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馬公子現在我家
祝英台心想,來了,便昂頭微微一笑,因道︰“不,女紅是女生本分,多半是自己動手。雖然做得粗糙一點,反正是自己做自己穿,也無所謂。有時候,也和爹媽做一點,雖爹媽不在乎,也可以證明女子的事我都會做而已。”
劉氏道︰“哦!廚房里的事,更屬在行了。”
祝英台心想,這何須問得這樣清楚。答應會做,請問考官為什麼要考這些瑣事。答應不會做,也無須在這生人面前扯謊。這樣一猶疑,便昂頭笑了一笑道︰“李夫人大概也有小姐,回去將小姐一問,就問出來了。”
劉氏听她一答,不即不離,倒合乎會心樓三個字。于是笑了一笑,不往下問。雖談得海闊天空,英台總留個分寸,每到要緊的地方,總是一笑。
劉氏看到琴桌上面放著琴瑟,還是線紋整齊,因道︰“不用說,無論琴,或是瑟,大小姐都是能手了。”
祝英台道︰“早四五年前,倒是學過,現在丟生了。”
劉氏正要往下問,只見菊兒跑上樓來,對劉氏道︰“我安人在客廳里等李夫人,若是談完了話,請李夫人就去。”
劉氏還不曾說走的話,祝英台已經站起來了,預備送客。劉氏看這樣子,料著無須考慮,就向英台告辭。並約定了,有功夫前來請教。
祝英台笑道︰“請教不敢當,請過來坐坐吧。”
劉氏點頭別了讀書樓,就望客廳里來。見了滕氏就夸贊道︰“這是了不起的一個女公子,可惜我的兒子都定了婚了,不然,這樣好的姑娘,誰不願意要。真不願和馬公子做這一趟媒呢?我的安人,現在話對員外說了,祝員外怎麼樣呢?”
滕氏道︰“文稿看過了,員外說,馬馬虎虎吧!這要……”
劉氏道︰“這要和你家女公子比起來,當然差些。馬公子現在我家,李長史陪著,若是要見的話,還是到鄉下市場呢,還是二位到我家去呢?”
滕氏道︰“若是能到你府上去,那就更好了。”
劉氏道︰“那就是我家吧。員外去,安人也去。馬公子一同相見。”
滕氏見劉氏自己都答應了,也就答應次日上午到李府上相見。劉氏在祝府吃過午飯,告辭回去。
次日早上,祝公遠滕氏共坐一輛牛車,高高興興向李家去。這里祝府的人便瞞不住,唧唧咕咕傳說了起來。
銀心听了這番話,不敢耽誤,便來告訴祝英台。她道︰“小姐,今日員外安人同到李府去回拜,听說還有一件新鮮事,說是看新姑爺呢。”
祝英台一天有大半天都在樓上,這時,正翻了一本書在看。听了這話,將書放下,對銀心道︰“這事我已知道好幾天,但是這項傳說,過兩天就沒有事,所以不大理他。但是昨天李有成家眷一來,我就知道來的用意。用全副精神,听她說話。但是說了半天,她也不敢在我面前透出半句話。今天二老一早就出門去,只說上朋友家去,我也沒留意。照你打听的結果,是上李有成家去了,這當然有些緣故。但這事不是三天兩天的事,現在也不必急。可是,我給梁相公的限期,如今快到日子了。怎麼還不見來,這倒有些急人呢。”
銀心道︰“也終該快來了,我算了算,我們動身後的五六天,他應該動身。路上除了五六天,回家耽誤三四天,如今是快來的時候了。”
祝英台靠了桌子,把手撐住自己的頭,沉沉的想。
銀心看到,便道︰“不要呆想了,我還是給你打听打听吧!”。
祝英台也沒作聲,自己還是沉沉的想。
銀心也不攔阻她的思想,自己便向屋前屋後打听一周,但和自己听來的消息,也差不多,就只听到多一點兒的消息,這男家姓馬。此外一直打听得員外安人回來,以為有消息,但打听之下,惟各人面有喜色。問消息怎麼樣。跟去兩個人,只說員外安人兩個人是到李府去回拜。回拜席上說些什麼話,卻是不知。銀心摸不著頭腦,見了祝英台一一告知。
祝英台坐在書桌邊,點頭道︰“既是二老不肯說,自然里面有點兒不合適,這就不必問了。”
銀心將一個右手中指含在嘴唇邊,想了一想道︰“怎麼臉上都帶笑容呢?”
祝英台將書一推道︰“李府上消息靈通,這里面員外親戚朋友作了大官,也未可知吧?不要打听消息疑神疑鬼了。員外果然有了什麼意思,一定會告訴我的。”
銀心見小姐不疑,當然也就不疑。誰知過了五天,祝公遠正式宣布,已接受馬家的聘禮,英台許配馬太守兒子馬文才,聘禮馬上就要入門,要攔阻已經來不及了。
十三、拒絕馬家婚
這是個月頭的日子,天亮得很早。祝公遠一見東方發白,就督促家里人收拾房屋,揩抹器具。祝英台以為家里什麼祭祀,原也不放在心上。
後來早飯將熟的時候,菊兒听祝公遠吩咐道︰“你說父母等候,叫英台趕快前來,有話和她說。”
菊兒跑到後院,就叫道︰“小姐起來了嗎?員外安人現在堂屋里等你呢。”她說著,走進屋子來。
祝英台端了一只圓墩靠了窗戶坐著。這時,天上正下細雨煙子,那竹叢正暴了許多新竹枝,長有七八尺高,已是初夏到了。她正在看得入神。菊兒一陣嚷,把她驚醒過來。問道︰“叫我就去嗎?”
菊兒道︰“是的。”
祝英台道︰“是不是祭祀什麼人,要不要換衣服?”
菊兒道︰“這個沒有听到說,員外在等著你呢。”
祝英台听了這話,心想管他呢。爹爹沒有說明,就這樣去。要換衣服,回頭再說吧。
于是跟了菊兒一路向堂屋里來。果然,堂屋里打掃得干干淨淨。上面祖先神位前,桌上攏子銅制和陶器家具,里面都盛著一些祭品。另外兩張長案,擺在堂屋中間。上面空著。門旁列了兩行座位,祝公遠滕氏分坐了,靜等著祝英台。她一進門來,剛叫一聲爹、媽。
祝公遠便望著她道︰“恭喜我兒,賀喜我兒。”
祝英台站著道︰“今天祭祖,兒有何喜可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