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結果比自己想象中要好,劉禪心情不由好了許多。
“既然如此,那便抓緊安排吧,遷徙的一切相關事宜都要妥善安排好,不得出現任何紕漏!”
此刻,劉禪表現出了眾人從未見過的決心,228年北伐,只有不到五年的時間了,五年時間內,劉禪必須要把漢中打造成蜀中重鎮。
以前的漢中是蜀中門戶,蜀中第一重鎮,張魯憑借這一郡之地便能跟劉璋打的平分秋色,甚至有時候還佔據上風,足以體現漢中昔日的強盛,陽平之戰途徑漢中,見到的卻是人口凋敝,甚至可以說是了無人煙,除了當兵的,基本還是當兵的。
劉禪穿越到這個世界,那些陽平之戰,平南中之亂都是小事情,因為有諸葛亮在,這些都挺過去了,真正的挑戰是北伐,北伐贏了,便有希望一爭天下,北伐輸了出蜀將變得無望。
而在歷史上,諸葛亮平定南中之亂後便親往漢中主持北伐準備工作,足見漢中對整個北伐的作用,魏國雍涼有大都市長安,後備無虞,即便有所需,也可以從中原源源不斷運來,道路相比蜀道可謂是一馬平川,毫無阻礙。
第一次北伐的失敗,主要原因確實是街亭失守,但除此之外絕對還有著其他間接因素造成,各方面準備不充分等諸多條件。
說到準備上,那便在漢中提前幾年。
伊籍是蜀中如今年齡資歷最老的臣子,雖無突出功績,但卻辦事效率,穩妥。
劉禪的急切讓他感到了一絲欣慰,同時也帶著一絲擔憂。劉禪對朝政還是上心的,但是卻又因為年輕而顯得有些沉不住氣。
“陛下,如今年關將至,百姓都想著過完年再出發,若是強行逼迫,怕是會引起不滿,畢竟背井離鄉他們還是有些抵觸的,若是連年都不讓過了,怕是會引起一系列不必要麻煩。”
“那便重賞!賞到他們願意出發!”劉禪盡量語氣平穩,不讓自己太過激動,畢竟伊籍是老臣,語氣太過不合適,畢竟劉禪還是懂得尊老愛幼的。
“這……”伊籍瞬間傻眼了,還能有這種操作?親愛的陛下啊,你是有多著急?
“朕不信重賞之下他們還賴著不走,一百錢不走就兩百,兩百不走就三百,寒冬臘月的,本就難熬,百姓過年過冬需要的東西自然很多,需要的錢同樣也更多,朕就不信他們不願意去拿這筆錢!”
聞言,堂下孟光不由私下撇了撇嘴,又是一大筆支出,而且還是很滑稽的作用,孟光活了這幾十年,在蜀國當了多年大司農,第一次見錢還能這樣花。
當然這個孟光可不是舉案齊眉的主角,東漢賢士梁鴻的妻子,要知道,那是個女的,這個可是個男的,乃是東漢太尉孟郁的族人,為躲避董卓之亂逃到蜀中,在劉備入蜀後做了蜀國官員,而且活的時間那是相當長,據史中記載活了足足有九十多歲。
對于看上去很不合理的決定,大臣們沒有人主動站出來反對,畢竟都是官場老油條了,劉禪今天這麼反常,誰知道還會干些什麼,萬一自己出頭被當成雞給殺了呢?
考慮到各種方方面面的因素,各臣子不自主的齊齊望向孔明,要說在這個朝堂之上,陛下最不敢下手的人,唯有丞相大人而已。
“既然陛下一心想要遷民至漢中,以備北伐,臣等自當支持!”孔明面無表情道。
丞相都如此說了,其他人自然也就無話可說,畢竟他們再鬧騰也翻不起什麼浪花。
“nnd,真的要掏錢了……”孟光郁悶道,雖然錢不是他的,但是自己就是看到花錢就心疼,或許也是職業病作怪吧。
“漢中下一步的部署絕不能單靠地方人員,必須要派人全權負責此事!”劉禪掃了台下眾人一眼道。
此時的漢中太守是魏延,魏延身為武將,在此時的蜀國中絕對算是一員虎將,至少從歷史評論上來看是的,至于真人劉禪就有些不清楚了,畢竟劉禪至今還未見過魏延一面。
而在魏國欲調五路大軍滅蜀時,劉禪雖去了陽平,但魏延卻按計劃被調到南方抵擋孟獲,如此一來倒也錯開了。
魏延軍事上或許可以,但是這發展國力,安頓百姓,恢復農業,以及後續的興修水利等一系列安民富國之策,他可玩不來。
“陛下,自古以來文武分治,文有所長,武有所優,兩者分管職責,方利于國政,臣以為,負責漢中之事的官員,應當只抓民政這一方面,至于軍事還應歸鎮北將軍魏延所管。”
聞言,劉禪心中微喜,他倒也想魏延繼續負責軍事,但是孔明一旦遷漢中,那一切事宜肯定歸孔明,而這一點,即使是魏延相必也不會有意見,畢竟魏延在蜀中最怕的便是蜀先帝劉備,及丞相諸葛亮。
文武分治絕不是諸葛亮的所作所為,把漢中兵權繼續交由魏延這同樣有些反常,除非……
劉禪想到了某種可能,除非諸葛亮本人不打算前往漢中。
想到這,劉禪心中頓時一抹擔憂,他原本是想著諸葛亮去了漢中,那他便可以在成都“為所欲為”,到時心中的一些想法也能避免來自孔明的阻力,變得更加容易。
還不待劉禪發問,孔明便主動道︰“稟陛下,南中叛亂已久,至今未平,即使要北上漢中,也該先平南中,然我蜀中皆戍衛各郡縣,並無多余閑置兵馬,因此還需籌備兵力,軍需輜重,此為蜀中當前第一等要事,故暫時無法分身漢中。”
“漢中之事同樣至關重要,丞相若不親往,朕總有些不放心啊!”劉禪心中真的有些惋惜,有種小心思被看穿的別扭。
“漢中之事,臣欲推薦尚書郎鄧芝暫領,伯苗生性謹慎,為人處事皆能拿捏恰當,常與臣商談而有所見著,其去與亮親往並無差別。”
魏延為人傲慢,一般人怕是鎮不住,特別是文臣之流,除了諸葛亮怕沒有第二個人,只有放棄接受漢中兵權,才不會受到魏延干擾。