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安嬪爬牆記

40、第四十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純屬胡謅 本章︰40、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說起這位金大娘,列位看官大概都猜出來了。不錯,她正是叫婆婆攆出紫禁城,銷了戶口的大行太後,史上稱為孝惠章皇後。到了民間,婆婆為了不叫人起疑,便叫她自稱夫家姓金,娘家姓鐵,對外自稱金鐵氏,外人叫她金夫人,熟了便叫一聲金大娘。對外說祖居長白山,因丈夫十八年前夫妻口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家中婆母十分惦念,她便趁著兒子娶了媳婦安了家,將家務交給媳婦,來山西尋夫的。

    金大娘帶著侍衛、僕從,出了通州地界,便一路走,一路說尋夫之事。路人問她夫君相貌,她便嘆一聲。一旁伺候的春媽便替她說了,“原來也不知道我家老爺到哪兒了。這近二十年過去,也不知在外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當年老爺出走的時候,原是帶了三分家產走的。這些年,我家太太還想著,他是不是在外頭又娶了,這才是在五台山拜佛,求佛祖保佑老娘的時候,見了一個大和尚,形容頗似我家老爺。問了大和尚何時出家,巧了,正是十八年前。那同鄉回家後報信,我們太太這才將家里老太太托付給少爺奶奶,帶著人一路尋來的。”

    路邊婦人听了,無不感慨。看金大娘也是容貌端莊,氣度嫻雅,有福氣的大戶人家太太,怎麼就踫上這麼個不靠譜的老爺。便埋怨幾句,又有替金大娘不平的,又有熱心人指路的。期間傳來皇太後駕崩,舉國致哀。金大娘也跟著換了素衣銀首飾。一路慢慢行來,看看景致,嘗嘗路上美食。到了道口,嘗到燒雞不錯,問了問能放。又停下來,多買了幾只,叫人一路疾行,送回京城。自己打包路上吃。

    夏媽媽害怕金大娘吃多了,起先還看著,後來發現金大娘多走幾步,心情也好了,臉色更紅潤了。便幫著一路留心當地好吃的。

    也不知在哪兒,瞧見了賣年畫兒的,還有賣風箏的,金大娘都喜歡,叫人挑好的買了,瞧見賣花生糕的,也叫人買了。買的東西越多,金大娘就越高興。春夏秋冬四位媽媽瞧著主子高興,反正都是些不值錢玩意兒,買就買吧,咱家不差錢兒。索性在路上添置了一輛車,專門放金大娘路上買的小玩意兒。

    翻過太行山,就是山西地界。嘗了一種湯食,叫頭腦。金大娘還嘆不能帶走。夏媽媽厲害,擼著袖子進了廚房。不過一個中午,愣是學會了。路上連做三頓。直到金大娘嘗了刀削面、羊肉蒸餃配上老陳醋,這才罷了。金大娘還怕夏媽媽給忘了,再三囑咐︰“回頭找見了老爺,甭忘了做給他嘗嘗。”

    金大娘也是心大。心不大的早跟靜妃一個下場。到了五台山,方才收起一路走一路買的心。山腳下尋了一處農莊,遣人去問問山上都有什麼寺。問詢之時,少不得把寒顫順治老爺那番話拿出來說一番。

    山西人熱情豪爽,金大娘正下了車,冬媽媽取了個厚墊子放在樹蔭下,請金大娘坐了歇腳。春夏秋三位在旁伺候著,不遠處幾個小丫頭找村民借了柴火,幾個侍衛幫襯著,生火做飯。侍衛們看此地民風淳樸,村里壯漢都在地里忙碌,村口不過幾個未總角的娃娃挖泥玩耍,遠遠傳來村婦罵自家娃娃太調皮的聲音。臨近村口,還能听見 當 當織布聲聲。也不知誰家婦人正在辛勞。眾侍衛這才慢慢放下戒備,充作家丁,留下四五個人照看馬車行李,別的人到山腳下采買菜蔬,順便看看哪里有院子賣,好長久安頓。金大娘听見織布聲,覺得挺有趣,叫來秋媽媽,吩咐道︰“等咱們安頓下來,也打幾部織布機,種上幾畝棉花,織好了布,給老家送回去。老三媳婦快生了,少不得缺好棉布。”

    秋媽媽心道,等您的布織出來,少說得一年,怕是皇後的孩子等不及咯。嘴里卻道︰“太太好心,三奶奶若是得了信兒,心里不知道該高興成什麼樣兒呢。”

    金大娘道︰“正是。咱們多做些,老二家、老五家也不能落下。”幾位媽媽都笑吟吟應承下來。

    正說著,眼瞅見一個大娘挎著籃子,打村里走來。眾人看她頭戴褐色扎巾,腳踩黑色千層底,身上半新不舊短衣衫,臉上樂呵呵帶著笑意,太陽一曬,兩只臉蛋兒紅撲撲的,便知乃是尋常農婦身後跟著幾個相似打扮的婦人,一路走,一路說笑。還以為是農婦結伴去摘菜,眾侍衛便不曾防備。

    哪知為首的大娘冷不丁撥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春夏秋冬四位媽媽,探身拉住金大娘的手,張口就叫“他嬸子”。給金大娘嚇了一跳,還以為愛新覺羅家哪位遠房親戚認出來了。哪知這位大娘接著說,“他嬸子,一看就知道你是外地人。剛才我跟他爹都听說了,你是來找娃他爹的。你說他叔也是的。好好的日子不過,出什麼家。我跟你說都有哪幾座寺廟,待會兒你好找。”說著,叫來自家娃,約莫不到十歲,正是活泛時候,交待︰“帶你這個嬸子,去佛光寺、顯通寺、塔院寺走走。要是沒找著人,再去菩薩頂、普濟寺瞅瞅。”

    听得眾人一愣一愣的,就見這大娘招手,村口玩泥巴的孩子里,便躥出來一個六七歲的,對著大娘叫︰“二嬸,”這二嬸笑罵,“又不好好讀書,得了,今天有事兒,你到地里跟你二叔說,我忙著摘菜呢,問問今天晌午吃啥飯。一會兒去菜地里跟我說。”

    那小娃娃便一溜煙兒跑了。這大娘扭過頭來,瞅見金大娘還在原地,便指著兒子笑說︰“這娃叫劉狗蛋,他嬸子只管問他。這山里,他熟著呢。打小就跟他爹往山里砍柴火,和尚們做的炊餅,他都吃了不知幾回了。熟。”

    說完,這位劉大娘就一拍狗蛋腦門,“好好得去啊跑快點兒。別忘了回家吃飯。”

    狗蛋應一聲。話音未落,就見劉大娘挎著籃子,呼朋喚友一幫人往村口菜園子去了。

    金大娘與四位媽媽目瞪口呆,這——這兒的民風,也忒彪悍了些。

    還是狗蛋老實,對著金大娘呵呵一笑,問︰“嬸兒,咱啥時候去呀?”

    金大娘無奈,伸手摸摸狗蛋的頭,叫一聲“乖”,吩咐春媽媽,“給狗蛋兒拿兩個金瓜子兒。”春媽媽一愣神兒,隨即笑道,“太太喜歡這娃,不如拿了咱們買的花生糕。瓜子兒什麼的,等他家大人來了給,豈不更加合適。”

    金大娘听了,笑道︰“還是你想的周全。”夏媽媽便轉身從車上取了兩包花生糕,油紙包著,紅色的紙上,黑字寫的端正。狗蛋樂呵呵接了,聞一聞,道︰“好香。”再看字,念道︰“開封梁掌櫃家花生糕。”

    金大娘笑問︰“你還識字?”

    狗蛋咧嘴,“認識,菩薩頂有個大和尚,見了我們就教幾個。還教我們認蝌蚪文呢。”

    金大娘與眾人听了,心中大喜。秋媽媽道︰“太太,想必這位大和尚,就是咱家老爺了。”

    冬媽媽也說︰“早年我也是見過老爺的,老爺最喜歡教人讀書認字兒,連家里小——小孩兒們都教的。定是老爺了。”

    金大娘看看四人,問︰“那,咱們去菩薩頂問問?”

    狗蛋把兩包花生糕揣懷里,听了幾人的話,問︰“嬸兒,去菩薩頂嗎?”

    金大娘喜道︰“去。”看看侍衛們都回來了,叫來領頭的,名傅永祥的中年侍衛。傅永祥上前,對金大娘躬身行禮。春媽媽便把事兒說了。傅永祥想了想,道︰“太太心里著急見老爺,我等亦著急見主子。若是太太不怕辛勞,咱們這就留幾個看守行李,著家丁們與四位媽媽陪著太太前去山上就是。”又問了菩薩頂離這兒多遠。狗娃想了想,說道︰“多遠不知道,只知道我走,早上出來,太陽不到山頂,便到了。”

    傅永祥听了,更是高興,轉身請金大娘上車。春夏秋冬四位媽媽護著,一眾人輕車簡從,叫狗娃帶路,便順著山腳大路,往山頂拜佛尋親。只留幾個小丫鬟,幾個老侍衛守著,看守行李。

    傅永祥看狗娃不過十幾歲,有心體貼,抱他到馬上,叫他指路。狗娃頭回騎馬,心里高興,一面指路,一面嘴里吆喝︰“駕,駕。”還唱起了山歌。一個高腔,嚇了傅永祥一跳,伸手一拍狗蛋腦瓜兒,“老實點兒,一會兒驚了馬,尥蹶子把你撂下來。”狗娃哈哈笑,“撂下來我也不怕。”摸摸懷里,說,“算了,別把花生糕給擠碎了。”老實坐著不唱了。

    傅永祥奇了,“怎麼花生糕放懷里也不吃?這都快晌午了。不餓?”狗蛋說︰“我等回家跟弟弟妹妹一塊兒吃,還有我哥哥家的小佷兒。”

    傅永祥感慨,“我也有個兄弟,快二十年沒見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小時候,他有了什麼好吃的,跟你一樣,總是不忘給兄弟姐妹們留著。”

    狗蛋就問怎麼親兄弟二十多年都沒見了。傅永祥笑笑,拍馬趕路不提。狗蛋無聊,便又開始哼民歌小調︰“稷山的紅棗甜圪盈盈,夏縣的蓮菜最出名,虞鄉的柿子甜又紅呀兒呦,杏花村的特產竹葉青,高平的蘿卜晉城的蔥,曲沃的旱煙香噴噴,魚瓜出在臨縣城呀兒呦,山西的陳醋酸淋淋。”

    金大娘坐在車里,听到前頭歌兒,對春媽媽道︰“都記著,回頭照著歌兒里的買來嘗嘗。”

    春媽媽“哎”一聲記下來。又問,“那旱煙可也要買?”金大娘剛想說旱煙不買,想起順治老爺年輕時候,偶爾也喜歡抽一口,便轉了口,說︰“瞅見合適的就買了。給老爺抽。”

    春媽媽笑著應下。就見金大娘一雙手互相搓著,忙問︰“太太可是冷?”

    金大娘笑答︰“四五月的天兒,怎麼會冷。是我想著十幾年不見,老爺不知道啥模樣。還記不記得咱們了。”

    春媽媽與夏媽媽等人笑道,“怎麼會不記得呢。您跟十八年前,沒有多少變化。若說有,那就是變得愈發慈和了。”

    金大娘點頭,“我也覺得我沒怎麼變。我是怕老爺在寺里吃不好睡不好,又不能吃肉,吃些蘿卜白菜什麼的,變老了,我認不出來。”

    春夏秋冬四位面面相覷,心道︰就憑您這麼說,順治老爺當認也不見得肯認您了。

    一路車輪轔轔,到了菩薩頂山門前。四位媽媽伺候金大娘下車,瞅見山門輝煌,寺院紅柱紅牆,金琉璃瓦房頂,寺院順山就勢而築殿宇,布局嚴謹。寺前有石階一百零八級。傅永祥一個不留神,狗娃就蹦到金大娘跟前,說道︰“大娘,這就是菩薩頂。我要回家吃飯了。您慢慢找。”說完就跑,對著金大娘還揮手,道,“下午我砍柴來,再來看您。”

    金大娘待要叫住他,多給他幾包點心,人早順著山路一路飛奔下去,叫不應了。無奈只得轉身,看著眼前一百零八級台階,吩咐人進寺去找主持。自己慢慢扶著春媽媽往上走。

    傅達理帶著人前後護衛,金大娘身邊一個小太監,喚做三樂子的,提一口氣,上了一溜台階,懷揣著傅永祥的馬鞭,進寺里尋主持。

    原來傅永祥乃是八旗正黃旗富察家的,有一弟傅達理當年炸死,追隨順治老爺來了五台山。傅永祥與金大娘商量,有老爺的地方,必有傅達理。同理,找到了傅達理,便能找到老爺。因傅永祥的馬鞭乃是當年幼弟所贈,故而,讓三樂子揣了馬鞭找人,比較穩妥。

    果然,沒等金大娘上到第九十個台階,就見山門大開,一個大和尚率先大步出來,一身褚黃僧袍青色僧鞋光著頭,手持佛珠,一路趕一路念“阿彌陀佛,可是大哥來了?”

    傅永祥抬頭一看,那和尚相貌軒昂、豐姿英偉,不是幼弟又是何人?急忙向金大娘告罪,迎了上去,道︰“可是傅達理弟弟?”兄弟二人見面,均感慨萬千。傅達理當即就要請兄長入寺內說話。傅永祥不敢先走,往旁邊一讓,說道︰“兄弟有所不知,哥哥此番前來,乃是受家里老太太所托,奉太太來尋老爺的。”

    此時金大娘也爬完台階上來了,對著傅達理雙手合十,口里道︰“阿彌陀佛。大和尚好久不見。不知小婦人金鐵氏那冤家何在?”夏媽媽也在旁問︰“傅達理,你吃胖了呀。咱家老爺呢,趕緊請出來,沒見太太來了?”

    傅達理見了俗家主母,心中暗暗叫苦,這可叫貧僧如何交待?師弟呀,你害苦師兄啦!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傅達理︰唉,太太,您要問老爺在何處,我,我,我,這叫我如何回答啊?

    金大娘︰啊?莫不是我家老爺已經駕崩?哎呀我滴那個天吶,你死就死吧,好歹早點兒死了,也不妄我白白守了這麼多年的寡呀!

    醒遲大和尚︰咳咳,誰咒貧僧西去呢這是?

    求收求收求收求收,看我星星眼!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康熙安嬪爬牆記》,方便以後閱讀康熙安嬪爬牆記40、第四十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康熙安嬪爬牆記40、第四十章並對康熙安嬪爬牆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