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既然被別人從溫柔鄉里拉了出來,而且這些人一直也不走,這晉國皇帝也沒辦法只好在大臣們的陪同下來到了議事閣。
坐下之後,晉國皇帝先打了個哈欠,開口說道︰“又發生了什麼事?”
尚書右僕射周文元說道︰“楚國背棄盟約,連接沭國前來犯我邊境。由于多年沒有打過大仗,在楚軍的傳檄下,寧州的幾個縣都投降了。現在楚軍包圍了寧州城,雖然隨州都督府做出了迅速的反應,但是由于軍心不定士氣不振,姬邵恐戰力不足,所以隨州都督府前來求援。”
中書侍郎兼太子中允周挺接著說道︰“此次楚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前來,寧州五縣皆降,楚軍士氣定然高漲。而且我國南方的楚州等地災民成片,百姓流離不定,州縣不穩,若是寧州失守,則亂民與楚軍里外勾結,我大晉的南邊幾個州就沒了。陛下,以臣之見,應當火速派遣大軍前去支援,以振奮在寧州的士氣。此外,應當下詔讓姬邵加強沭國的邊防。盡管沭國已歸順我大晉多年,但這次它敢出兵就說明它已經不在順服了。”
御史大夫兼左庶子的吳 說道︰“此次支援寧州的將領需要謹慎的選取,否則不能擋住楚國的攻擊還疲于奔命。”
這次楚軍來勢不容小覷,所以此話一出整個議事閣中的大臣都在低頭苦思冥想那個人合適。
過了一會兒,中書令吳溫說︰“臣以為右衛府帥陳良能堪大任。”
吳 說道︰“陳良世代為將頗通謀略,又精力與魄力正值如日中天之時,而且近幾年來都是由他帶兵平定盜賊作亂,可以說是年輕將領中最具有戰爭經驗的人選了。”
周挺說道︰“只是陳良為人焦躁,恐于軍不利。”
太子本想自己前去抵擋楚軍,無奈自己沒有軍事天賦,若是打了敗仗,兩軍相持不下,就是“雞肋”亦不可得,回到朝廷自己的威信掃地,于是他趁機推薦了自己東宮中的一個禁衛軍統領。但是他剛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對。
…………..
眾人你推薦一個,我打擊一個,帶軍的將領一時也敲不定。
…………………..
就在眾臣們確定不了人選的時候,對于大臣們的爭吵一直沒有插口的二皇子姬禮突然站起來向著晉帝躬身行禮道︰“兒臣請命帶軍支援寧州。”
全場啞然,直到晉帝開口說話眾人才緩過神來。晉帝說道︰“皇兒勇氣可嘉,當為諸皇子的楷模。但是此次支援寧州非同小可,寧州一失,我大晉將萬劫不復啊。況且你從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如何能統帥大軍。”
听到皇上的話,包括太子姬岳在內的許多大臣都是非常同意的,這倒不是為了姬禮好,而是贊同晉帝說得話,誰也不敢讓一個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人去,這寧州沒了就意味著晉國要完了。
有同意晉帝的人,也就有不同意晉帝的大臣。身為中書侍郎的周挺就是一個,作為中書省的一名侍郎,他听到不少同僚們談論二皇子,稱贊二皇子賢能甚至可以說是能文能武。雖然他是太子東宮里的人,但是完全不妨礙他與二皇子姬禮交談。周挺在交談中確認了平時同僚們對二皇子的評價,而與此同時,他在自己的心里也有了一個對二皇子的評價——姬禮是晉國的希望,晉國能否重新振興全在他的身上。
在這個事關國家危機存亡的時刻,周挺站起來說︰“陛下,臣以為二皇子才堪大任,臣願意以身家性命擔保二皇子能夠解決寧州的危局。”
這時凡是太子東宮里的人都看向了周挺,他們認為這周挺定然是傻了或者是要叛變了,明明知道二皇子是太子登上皇位的絆腳石,竟然還會力挺他,若是姬禮解決了寧州的危局,豈不是讓在在軍中樹立了威望,建立了自己的勢力,那太子即使坐上了龍椅,也不會穩當。
因此,太子心中的火噌的一下從眼楮里就噴了出來,就想把周挺當場活活的燒死。
而周挺呢,他認為,若在平時還是可以考慮自己的人,而在這個危急關頭不應該在搞什麼黨爭,若是這個國家都沒了,怎麼還會有太子。我周挺是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在這個危機時刻搞黨派爭斗,就應該唯才是任解決國家的危難。
二皇子姬禮受到周挺的鼓舞,朝晉帝上前一步跪下大聲說道︰“兒臣願立軍令狀,此去若不擊退楚軍解圍寧州,兒臣願意伸頸受戮。”
這時御史大夫吳 起身說道︰“陛下,若是讓二皇子擔任統軍元帥,臣以為副將應該由陳良擔任。陳良雖然焦躁一些,但還是久經沙場的,可保萬全。”
這吳 當真是老辣,“可保萬全”這四個字意義非凡,含義重重。
這樣一來大臣們都沒有反對的意見了,但是太子見自己的謀劃不成,就提議由二皇子任正職,久經戰場的將領陳良作副手,兩者取長補短。
在選出帶軍之人後,又討論了在楚州等州縣的設防,以防不測。
項統籌決定之後,晉帝就讓中書省準備擬詔下發晉國南邊州縣進入緊急狀態,應對楚軍的襲擊。同時召集京城相鄰州縣的士兵帶著自己的裝備于三日內在京城外集合,各軍整裝完畢後由二皇子帶領支援寧州。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