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太後自十五歲入宮以來,處處得太皇太後照顧,連一個黑臉都沒瞧過,何曾見過這般疾言厲色,嚇得急忙站起來,道︰“太皇太後息怒。”
太皇太後冷哼一聲,質問︰“息怒,你堂堂母後皇太後,不說母儀天下,好好做個太後,做好你的婆母,居然跟一個宮女攪和在一起,連當朝貴妃都敢陷害,險些害死一個龍嗣。你還有臉開口,叫我息怒!”
太後滿腹委屈,跪到太皇太後跟前,哭訴道︰“太皇太後息怒。兒媳絕無害死皇嗣之心。太皇太後明鑒吶!”
太皇太後冷笑一聲,“你若有那個膽子,也堪堪稱得上女中豪杰。居然叫一個宮女給利用了。她要爬皇帝的床,你就給她遞凳子,她要設計貴妃,你就幫忙送太醫。知道的說你是當朝太後,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哪家青樓里的媽媽呢!就是那青樓里的媽媽,都比你聰明!”
此言可謂誅心,太後又羞又氣,跪伏在地,以額頭觸踫太皇太後腳面,流淚道︰“姑奶奶明鑒,孫女縱然有再大的擔心,也不敢做出那等有辱先人之事。孫女,孫女自二十歲進了壽康宮,便每日里念經祈福,祈禱我大清國海清河晏,祈禱姑奶奶福壽安康,祈禱皇帝皇後同心同德。孫女一輩子都是我大清國的國母,萬不敢做一件有損我大清國顏面之事。孫女這一生,除了幼年成長在草原,從及笄之年,便為大清國和睦而活。姑奶奶明鑒啊!”
太後一面說,一面哭,哭訴得太皇太後也是心酸,陪著垂淚嘆息,“你這個傻丫頭,就知道做傻事。你可知道,因為你不慎,險些害死了貴妃,更險些叫貴妃逼死烏雅氏。那個烏雅氏死有余辜,可憐哀家的重孫子,還未出世啊!”
太後哭道︰“姑奶奶,是我一時糊涂。我只想著那烏雅氏信誓旦旦,說將來生了孩子,就給我撫養。哪知道她打著利用我的主意。姑奶奶,是孫女錯了。我只是想要養個孩子,承歡膝下。誰曾想還有這般多的道道。莫說別的,就連貴妃之事,孫正泰之事,都是後來才听說的。我怎麼就知道,那些人欺上瞞下,居然想的是瞞天過海、狐假虎威啊!”
太皇太後低頭看太後,見她裝扮雖老,面容卻不過三十,想起當年為了科爾沁血脈能再次融入皇族,硬是把一個少女強送進了坤寧宮。從此以後,偌大宮殿,便只有慈寧宮才能給她些許溫暖。福臨漠視,宮妃排擠,難得當年太後忍讓謙和,才得留存至今。只可惜,當年鮮活的佷孫女,如同草原露珠一般清新,如今活得好比死木槁灰,全無樂趣可言。她不過就是想養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而已。
太皇太後嘆息,對太後道︰“罷了,起來吧。是姑奶奶對不住你,當年,不該把你從科爾沁帶來,害得你一聲孤寂清寒。”
太後本已起身,听了後一句話,復又跪下,道︰“姑奶奶千萬別這麼說,我不覺得清苦。有姑奶奶疼愛,皇帝皇後又孝順,我過的很好。是我沒想明白,若想撫養孩子,應當跟您明說,不該自己瞎想主意。”
太皇太後嘆息,扶太後起來,拉著手,叫她坐在身邊,勸道︰“是哀家對不住你。當年放你姑姑回了科爾沁,先帝駕崩之時,也該放你回鄉才是。”
太後聞言,不知該喜還是該悲。若能同先帝靜妃一般回科爾沁,定然能再嫁,以她的年紀和身體,再生三五個,不成問題。可是,十數年過去,太後早就習慣了皇宮里安定富足的生活。更何況,做了太後,除了慈寧宮,誰也不用怕,位高權重,生活舒心,回去嫁人,還要看丈夫與婆婆的臉色,哪里比得上當朝太後前呼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擁,皇帝皇後恭敬孝順來得舒坦。想到這里,太後哭道︰“姑奶奶不要趕我走。我都是做奶奶的人了,又能回到哪兒去?科爾沁已經沒有了我的父母,如今在這世上,我唯有與姑奶奶相依為命了。”
太皇太後若有所思,搖頭喃喃道︰“不,在這世上,還有個人,比起我來,與你更親。”
太後沒有听清,再問,太皇太後卻不肯說了。
當晚太後歇在慈寧宮中,與太皇太後徹夜回憶科爾沁風光。第二天,南邊傳來戰事訊息,說康親王杰書、安親王岳樂均逐步打破僵局,形勢開始好轉。康熙心中松了口氣,前朝贊賞了一番,以明珠為首的主戰派得以揚眉吐氣。回到後宮,康熙先到慈寧宮報喜。太皇太後留飯,祖孫二人說了不少私房話。
當天,太後回到壽康宮,便傳了太醫。皇後聞訊,急忙帶著李安安等人前去探望。不想太醫院傳出太後得的乃是急病,不宜見人,皇後等只得留下禮物告退。慈寧宮、乾清宮均傳旨,要太醫院好生診治。卻只听聞太後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沒過十來天,便病入膏肓。康熙在前朝下旨,延請名醫。宮外醫者陸續入大內為太後看病,略有好轉。康熙與太皇太後正在欣慰之時,又傳出太後不好消息。不等二人駕到,壽康宮便哭聲一片。順治繼後、康熙嫡母,于二月二十六日崩。
皇後主位們齊齊換上素服哭臨。李安安跟在皇後身後,一面哭一面嘀咕︰“姑奶奶啊,這究竟是咋回事兒啊?這老太太心寬體健的,可能活了,怎麼一場病,說沒就沒了啊?真是奇了怪了?”
遠在福建,納蘭性德亦奇怪非常︰“怎麼?太後崩了?”不是該皇後崩了?奇了怪了!
不說李安安與納蘭性德相隔千里,心有一同,對太後駕崩,二人則沒有多少悲痛。史上這位孝惠章皇後乃是位有後福之人,在康熙朝後三十年,她的懿旨在後宮能與康熙聖旨等同。但她本人對歷史進程影響卻沒有多少,一來性格使然,二來,康熙對嫡母孝敬大于孝順,故而,孝惠章皇後也恪守母後皇太後的底線,她本人無論對康熙還是朝政,都沒什麼影響。就連她同族女孩兒進宮,也得熬一二十年,才能在康熙的憐憫下,得了個宣妃位子,孝惠章皇後從未給娘家提過一句。當然,不管她活到古稀之齡,或是縱然她這會兒就崩了,康熙對蒙古的政策也不會改變。如今不過是叫蒙古王公早幾十年來吊孝而已。
太後駕崩,舉國致哀。康熙先帶著皇後到慈寧宮給太皇太後磕了頭,才換好孝服,皇後領著嬪妃們準備哭靈守靈。太皇太後面上不見多少悲色,看康熙臉上也沒多少悲色,祖孫二人對視一眼,當著皇後的面,各自滴了幾滴眼淚。太皇太後看皇後哭得難過,反倒勸道︰“你皇母命苦,自從來到京城,受了你皇父不少氣。又獨自一個人守了這麼些年。哀家也是打年輕時候過來的,知道她日子清苦。如今好了,她也算得償所願了。你也別太過悲痛,若是因此委屈了腹內皇嗣,你皇母知道了,又該心疼了。”
皇後垂淚應下,忍不住又滴下淚來。太後對別人如何不論,因她自己是繼後,故而,自打鈕鈷祿皇後進宮來,對這位後位極大競爭者,便寬和厚待。尤其康熙與太皇太後選鈕鈷祿氏為皇後之後,更是處處體貼幫襯。故而,皇後想起太後慈容,忍不住悲傷,暗苦往後少了個長輩疼愛。
李安安跟在佟貴妃身後,在門口給太皇太後磕頭,隔著屏風听了這話,心中暗道︰“啥玩意兒?這親兒媳婦死了,還是娘家親佷孫女,竟然這麼平靜,話音兒里連點兒難過都沒?這不像太皇太後往日做派啊?白發送黑發,就這麼輕描淡寫?”
&n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sp;又听太皇太後囑咐︰“不僅是皇後,佟貴妃、敬嬪跟宜嬪都是身子重的,若非必要,在自己宮院里哭靈就行了,多多保養身子,給太後多生兩個孫子才重要。”
皇後听了,只說于理不合。康熙道︰“多謝皇奶奶體諒。只是皇後她們定然心中悲痛,不忍如此。不如就讓她們每日里哭靈之後,到慈寧宮來陪伴皇奶奶,替皇母盡孝。也是她們的孝心了。守靈之事,暫由安嬪帶著其他主位們來就是。”
太皇太後听了,深以為是,“正是呢,自打你皇娘沒了,哀家就老覺得心口痛,很該叫皇後她們來陪著。既然如此,就叫安嬪進來,哀家有話囑咐。”
李安安更加奇怪了,心道︰這什麼道理。我一個小小嬪位,就能挑起如此大梁了?別說死的是太後,就是沒了一個太妃,皇後也得守一會兒意思意思,貴妃也不能說不去就不去。您祖孫倆上嘴唇一踫下嘴唇,偌大一件活計,就落本宮頭上了?心里埋怨,嘴里不敢多說,低頭進去,對著太皇太後、康熙、皇後磕頭,皇後還覺心中不安,要勸太皇太後自己來帶頭守靈,太皇太後擺手,“孕婦不能長在靈前呆。更何況,哀家還活著呢。”皇後這才不敢再提。看李安安近前行禮,太皇太後囑咐道︰“此番皇後與貴妃皆有身孕,守靈一事,你領著眾嬪位、貴人前往,萬務懈怠。”
李安安聞言出了一身汗,心道,萬一出了啥事兒,我可擔不起這責任。叩首回道︰“太皇太後以重任委嬪妾,大行太後素日慈愛懿行,是嬪妾的福分。只是嬪妾年輕,從未擔此重任,唯有誠惶誠恐,與眾姐妹共同擔之。”好歹拉幾個共同承擔責任的。想了想,又說,“端嬪、惠嬪與榮嬪為皇子、皇女之母,于國有功,此刻正為大行太後在門外悲傷,嬪妾可否請她二人同領內命婦?”
太皇太後看一眼康熙,道︰“安嬪謙恭。”
康熙道︰“皇奶奶說的是。讓內務府多發啟祥宮一個月月錢。”
太皇太後差點兒笑出來,這個孫子,真夠摳的。點頭道,“既然皇帝賞了,哀家這里再賞你一個月月錢。一來,賞你謙恭;二來,賞你這些日子伺候皇後、照顧敬嬪,任勞任怨。望你以後戒驕戒躁,養性修身,勤修內德。莫要辜負了哀家與皇後素來對你看重才是。”
李安安戰戰兢兢謝了。太皇太後叫她起來,想了想,略掉端嬪,喚進來惠嬪、榮嬪,一一吩咐明白,三人共同理事,還是李安安為首,不過原本榮嬪排位在惠嬪之前,這次惠嬪排位在榮嬪之右。李安安心里明白,康熙開始重視長子生母了。看慈寧宮無事,便躬身告退。出了門,與惠嬪、榮嬪等人說明白,一行人便整理好素服,要往壽康宮趕。還沒出慈寧門,就听後頭有人叫。李安安與惠嬪、榮嬪一行停下腳步,站穩了往後扭頭,原來是佟貴妃扶著宮人,慢慢踱步過來。佟貴妃走到幾步開外,李安安想了想,連走幾步,迎上去福身行禮。佟貴妃點頭,叫起後,看著李安安,又看一眼惠嬪、榮嬪,安靜半日,方才說道︰“按理,主子娘娘身子不爽,理應本宮代勞。這次,辛苦幾位妹妹了。”
李安安幾人連忙道︰“為大行太後守靈,乃是我等榮耀,不敢當辛苦二字。”
佟貴妃頷首,又看一眼李安安,輕聲說道︰“到了壽康宮,若是見了貴人,就跟她說太皇太後懿旨,有身孕的不用守靈。別累著了。過幾日,本宮就接她回來。”
李安安心里明白佟貴妃指的是繡安,這事兒不好答應,當初把人家趕走,這會兒又接回來,還叫我去傳話,外人還以為我挑唆的呢。嘴上只得道︰“貴主的話,嬪妾們記下了。”
&n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sp; 惠嬪與榮嬪對視一眼,誰也不吭。佟貴妃看她們身後端嬪沉穩站著,心中冷哼,囑咐李安安幾句,想了想,還是說︰“有勞你了,本宮心里都記著呢。”說完,扶著宮人走了。李安安則一頭霧水,這貴妃,啥意思啊?
榮嬪也是不明白,倒是惠嬪,若有所思看一眼身後端嬪,上前提醒李安安,“咱們該去壽康宮了。”
李安安忙道︰“謝妹妹提醒。”看看身後眾人,除了敬嬪、宜嬪留在慈寧宮陪伴太後,後宮貴人位、及貴人待遇以上的,獨缺了張庶妃。待問端嬪,知道張庶妃膝下四公主不好,不便多言,領著眾人出了慈寧門,往西進壽康門,到壽康宮哭靈守靈。到了晚上,排出來守靈次序,每兩位嬪位主帶兩位貴人,四人守一夜。李安安看咸福宮來了幾次人,都是找端嬪叫她請太醫去瞧四公主的,便對惠嬪、榮嬪說道︰“不若暫且不輪端嬪妹妹,好叫她安心照管四公主?”
榮嬪心道我兒子還不會走呢,怎麼不叫我好好照顧兒子,一個丫頭片子,能比得上我家皇子?嘴上不好說,倒是惠嬪大方應下,提議今晚由她與李安安一同守靈。于是,排下了李安安、惠嬪帶著新貴人、赫舍里庶妃,榮嬪、僖嬪一班,帶著貴人兆佳氏、郭絡羅氏,另有十幾個庶妃,按照居住地分別跟了李安安、惠嬪,和榮嬪、僖嬪。因有貴妃囑咐,故而繡安不在守靈之列,依舊住在壽康宮,淑惠妃奉太後命照顧不提。外命婦則由裕親王妃率領、列班哭祭。
李安安一個嬪位主,對上外頭裕親王妃,總覺得有些腰桿不夠硬。因此,愈發恭謹謙和。反倒得了裕親王妃不少好感。回王府與裕親王福全說了,福全道︰“李永芳的孫女,將門虎女,親娘又是書香門第出身,規矩怎麼會差了。”
裕親王妃還是頭回听說安嬪生母,好奇問道︰“怎麼從沒听人說過?”
裕親王不欲多言,只道︰“別人家的事兒,爺哪兒能那麼清楚。好生洗漱安歇了才是。明日還得去哭祭呢。”
裕親王妃這才不問了。第二天,見了李安安,果然覺得氣度比別人要好一些,同是漢人,比那個端嬪一臉小家子氣強了太多。私下里,便對李安安多有夸贊。她哪兒只道,康熙早期嬪妃,論容貌、論氣質,端嬪才是最對康熙胃口的,對她的寵愛,絲毫不亞于後期對和妃之寵。只是不知為何,這幾日佟貴妃借口身子不舒服,總是拉了端嬪伺候,還說反正端嬪不用守靈,以前敬嬪不舒服,不也是安嬪跑前跑後?因她說的有理,太皇太後與康熙都沒攔著。誰知道佟貴妃使起性子,把一個鮮花兒般的端嬪折磨得不過幾日,便蔫兒了起來。李安安每日哭靈時候瞧見,心里都嘀咕,這貴妃也是不消停,折騰完了貴人,又開始折騰端嬪來了?每次見了佟貴妃,便小心收起性子,哪知佟貴妃見了李安安倒和顏悅色。李安安心里越發奇怪起來。
納蘭性德也奇怪呢,曹寅這傳來的是什麼意思?一個五台山上,多了一家婦人尋夫,也值得他特意寫了來說?這曹寅,可夠八卦的呀!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納蘭。沒出過幾次場。容若︰咋回事兒,咋回事兒,誰的翅膀扇的呀?還等著皇後崩了,好扶惠嬪堂妹上位呢!
李安安︰咋回事兒,咋回事兒?好容易護住了皇後,太後又沒了?我,我,我,好像也沒我啥事兒是吧?說,誰干的?
仁孝皇後︰皇娘啊,婆母啊,媳婦死的早啊!
添加三千字兒啊,親們慢慢看。吃飯去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