里只有一間房的困難戶,也比比皆是。你魯開山這麼一鬧,還讓不讓人活了?這已經不是吃相難看不難看的問題了,而是吃飽他魯開山一個,餓死半廠人啦!
誰能服氣?
當天晚上就有青工砸了魯開山家的玻璃,第二天開始,廠辦更是被憤怒的困難職工和熱血青工們用桌椅板凳和磚塊給封了個死!廠里領導但凡有誰敢在辦公樓露臉,青工們立刻就在走廊里放起鞭炮來迎接他。一沒留神,被鞭炮給炸著了,可是沒處說理去!
到了後來,事情越鬧越大,二輕局、公安局(關警察叔叔什麼事?),乃至地區行署都有職工去反映,並最終引發了手拖廠領導層的第一次大地震。
原先的廠長李衛明被調去了光華廠,從地區前三的大工廠去了一家大半年都沒開工、倒閉在即的小廠子,李衛明的政治生命基本宣告結束。而剛剛五十出頭,原本大有希望接任下一任廠長的魯開山也是黯然提前退休。
可饒是如此,魯開山一家依舊霸佔著那三間房子不退,廠里也拿他一個退休副廠長沒辦法,到最後竟然就默認了,讓廠里的困難戶和那些住在雙人間乃至三人間的單身青工們恨得牙癢癢。
所以,上次顧、魯二家起了糾紛,顧家一呼百應,魯家牆倒眾人推,除了魯國龍以大欺小、魯家打了人還不認這些惡跡之外,可是還有不少人記著這三間房子的大仇,趁機推波助瀾,借題發揮的緣故呢!
另外,別看魯開山在廠里被罵的跟孫子似的,副廠長也給鬧丟了,可是他真撈著實惠了呀!不但保住了自己的三房大院子,還給兩個兒子都弄到了單元房,在九十年代初,這得多大本事啊?真個給個廠長都不換!
據說孫家人之所以最終同意孫薇薇和魯衛東談對象,也有魯開山將那套黃金大三居單元房給了小兒子結婚的關系。這麼好的住房條件,饒是孫家人多在機關工作,卻也沒有幾家有這個條件的。
比如趙奶奶的大兒子,就在機關工作,可是他們單位分配的也只是兩小間平房。還是趙奶奶將廠里分配給他們老兩口的單元房給了大兒子,他才有的樓房住。
而趙奶奶和老伴就沒有貪原本的三大間平房,規規矩矩的交還了廠里,由廠里重新安排。他們老兩口則是住到了大兒子單位分配的小房子里,後來趙奶奶的老伴過世,她才過來和二兒子一家同住,並幫著帶孫子。
廠里老一輩的幾個老領導,也都是和趙奶奶家一樣的做法,換了新房子,就交還老房子。像老魯家那麼無恥的,真真是世間少有!說魯開山比王秀梅顧惜臉面的,只怕還是在夸他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時候最羨慕那些住套房單元樓的,後來住平房的都翻成前後院子二層小樓了,住單元樓的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