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火焰

(29)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歐陽丞 本章︰(29)

    nbsp;   田慧也擺手說︰“我當然沒意見,剛才那麼說,也就是擔心,到底那事兒才過去幾個月,昨天又來那麼個講話——另外,歌詞你們手頭有?”

    然而,從未完整唱過任何一首英文流行歌曲的我,這時卻心下全無自信了,不禁小聲對王夢雨說︰“就是,歌詞也是個事兒,我還是回家找找有什麼合適的吧,我有本《歐美金曲100首》,里面不少都還行吧。”

    王夢雨目光晶瑩地湊近道︰“那好啊,要不拿來一起看著商量,你也是,現在想起來,也不說今天就拿來。”

    韓靨噗嗤笑起來,說︰“看你,把人家夢雨的慢性子都快給扳過來了。”我說︰“不是沒想,一開始覺得里面的不是太老套,就是挺難的我唱不了,不像在廣播或者電視里看到的什麼都有,你像昨兒我還在鳳凰衛視里看著一個“70年代上榜名曲”的節目,有不少特好听,記得有一首叫《torn between two lovers》,挺舒緩,但是特流暢那種,旋律也好,不過可惜,是女聲,我唱就可笑了。”

    “torn between?torn是什麼意思?”韓靨扭頭問同桌。不只項婷斐,大家都搖頭,紛紛說著不知道,王秀茵則問我拼寫。

    “t-o-r…n,對,torn,我沒查,光听歌兒好听了。”

    很快有同學盯著《牛津雙解詞典》大聲說︰“tear的過去分詞形式,不是眼淚,是‘撕’,就是‘撕扯’的意思。”

    胡鐘煦捋捋頭發,含笑說︰“那就是‘撕心裂肺’唄,剛才岳清輝說那歌名有什麼‘lover’?這種格調兒,恐怕如今咱中國的思想要求,審核上夠嗆,而且歌詞可得看好了,歐美的歌兒,可不好說,人家那兒什麼條條框框的都沒有,也就什麼都敢招呼了。”

    “誰會听歌詞去,我中文的歌兒都是听個熱鬧,別說英文的了。”

    王夢雨听到王秀茵的說法,也在位子上坐正的同時自言自語地說︰“就是,誰會這麼找茬兒似的挑理?肯定不至于。”

    胡鐘煦笑笑說︰“我也就是這麼一猜啊,不是又趕上今年多事之秋嘛,再過個10年20年的,沒準兒咱中國也開放得,比人家歐美日本還沒規矩了呢,至少昨兒講話的那老家伙,肯定沒市場了。”

    我看看意態平和、面容倦怠的胡鐘煦,心里卻一味地相信,中國絕對會越來越保守。

    如果說胡鐘煦的預言,竟然蒙對了至少一半的話,我不知道如今該怎麼置評自己非常武斷的看法,也許人都容易想當然,畢竟1990年代以前,幾無一個國人會想到短短10來年後,貧窮千百年的中國普通百姓也能購置私家車、甘願巨額貸款地買進房產,哪怕土地永遠“國”有,自家只是70年的使用權。

    當然,比起我的自以為是,更為偏激的說詞,在即便把控嚴密的中國,也能在網絡中時常可見——“

    據偏頗的分析說︰民族主義情緒,

    其煽動來自......

    (略去中間148字)

    因此,有這樣上不封頂、下無止境的範例,

    狂悖與暴躁,從強勢中並立,

    諂媚和阿諛,攀附著扭曲的心機,

    一步步踩著良善真知把圍城建起。”

    當我把這段對我的一篇報道進行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的評論給霍慶芳看後,她的反應,最初令我覺得過于小題大做了——

    “喲,你報了什麼,有這種評論,文審那發現了,肯定要看原報道的,你可別報了不合適的,那了不得——”霍慶芳說著,還雙手食指豎到頭上。

    “怒發沖冠?呵呵,不會,肯定笑逐言開。”我極為放松地笑起來,自信地指指自己的顯示屏說︰“就是編譯的一篇日媒評論很快要正式下水的遼寧艦的——是說4月哈?里面可都是挑的人家媒體夸遼寧艦怎麼怎麼裝備牛逼、武運長久,還說就像當年致遠艦造訪長崎時候,給日本人帶來的心理沖擊一樣,這要領導不滿意,那我可就說真…那不麻煩了?”我小心地猛然降低聲調。

    霍慶芳似笑非笑地撇撇嘴,再聳聳肩說︰“反正你自己看著辦吧,不是你說的,前些天交上去的命題文章,領導不滿意嗎?”

    “那篇《生在中國》?我沒說領導不滿意啊,我就是說怎麼交上去以後,什麼動靜也沒有了。”

    霍慶芳腳下一個用力,很習慣地坐在轉椅上湊過來說︰“這就是不滿意的無聲警告。你注意過咱們公司每層過道那塊兒,不都有個像小客廳似的區域,那里貼著好多東西吧?”

    “貼東西?不知道,沒注意過。”

    “嘿,要說您這歲數還這麼心大的可不多,反正每層不太一樣,咱們這個3層吧,除了每個月發稿里表現好的前五名名單,就是各個部門評出來的優秀稿件,還有領導要求寫的東西,如果認為達到要求,都打印了貼到上面。4樓呢,是黨員干部整理的宣傳,就是些為什麼中國才最民主,社會主義優越性什麼的,還有就是社會正能量之類的‘新聞’,內容的花樣雖說不多吧,反正1、2個星期就有變化,還別不當回事,有時候領導哪里心理不對付呀、或者特興奮了,指不定遇見誰就問看了有什麼想法呢,你可別忽視了咱這媒體的性質。”

    “噢,還這樣吶。”我有些後怕地頻頻點頭。霍慶芳又笑道︰“當然也不用太看重啊,能應付上一兩句就行,像個心理負擔了也沒必要,能貼上去的,說實話也是少數,但確實給領導的印象,那可就差別大了,你應該文筆不錯吧,我們還都說你的肯定貼出來呢,寫的什麼?”

    我僅用眼楮的余光也能察覺到她旺盛的好奇心,然而自知那種文章屬于“鐵骨錚錚郭沫若”的範疇,本就很是見不得光,領導沒瞧上,我大概只有慶幸的資格,于是自嘲道︰“沒什麼唄,所以人領導瞧不上了,再說,跟你就不說內容了,這拍馬屁呀,不喜歡有人旁觀的,到底不是什麼值得宣揚的事兒,是吧。”

    霍慶芳猜透心思地微微一笑,回了自己位置。我的注意力,又完全回到了稿件編輯中。

    隨著兩周多的摸索,我漸漸明白了所謂新聞,無非對世界上大家都認為是剛剛發生的重要事項,以大致一樣的內容、基本不變的文字羅列出來而已。如果非要標新立異,展示作為一家媒體獨立存在的意義,就需要在很多風格不同、立場有異的中外媒體報道、分析、評論之中博采眾長、集思廣益,但切忌盲目地自我發揮、漫無邊際。畢竟行事講究“嚴謹”的中國,一切言論都要在合適的框架下,“忠誠地”標榜出“新”,“和諧地”樹立起“異”。在這樣的難度要求下,有時候即便老手,也會不經意間犯下錯誤。反倒是我這樣的行業新人,會隨時戰戰兢兢地恪盡職守、不越雷池半步。

    不過,正所謂“常在河邊鞋必濕,小心猶恐被人猜”,哪怕是我認為根本不可能犯下這類問題之人,竟然也難逃此“定論”。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風中的火焰》,方便以後閱讀風中的火焰(29)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風中的火焰(29)並對風中的火焰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